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渡回答:起承轉合,一般是指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結構技巧,下面,筆者從起承轉合的出處、起承轉合的意思及起承轉合在作品中的運用等三個方面,對起承轉合進行簡要分析。 一、起承轉合的出處 最早出自元代范德璣的《詩格》:“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 后來我國清代學者劉熙載《藝概·文概》再一次引申:“起、承、轉、合四字,起者,起下也,連合亦起在內;合者,合上也,連起亦在內;中間用承用轉、皆顧兼趣合也?!?對這一說法進行了拓展。 這是目前對起承轉合解釋得比較早、也比較好的二條出處,后來也有金圣嘆、魯迅等人,對起承轉合進行了注解,但都沒有超出以上內容。 二、起承轉合的含意 什么是起承轉合?按照元代范德璣的說法,筆者的理解是: 起者,開端也。文章的開端要平直?;蜷_宗明義、單刀直入?;蛟O置懸念、引人思考。或平鋪直敘、留有余地??傊俗⒛浚兓喽?,并以自然為佳。 承者,承接也。承要舂容。什么叫舂容?舂容就是要有力、洪亮和從容。意即承接要自然、有力和洪亮,既要能承上,還要能啟下。 轉者,變化也。文喜看山不喜平。文章要有起伏變化,要跌宕有致而又萬變不離其宗。 合者,結尾也。結尾要淵永。何謂淵永?深遠、深長也。意思是文章的結尾要有韻味?;螯c明主題,或啟發(fā)聯(lián)想,或耐人尋味,均要干脆利落,有力有味。 三、起承轉合在作品中的具體運用 下面以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及七律為例,來分析起承轉合在作品中的作用。 首先看杜甫的五言絕句《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 遺恨失吞吳。 詩中第一句起,總寫孔明的功勞之大。第二句承,寫孔明成名原因。第三句轉,寫孔明的計謀會流芳千古。第四句合,寫孔明滅吳失策,功業(yè)未就。全詩起承轉合,特別分明。 其次看杜牧的七言絕句《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 全詩四句。第一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轉,第四句合。 最后看杜甫的秋興八首(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在這首律詩里,我們明顯可以看出,一二句是起句,三四句是承句,五六句是轉句,七八句是合句。 因此,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樣的規(guī)律:絕句起承轉合,一般是一句承擔一項任務,律詩的起承轉合,則是二句承擔一項任務。也即首聯(lián)起,頷聯(lián)承,頸聯(lián)轉,尾聯(lián)合。 總之,起承轉合是我國文學創(chuàng)作中一項重要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它不僅廣泛運用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在其他文學樣式中也被廣泛運用。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再一一列出,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此留言,以便相互交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