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的戲班,一年四季只有到了年根底下才歇工幾天,讓藝人們回家過年。停演的這幾天謂之封箱。除少數(shù)經(jīng)濟極端困難的戲班要到臘月二十六七才停演外,一般是在臘月二十三演畢即告封箱。 封箱當(dāng)天,因為是全年最后一場演出,所以比平日隆重、精彩。主角們都要上演各自的拿手劇目,使出看家的本領(lǐng)。往往還從外班邀來演員助興,參加大反串——扮演應(yīng)工行當(dāng)以外的角色??傊?,封箱戲一定要火熾、諧趣,用不常露演的好戲、絕活答謝看客。 演完封箱戲,全班演員、樂師,包括底包、龍?zhí)祝显谝黄?,舉行封箱儀式。京劇、梆子、評戲因劇種不同,儀式略有差異。梆子戲班是先封箱,再祭神。屆時,由樂隊吹奏曲牌作為前引,將供奉在后臺的祖師爺塑像抬到祭神的地方,全班人員對祖師爺頂禮膜拜。禮畢,一起聚餐。飯后,再由樂隊引導(dǎo),將祖師爺塑身送回后臺的供桌原處,封箱儀式這才算完成。戲箱一旦貼封,不到來年演開箱戲,任何人都不準(zhǔn)再打開。 如果一年當(dāng)中戲班有人在臺上臺下出現(xiàn)過事故,藝人們認(rèn)為戲園子不潔凈。封箱這天的午夜還要在戲園子里舉行破臺活動,目的是避邪壓祟。 破臺有大破臺、小破臺之分,大破臺用在新戲園子落成,封箱則采用比較簡單的小破臺:先由花臉演員裝扮靈官,穿紅蟒、紅彩褲,戴包金盔,穿黑高方靴,勾紅臉,掛紅髯,手執(zhí)靈官鞭,鞭梢上挑一掛炮。開始時樂隊先打通,再在上場門放一把彩火,“靈官”在后臺一聲高喊,隨著彩火的煙霧出場,做出幾個舞蹈身段后,接過檢場人遞上的一只活公雞,公雞必須是黑顏色,“靈官”扭下雞頭,將雞血涂抹到臺柱、臺墻、臺面上,舉起靈官鞭,由檢場人將鞭梢上的炮仗點燃,靈官舉鞭在臺左臺右晃動,滿臺噼啪作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