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女從小,即為教其常念《感應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少須念一遍。盡此一生念,再看看《直講》,依之而行,則自可歸于正人君子之域矣。 ——印光大師 忠孝。 (直譯)對君長要盡忠,對父母要盡孝。 (白話)為臣之道不只一端,若當宰相,就以正心輔佐皇帝治理天下為忠;若當諫官,就以直言進勸正道輔佐為忠;若當刑官(主管刑罰),就以執(zhí)法公平心懷寬恕為忠;若當?shù)胤焦?,就以勤政愛民為忠;若當武官,就以盡力平靖動亂使能安寧為忠;若當薦舉或司文柄(主持文章權(quán)責的所在),就以為國尋得人才為忠。此類事情太多,難以一一列舉。 談到為人臣屬所以會分心而不忠,致使他不顧君父的原因,不外乎是身家、官位、權(quán)勢、恩怨、名譽這五種。只想到自己身體家庭爵祿官位,多半是平庸之人,所做的壞事影響還?。坏鏅?quán)弄勢大多出自奸臣,那就會危及天下國家。而這些奸臣最后都害慘自己。至于為了恩怨名譽而不能盡忠者,雖在世上號稱君子的人,稍不注意,有時也在所難免。這就是從唐、宋以來,朋黨之禍不斷的原因。 真正的忠,是要竭盡心力而無所欺瞞,無所欺騙自然就會至誠。而能以至誠應事的人,他起心動念,就完全不為自己身家爵位考慮,并且不畏避強權(quán)、不徇私人情面、不吝惜自己功名、不求取“忠直”聲譽。有時雖委屈曲折地濟全事情,但并非巴結(jié)奉承;有時執(zhí)法不顧情面,也非因情緒激怒而矯枉過正。只要實際有利國計民生,就會盡心去做。而且要真把自己君王,奉如堯舜一般英明,絕不敢心生稍許鄙賤國君的念頭,這才是真正忠敬。 (《集福消災之道》,王潮音整理,福峰圖書光碟有限公司印,2010年版) |
|
|
來自: 昵稱3293762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