| 百年對比 2019年開年以來,一個懷舊話題頻頻進入大家的視野, “十年對比挑戰(zhàn)” 一時間,社會各界大V紛紛參與進來 十年,有的種子長成參天大樹 也有人祭出了自己的回憶殺 
 這股浪潮也傳播到了海外,許多人玩的不亦樂乎 
 
 然而對于有著3500年建城史的武漢來說, 十年的時間顯得有些短促 
 但是,如果把這個時間拉長到百年, 你就會看到一個完全陌生的武漢。   接下來,就請跟著柒月,穿過百年的煙云, 回眸1909與1919, 去見證那些或堙沒在歷史歲月中, 或依然對今天的我們影響深遠的江城故事。 滄海巨變 1909年2月到6月,美國地質學家張伯林花費5個月時間,完成了一場途徑香港、兩廣、長江流域以及北方多地的穿越中國之旅,拍攝了大量的圖片,其中在武漢拍攝的數(shù)十張照片給我們呈現(xiàn)了百年前武漢的真實面貌。 漢口江邊 張伯林1909年攝 上面的兩張圖都是拍攝的漢口江邊,從中可見,當時的人們出行,主要還是依靠著兩條腿走路,只有有錢人或者趕上急事才會坐上下圖這樣的人力車。 
 漢口俄租界 張伯林1909年攝 作為被長江穿城而過的城市,百年前的武漢想要過個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眾所周知,作為萬里長江上第一橋的武漢長江大橋在幾十年后才“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在百年前的武漢,想要越過長江,不得不坐著小船,常常會有性命之虞。 漢口附近揚子江上的帆船 張伯林1909年攝 那時候,想要出趟遠門更是不容易,1909年1月,清政府幾經(jīng)周折才還清了已經(jīng)運營3年多京漢鐵路借款,從列強手中收回了京漢鐵路管理權。而南下廣東的徐家棚車站更是在10年之后的1919年才開始修建,一條粵漢鐵路整整修了36年。  大智門車站歷史圖片  1919年修建的徐家棚車站歷史圖片 如今,百年過去,汽車早已成為了武漢家庭的標配;地鐵四通八達;十幾座大橋橫跨于長江、漢江兩岸;輪渡、巨輪早已屢見不鮮;三大火車站,高鐵飛馳;天河機場,飛機翱翔…無論多遠的距離都可以到達,百年對比,無疑于滄海巨變。 
  武漢站 如果說百年間,交通發(fā)了巨變,那么武漢在“住”上的變化似乎不遜色。 在張伯林的鏡頭中,記錄了百年前許多人住房的真實狀態(tài)。除了極少數(shù)富人外,大多數(shù)人的住宅可以說是極為簡陋。 
   漢口郊區(qū) 張伯林1909年攝 上面的兩張圖片拍攝于當時的漢口郊區(qū),可以看到當時的貧民居住的可謂十分簡陋,甚至不能發(fā)揮擋風遮雨的基本需求。居住在城里的平民住所也沒有好到哪里去,下圖是張伯林拍攝的位于漢口核心區(qū)的倫敦使館背后的房子,依然顯得簡陋。 
  漢口倫敦使館背后的房子 張伯林1909年攝 如今,百年之后,武漢的住房早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市容也在一天天的變好,短短百年,滄海巨變! 
  
 痛失巨擘 
 如果說,過去的一年給許多中國人留下印象最深的無疑是我們送走了許多我們熟悉的杰出人物,而也許是歷史的巧合,百年前,兩位對如今的武漢影響深遠的人物相隔十年,相繼故去,武漢痛失巨擘! 
  張之洞全家福 1909年,張之洞去世。對于武漢這座城來說,張之洞在近代史上的重要性怎么強調也不為過,任湖廣總督十九年,他興修了中國第一家由國家控制的鋼企漢陽鐵廠,清朝實力最強的現(xiàn)代化軍工企業(yè)漢陽兵工廠。 另外,張之洞還創(chuàng)辦了湖北織布局、湖北紡紗局等(當時的)現(xiàn)代化企業(yè)。 
  漢陽鐵廠 張伯林1909年攝 張之洞還不遺余力、不計成本的興辦教育。現(xiàn)在的武漢,百年以上歷史的大學就有5家,張之洞創(chuàng)辦了其中4家,著名的武漢大學(自強學堂)、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湖北農(nóng)務學堂)、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工藝學堂)、武漢科技大學(湖北工藝學堂)?,F(xiàn)在的武漢是全國有名的大學城,高教重鎮(zhèn),這其中不知道有多少張之洞的心血。 
  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中國近代第一所新式高等專門學堂 而十年之后,1919年,詹天佑在武漢去世。詹天佑在人生事業(yè)的最高峰時來到湖北,主持修建粵漢鐵路、川漢鐵路,并將人生最后的7年時光留在了武漢。 
  詹天佑故居 在如今的漢口洞庭街65號,這幢兩層的灰色小樓,就是詹天佑故居博物館,是當年他親自設計監(jiān)造的。  武漢長江大橋 在這里,他完成了很多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大事”,主持修筑修建了粵漢鐵路武長段(武漢—長沙)、川漢鐵路漢宜段(武漢—宜昌)以及粵漢鐵路的專用碼頭——粵漢碼頭;還設計武漢最早的長江大橋結構圖。 
  雖然他們已經(jīng)逝去百年,但是我相信,看到如今武漢的迅速發(fā)展,兩位巨擘肯定無比欣慰。 
 留存至今 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百年,但是1909年與1919年的許多事情依然留存于世間,成為那個時代與如今的共同記憶。 
  修建中的漢口水塔 張伯林1909年攝 漢口水塔建成于1909年,它與同時修建的宗關水廠一起,使武漢成為了全國繼上海、廣州、天津之后第四個用上自來水的城市。 
  如今的漢口水塔 從它落成之日開始,這里就成為了漢口的重要標志之一,作家方方曾在她的《漢口的滄桑往事》里用“江北的桅桿”形容漢口水塔,作家池莉更是將小說《她的城》故事的發(fā)生地放在了水塔街。如今,漢口水塔已不再承擔供水、火情瞭望之職,但在武漢人的心中依然是重要的城市地標,承載了幾代人的歷史記憶。  10年后,1919年5月29日,相距不算遠的民眾樂園閃亮登場。雖然后來的它幾更其名,不過對于武漢人來說,民眾樂園依然是它最好記也最貼切的名字。只要提起它,人們就有說不完的話題,它也成為了武漢人的集體記憶。 如今的新民眾樂園 同樣建成于1919年的漢潤里,歷經(jīng)百年的滄桑,依然留存于此,成為了典型的武漢石庫門里份乃至武漢里分的代表之一,明明置身喧囂鬧市,卻自帶一份古樸與雅致。 
  走入其間,紅磚清水墻的淡雅洋氣,配上木頭的呼吸質感,仿佛可以讓人觸摸到百年前的氣息。 
  百年對比,對比的是變化,收獲的是對這座城市更多的熱愛!“一個忘記歷史的城市是一個倒退的城市”,但是“只記得歷史的城市是一個注定失敗的城市”。百年已過,我們大武漢取得了滄海桑田般的發(fā)展,而接下來的無數(shù)個百年,需要如今的我們共同去創(chuàng)造。 
 文字 :柒月 排版 :柒月 圖片:網(wǎng)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