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年前的今天,“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蕭紅逝世。這位女作家短暫的一生充滿傳奇,她命途多舛、遇人不淑。卻憑借別具一格的寫作方式在文壇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她對北國鄉(xiāng)村的描寫樸實逼真,對人物的刻畫簡潔有力,被魯迅先生稱為才女。 蕭紅,原名張乃瑩,1911年6月出生在黑龍江省小縣城呼蘭。幼年喪母。1932年,結識蕭軍。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fā)表第一篇小說《棄兒》。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fā)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創(chuàng)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返取?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發(fā)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 1 出 走 1911年6月,蕭紅生于黑龍江省小縣城呼蘭的一個地主家,取名張秀環(huán),后由外祖父改名為張廼瑩。9歲時,母親去世,父親變得暴躁,經常發(fā)脾氣。這段時間,幸虧有祖父的憐愛,蕭紅才得到一些溫暖。童年時愛的匱乏,為她后來飛蛾撲火般的追尋愛人埋下伏筆。 縱觀蕭紅的一生,這段時光大概是她生活的最富足的時光了,能吃飽穿暖,有人關愛。兒時的后園,是她后來創(chuàng)作的源泉。 在《呼蘭河傳》中她這樣寫到:祖父一天都在后園里邊。祖父戴一個大草帽,我戴一個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1929年祖父去世,蕭紅十分悲痛,對家庭的最后一份留戀就此完結。第二年,她不滿家人的定親安排(未婚夫汪恩甲)離家出走,來到北平讀書,但因得不到家里的支持生活陷入困頓,回到呼蘭后被父親軟禁在家。再返北平時未婚夫汪恩甲追到北平,二人一起返回哈爾濱,卻不被汪家所接受,汪恩甲選擇家人,蕭紅隨家人搬到福昌號屯,被迫與外界隔絕。 但她沒有放棄離家的念頭,只要有一絲希望都愿意去嘗試,于是她找機會再次出逃,卻選擇和汪恩甲在一起,住在哈爾濱的東興順旅館,蕭紅懷孕,可汪卻不辭而別,蕭紅被旅館限制人身自由,無奈之下她選擇寫信給報社求助。 報社派來看望她的人叫蕭軍。 2 棄 兒 提到蕭紅就不能不提到蕭軍,蕭軍是她的伯樂,也是她黑暗人生中的一縷陽光。 在《棄兒》中蕭紅這樣描述懷孕女子的生活:一個肚子凸得饅頭般的女人,獨自地在窗口望著。她的眼睛就如塊黑炭,不能發(fā)光,又暗淡,又無光,嘴張著,胳膊橫在窗沿上,沒有目的地望著。 蕭軍出身行伍后來到報社工作,有一股俠氣,他被蕭紅的悲慘處境打動,更被她的才情折服,于是在一次天災之中把蕭紅救出。就像蕭軍所說的:他們是“偶然相遇,偶然相知,偶然相結合在一起的‘偶然姻緣’”。 然而蕭紅的好日子并沒有來臨,依然貧困。去醫(yī)院生產都籌不到錢。這段經歷她在《棄兒》里是這樣寫的,護士把孩子推給芹的時候,芹是這樣的反映:“手在搖動:‘不要!不……不要……我不要呀!’她的聲音里母子之情就像一條不能折斷的鋼絲被她折斷了,她滿身在抖顫?!焙髞砬郯押⒆铀徒o他人。 離開醫(yī)院的時候“產婦們都是抱著小孩坐著汽車或是馬車一個個出院了,現(xiàn)在芹也是出院了。她沒有小孩也沒有汽車,只有眼前的一條大街要她走,就像一片荒田要她開拔一樣?!?/p> 很多人因為知道她的幾段情感經歷便說她“水性楊花”或者“枉為人母”??墒怯钟姓l能理解一個自己食不能果腹、衣不足以蔽體的人又怎么能承受一個生命之重呢? 3 生 死 場 1933年蕭紅以悄吟為筆名發(fā)表小說《棄兒》,踏上文學征程。 1933年10月,在舒群等人的幫助下,蕭紅、蕭軍合著的小說散文集《跋涉》自費在哈爾濱出版。蕭紅署名悄吟,蕭軍署名三郎。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也為蕭紅繼續(xù)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由于作品觸動了當時的特務機構,二人被迫逃到上海,并得到了魯迅先生的鼓勵和指導,不久,她第一次以“蕭紅”為筆名的長篇小說《生死場》在上海出版,在文學界引起巨大轟動。 電影《蕭紅》劇照 魯迅先生在序言中這樣寫到: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者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貴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 蕭紅因此成為當時中國文壇知名的女作家,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后人在研究蕭紅的時候也一致認為魯迅是蕭紅的恩師,沒有魯迅就沒有蕭紅。 “二蕭”都在文學界占有一席之地,生活質量有所改善,但二人的感情卻陷入危機。 蕭紅曾在詩中曾這樣記錄她的心情: 我幼時有個暴虐的父親, 他和我的父親一樣了! 父親是我的敵人, 而他不是, 我又怎樣來對待她呢? 她說他是我同一戰(zhàn)線上的伙伴。 心灰意冷之下,蕭紅東渡日本。 4 孤 獨 的 生 活 蕭紅把自己在日本留學的那段時間稱為“黃金時代”,大概是因為遠離了令人傷心的人和物,一切悲苦都被隔斷,蕭紅在精神上獲得了片刻安寧。 她寫出了《紅的果園》《孤獨的生活》《家族以外的人》等諸多作品。 蕭紅、蕭軍、許廣平、周海嬰 1936年,魯迅先生逝世,1937年蕭紅回國,參與蕭軍編輯的《魯迅先生紀念集》的資料收集工作。 1938年,二蕭分手,但蕭紅已經懷了蕭軍的孩子。 5 呼 蘭 河 傳 1937年,蕭紅蕭軍結識東北籍青年作家端木蕻良。與文靜書生端木蕻良接觸較多,發(fā)展出了感情。或許是蕭軍的強勢剛硬,讓蕭紅渴望獲得一份寧靜的安穩(wěn),端木蕻良或許就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端木蕻良也沒有給她帶來幸福。日軍的炮火已經蔓延大半個中國,她的丈夫并沒有在她身邊,而是留下即將臨產的她去做戰(zhàn)地記者。 1940年,蕭紅端木蕻良二人飛抵香港。后香港淪陷,與蕭紅商議后,端木蕻良獨自逃亡。蕭紅再一次陷入疾病、貧困,卻她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一生中最為成熟的作品:《馬伯樂》《呼蘭河傳》《小城三月》。 《呼蘭河傳》也被一些學者認為蕭紅是“繼承了魯迅的國民性批判的路線,沿著那樣子寫下來?!痹跇銓嵉恼Z言和敘事中著力寫透人性。寫“中國農民的那種愚昧無知,那種可笑,甚至自私?!?/strong> 人們對小團圓媳婦“好意”的折磨,跳大神、滾燙的水洗澡等情節(jié)讀來令人不忍,但這些人值得憎恨嗎?似乎又憎恨不起來。 煮粉條的時候,鞋從屋頂上掉了下來掉進鍋里怎么辦?不怕,因為這又不是自己吃的,是要拿出去賣的。如此種種,在蕭紅的筆下,人性如此露骨不堪。 1942年端木蕻良回到香港,1月18日,蕭紅病情惡化,被端木蕻良和駱賓基送入香港瑪麗醫(yī)院。 因為手術的緣故,蕭紅不能發(fā)聲,她在一張紙片上寫下:“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1月22日,蕭紅帶著無盡的悵恨離開人世。 蕭紅曾對駱賓基說過一句話:“也許,每個人都是隱姓埋名的人,他們的真面目都不知道。我想,我寫的那些東西,以后還會不會有人看,但是我知道,我的緋聞,將會永遠流傳。” 幾十年后的今天,希望看過此篇的你,忘記那些緋聞軼事,從作品中感受這位民國才女的才情。 活動價29.9 原價39.8 留言說說你所知道的蕭紅,榜榜將抽取點贊最高的三位贈送一本《呼蘭河傳》,1月25日開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