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 ~ 神繼續(xù)說道:“人啊,你們聽著,除了你們,世間萬物都是首先探究自身,都是讓自身的需要來限定自己的勞作和欲望。沒有比你們更空虛更貪婪的,你們想要包容宇宙。你們是無知的探索者,是無審判權(quán)的法官,說到底,你們只是滑稽戲里的小丑罷了?”-=-=-=-=習慣在我們的內(nèi)心沒遇到什么抵抗,從它在那里銘刻下的奇特印象中更能顯現(xiàn)它的效果。它對我們的判斷和信念施加影響實在是 輕而易舉。還有什么想法比因習慣而產(chǎn)生的想法更古怪、更離奇?其實習慣并沒有在其喜歡顯示力量的地方培植和樹立什么法則。我確實相信,凡是人想像得出來的,不管是什么幻想,都不會荒誕或滑稽到在現(xiàn)實中找不到實例的地步,而且我們憑自己的理性也總能為它們找到某些依據(jù)奇跡的存在實在是我們對大自然的無知,而并非大自然的本質(zhì):若不斷出現(xiàn)的事物都不再新奇,我們的判斷力也因此變得遲鈍。我們對野蠻人感到驚訝的程度,與他們對我們的驚訝不相上下。 我們也沒有理由覺得他們更怪異。做事憑良心,我們自稱這是出自天性,其實是出自習慣但習慣的力量之主要功效就是抓住我們和誘惑我們,我們難以逃脫它的掌握,對它所施加的東西難以清醒地加以認識和衡量。經(jīng)習慣的調(diào)解,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家鄉(xiāng),那是他們受大自然養(yǎng)育長大成人的地方。貞潔確實是一種高尚的美德,它的效用人們知道得夠多了,可要從本性上來探討它、突出其真正的價值卻很難,相比之下,若以習慣、規(guī)律和教訓來闡釋就容易多了人一旦擺脫了習慣這種強烈的偏見,就會發(fā)現(xiàn)不少被當作絕對的、確定無疑的見解接受的東西,除了它們具有古舊習俗那飽經(jīng)風霜 的面目之外,就沒有別的靠得住的地方了因為法制本身是由形形色色的成分和成員結(jié)合在一起組成的一個建筑物,它們彼此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挪走一磚一瓦都必然要撼動整個建筑物帶頭把國家搞亂的人,必然要第一個被倒下的廢墟所掩埋,公眾騷動的成果很少由領(lǐng)頭的發(fā)動者享有,他們攪渾了水,獲利的卻是別人說老實話,我覺得變革者的行為表現(xiàn)出離奇的自愛和對自己見解過分的自以為是,為了使這些見解變成現(xiàn)實,他們不惜擾亂原本很安寧的公共秩序,從而不可避免地造成這么多的損害,帶來只有內(nèi)戰(zhàn)和改朝換代才會帶來的可怕后果。除非是為了 更好地表達自己,我才引用別人的話語。我寫作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暴露自己,也許我自己也會改變,假如新的教誨降臨,使我洗心革面,到了明日我就會是另一種模樣。我不配讓別人都相信我,我也不想當這樣的權(quán)威,我很有自知之明,鄙人知識淺陋,沒有資格教導別人。熊仔和狗仔都已經(jīng)顯現(xiàn)它們天然的習性,可人就不一樣了,他們一旦長大了就會順從某種習慣,讓自己受到某種見解的約束,遵守特定的法規(guī)和習俗,從而很容易改變自己真實的性情,或者至少是用另外一套東西來偽裝自己。但天性就是天性,那是強迫不得的。經(jīng)常是因為沒有選對路子,我們要忍受很多痛苦,耗費大量時間對孩子進行訓練,可由于這種訓練本身完全違背孩子的天性,就不會有實際的效果。盡管教育孩子千難萬難,但我想說明的是,我們應該引導他們進行最有質(zhì)量和最有益的學習,而 無需過多地注意或過分迷信他們幼年時代顯露的那些無足輕重的 “ 先兆 ” 。我對于高品質(zhì)的孩子,他們學習知識不是基于謀利的考慮(因為這樣的學習目的太低賤了,不配得到繆斯女神的眷顧,況且能否實現(xiàn)謀利還得取決于別人),也不完全是表面的裝飾,而是為了他實際的用途(不管是平常時候還是特定場合),為了充實和豐富內(nèi)在的自我,把自己培養(yǎng)成有才干的人,而不僅僅是學者或博學之士。為此我認為要在為孩子物色教師方面下大工夫教師最好就像一匹年輕的馬那樣跑在學生的前面,這樣他就可以判斷學生跑的情況,以及該把自己的速度減慢多少,以適應學生的實際能力。師生彼此無法協(xié)調(diào)一致的話,那就全完了。要懂得如何進行調(diào)節(jié),如何把速度保持在恰到好處的程度,這可是我所知道的最難辦的事情之一。作為品質(zhì)高尚、受過訓練的教師,應該知道如何屈尊俯就于學生稚嫩的步子,耐心指導他們。在我看來,上山的步子要比下山的步子更扎實、更牢靠。當我們的心思受限于別人的趣味和觀念,受他人權(quán)威的奴役和擺布時,就不會對學問進行深人的研究。我們順從于這種束縛,就無法自在地按自己的步伐行走,我們的活力和自由也會喪失殆盡。真理和理性為大家所共享,不管誰先說誰后說,也不管是柏拉圖說的,還是我蒙田說的,只要看法和認識一致就行。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采集花粉,至于它們是在這里還是在那里采集的并不重要,最后釀成的蜂蜜完全是屬于它們自己的,而不再屬于百里香或墨角蘭。因此,學生從別人那里借 用片紙只字,把它們放在一起進行變換和組合而編綴成自己的東西 ― 這完全是他自己的作品,也就是說,形成了他自己的見解。在我看來,讓孩子從小就知道自己高貴的出身,將會對受教育本身造成不小的妨礙沉默和謙遜在與人交談中是非常有益的品質(zhì)。我們應該訓練孩子含而不露,妥善保管學到的知識。要容忍別人在他面前的荒唐無稽之談,不要動輒就予以反駁或非難,因為凡不符自己口味的就百般挑剔是不合禮數(shù)的粗魯行為。登上講臺絕不只是展示詞匯和三段論的一通饒舌。只有當他憑自己的判斷贊同一個論點時,才能去持有這個論點。也不要去為一樁生意浪費口舌,因為在這類場合沒有任何原則可言,一切都可以用現(xiàn)錢買到。裝備了哲學的心靈應該體現(xiàn)出一種健康的素質(zhì),同時在人的身上表現(xiàn)出完美的行為舉止。這樣的心靈將安詳和愉悅分外突出地在外表上顯現(xiàn)出來,內(nèi)在的滿足感也會相應地塑造人的外在行為,隨后進一步表現(xiàn)為優(yōu)雅的自信、積極和快活的態(tài)度,以及尊貴而自得的神情。哲學的終極目標就是美德,而美德并不是像學校教師們常說的,是處于崎嶇陡峭、可望而不可即的懸崖頂端。恰恰相反,正像接近過和找到過美德的人所知道的,美德居住在美麗富饒的平原之上,它很容易就從其他事物之中顯露出來。凡能認對道路的人都能到達那個地方。他們要穿越綠樹成陰、鳥語花香的道路,經(jīng)過天育一般舒緩、平滑和柔美的山坡。美德至高無上、秀麗喜氣、和藹可親,同時又充滿神奇、英勇無畏,它是焦躁、悲傷、恐懼和壓抑的天然死敵,它由天性引導,它與好運和喜悅做伴??捎行┤藚s因想像力過于貧乏,臆造出美德的另一副荒唐、可悲、哀怨、憤恨和兇險的可怕形象,將它置于懸崖峭壁之上,還讓它的周圍荊棘叢生,把它說得像妖魔,以此來嚇唬人。我希望孩子的學習環(huán)境是這樣的:一個房間、一座花園,有桌子和他睡覺的床,有時孤獨而處,有時有人陪伴,從早晨到傍晚,他隨時隨地都可以學到有用的東西。哲學能夠塑造他的觀念和舉止,因此這是他的主要課程,它擁有把觸角伸向一切事物之中的特權(quán)。激發(fā)學生讀書的欲望和熱情是最重要的,不然的話只會培養(yǎng)出一幫馱書本的蠢驢,得用鞭子抽打才能讓他們學到一袋子學問。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教師不僅應該向?qū)W生灌輸知識,而且要使學生對學到的東西真誠信奉、身體力行。連謹 J 的人在看待事物時都免不了受世俗偏見的影響。我們對事物的判斷應該運用自己的理性,而不該盲目跟著世俗偏見跑。當然除了我們生活的地方的規(guī)范、見解和習俗,我們確實不具有別的衡量真相和情理的標準。在我看來,那些野蠻之地的野蠻,無非是那里的人們很少受到人為的形式和方式的影響,因而還基本保留了他們原先的淳樸狀態(tài)。他們?nèi)匀皇茏匀环▌t的支配,自然法則在他們那里還沒有因受到我們的法則的影響而失去功效每當我遇到一個瑣碎乏味的題目時,我就試著使其充滿具體的內(nèi)容,然后運用判斷力使之有理有據(jù)。而當我運用它來對付一個高尚的題目時,事情就不那么簡單了。這種題目已經(jīng)過千百人之手拋接揉捏,已經(jīng)難以有什么創(chuàng)見了,現(xiàn)成的大路已被踩得泥濘不堪,這時我就有必要另辟蹊徑了。在這種情況下,判斷力能幫助我在千百條路徑中找出最好的一條。我的判斷力會如何選擇那是聽天由命的,我碰上什么就寫什么;對我來說它們之間沒有什么區(qū)別。我并不設想真能把什么題目寫透,因為根本就無法完全認識它們。我對自己寫的東西沒什么責任感,也不逼迫自己寫得多么切題,我不想有損自己的自由和快樂,不愿放棄自己的懷疑態(tài)度和變化無常的個性,我覺得自己還是那么無知。不管是什么活動,都能顯露出人的本性。愷撒對一匹馬作出評價,不僅要看它奔跑時的表現(xiàn),而且要看它慢跑和站在馬廄里的姿態(tài)事情就其本身而言具有分量、標準和條件,可一旦我們的內(nèi)心對這些分量、標準和條件予以關(guān)照,心靈便會任意地塑造它們。我們不必把外在事物的性質(zhì)當作自己的借口,而應該到我們自己身上找原因同情和悲嘆似乎表明事情本身尚有可貴可取之處,而嘲笑則表明事情毫無意義。我覺得我們并不因自己空虛而感到憂慮,也不因自己愚蠢而心懷怨恨;我們并不因自己的無知而深受傷害,也不因自己卑鄙無恥而痛苦萬分按照有一派哲人的學說,智者干什么事情都只為自己,因為別的人根本不配讓智者為他們做什么。另一派哲學家認為,讓智者去為他的祖國冒生命危險是不合情理的,為一幫傻瓜而喪失智慧實在不值得。我們?nèi)祟惖木硾r真是既荒唐又滑稽。大家往往都把別人的罪過看得很重,卻輕易就寬容了自己的罪過。酒神認為,醉酒對每個人的天性都是一種真正的和積極的考驗,而且它能讓老年人無所顧忌地載歌載舞, 參加對他們非常有益的活動,而對這些活動他們在清醒的時候是遠遠避開的。酒神還說,酒可以克制人的情緒,增強人的體質(zhì)。不過酒神對以下這些限制(部分是從迎太基人那里借用來的)表示贊許:出兵遠征時不可飲酒過量;法官和行政長官在處理公務或商議公共事務時不得沾酒;本來有正經(jīng)事兒要做的白天時間不應醉酒,要用來傳宗接代、生兒育女的夜晚也不可貪杯。剛才提到的哲學家們說道:即便世界上的全部榮譽唾手可得,有智慧的人也不會向它伸出一指頭假如美德需要通過榮譽來體現(xiàn),那它就是輕浮空虛和沒有意義的東西我一生向往并視之為榮耀的就是寧靜的生活。這不是某些古代哲學家所說的寧靜,而是我自己所說的寧靜。既然哲學無力找出任何通向可供人們共享的寧靜的途徑,那就讓每個人各找各的吧無數(shù)的英勇行為都處于無人作證的情況,因此不等有人將它們描述出來就已消失得沒了蹤影。我相信無論是誰,都可以憑經(jīng)驗得出結(jié)論:最不起眼的場合卻往往要冒最大的危險人應該出于責任感而走上戰(zhàn)場,只要表現(xiàn)英勇,行為值得稱道,不管是否有他人在場,哪怕只是內(nèi)心的善意,都會得到回報;正直的人會因自己做了善事而心滿意足。人應該為了自己而勇敢,這樣可以使人在遭遇命運打擊時意志堅強,百折不撓。我們心靈的職責不是向他人顯擺,而是要切實關(guān)注自己的內(nèi)心,只有自己的眼睛才能看透自己的內(nèi)心。我靠自己的力量完善自己,而不是借助于他人。局外人只能看到事件的表面和人的表面;每個人都可以在心懷恐懼時裝出鎮(zhèn)靜的樣子;別人看不到我的內(nèi)心,只能看到我的表情。由此可見,那些只依據(jù)外表作出的評判是多么不可靠、多么令人懷疑,而最準確的評判就是每個人對自己的評判。連我們親眼所見的杰出人物,他們遭到不幸后才過了三個月或三年,人們就不再提起他們,就仿佛他們從未出生過。面對什么樣的人和什么樣的行為才能寫進歷史、流芳百世這個問題,凡能對事情作出正確判斷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我們這個時代只有為數(shù)極少的事件和人物能榮幸地被寫進歷史。而古代的圣賢在這個重大問題上則確立了自己更為崇高和合理的目標,那就是 “ 把好事做好,這本身就是最好的報償;對效力的報答就是效力本身 ” 。我們不敢說出身上某個器官的真實名稱,卻并不為用它干出種種淫蕩的勾當而感到可恥。禮儀禁止我們用話語去表達合法和自然的事物,我們竟然服從了;理性不準我們做非法的和邪惡” 的事情,卻沒有人予以理睬。我覺得自己在此受到了禮儀規(guī)范的束縛;因為它既不讓人說好,也不讓人說不好。我們只好暫時把它擱到一邊了說實話,說到我自己心智的成果 ― 我的作品,還沒有哪部分是可以令我自己感到滿足的,別人的稱贊也不會使我忘乎所以。我自己的判斷力既慎重又 挑剔,對與自己有關(guān)的事物就更是如此。我總是否定自己,總覺得由于自身的弱點,自己搖擺不定,沒有實在的東西。我身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令我自滿的。我看問題確實很明晰,可自己做起來就迷糊了。這種情況在我嘗試著寫詩時最為明顯。我酷愛詩歌,對別人的作品比較寬容,并能夠作出客觀的評價,可面對自己寫的東西,我就沒法認真對待,我根本忍受不了自己寫的詩。一個人也許能在別的方面裝裝傻,可在詩歌方面則開不得玩笑。有時候我覺得自己的東西尚可容忍,并不是因為它們真的那么出色,而是與更差的東西相比較而言的。我羨慕那些為自己做的事情感到心滿意足的人,他們那么容易就感到了幸福。特別是當他們自我感覺良好、對自己的能力堅信不疑的時候,他們就能夠自得其 樂我的作品不僅難以讓我自己感到滿足,而且每當我重讀它們的時候,都對它們感到厭煩。我的內(nèi)心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某種念頭,出現(xiàn)某種不甚明晰的感覺,仿佛我能夠做得比我實際做的要好,可我卻把握不了它,無法將它用于我的目的。由此我得出結(jié)論,以往那些才華卓 越、富有靈感的作家的作品是我的想像力根本達不到的,我連想都不敢想所以我就要求我所描述的東西本身要有說服力、無懈可擊,我的內(nèi)容本身具有光彩。如果我選擇了很受歡迎、令人愉快的題材,那也只是遵從我自己的愛好而已。我不喜歡像別人那樣總是板著面孔說道理,我實在是想讓自己更富有生氣,而不是要在風格上玩什么花招。我不懂如何去討讀者的喜歡,不會變著法兒逗他們樂亞里士多德說過,身材矮小的人可以說長得好看,但談不上英??;偉大的心靈與魁梧的身材相配,猶如惹人注目的身材才能擁有真正的美貌有一次,他比自己的隨從先到打算住宿的旅店,店主人不認識他,見他長得挺難看,便叫他幫店里的女傭去提水燒火,以迎接菲洛皮門的到來。他的隨行人員不久就到了,他們見他聽命于店主人的吩咐,忙于干下人的活兒時大為震驚,可他卻說: “ 我這是在為自己的丑陋付出代價。 ”可要是我沒有受到某種樂趣的誘惑,或者受到我自己純真而自由的愛好的驅(qū)使,那我就什么都做不好。我的天性如此,除非為生命和健康考慮,沒有什么能讓我的心靈付出痛苦的代價,沒有什么能強制我做什么。我的心靈自由自在,完全屬于我自己,它習慣于按自己的方式行事。至今我還不曾有過高高在上、對我頤指氣使的主人或上司。我想走多遠就走多遠,想走多快就走多快。這使得我無法適應服侍他人,這使得我這個人只對我自己有用。富有的欲望就像人的其他熱望那樣,在已經(jīng)感受到什么是富有的時候,要比富有遠不可及的時候更加強烈;自我克制的美德從來都比吃苦耐勞的美德更難找。常聽人說,一個人不傾其所有孤注一擲,就很難在事業(yè)上取得進展。而在我看來,假如一個人擁有的財產(chǎn)足夠讓他保持一出生就處于的生活狀況,那他為了增加財富這不太有把握的企圖而拿現(xiàn)有的財產(chǎn)去冒險,豈不是太傻了嗎?要是命運女神不讓這個人站穩(wěn)腳跟,不讓他過安寧的生活,那他傾其所有去冒險還可以理解,因為他是迫不得已才這么做的。我聽從年輕時好友的忠告,選擇了一條更快捷、平坦的生活道路,那就是不貪圖功名,過寧靜的生活。我充分認識了自己具有的能力,靠它是干不成什么大事的在我們這個時代,一個人只要不殺死父母、哀讀上帝,就是真誠而可敬的人。亞里士多德認為,公開、明確地表露自己的愛憎,是心靈高尚的表現(xiàn),應該不受限制地作出判斷,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真理是第一位的,為了它就不必看重別人是贊成還是反對。我也不會捏造事實,由于我缺乏記性,即使捏造了,事后總要陷人自相矛盾之中。我也實在沒有信心去堅持錯誤,表面上看我很勇敢,其實這不過是自身的弱點造成的。因此我只好以坦率的面目出現(xiàn),總是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說,說成什么樣,會造成什么后果,都只能聽天由命了人的記性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本領(lǐng),人沒有記性判斷力就無法起作用不管一個人多么卑賤和粗俗,總有某些特殊的才能在他身上閃光。懶惰和無知并不足以埋沒人,人的才能總會在這一點或那一點上凸顯出來。一個人也許會對別的事情視而不見、麻木不仁,卻會在面對某個特定事物的時候興致勃勃、思路清晰,閃現(xiàn)出真知灼見。不過真正美好的心靈具有普遍性、開放性,能容納百川。我充分看到了自己所寫東西的沒有分量和缺少價值,認識到自己的構(gòu)想相當愚蠢。這說明我的判斷力還沒有到不可救藥的地步,這些隨筆正是我的判斷力的產(chǎn)物。面對人間的事務,無論你的傾向性如何,總會有許多的表面現(xiàn)象影響我們的決斷。為了正視我們?nèi)祟惖娜觞c,我奉行古代神明留下來的慣例:遇到可疑的事情難以決斷時,就聽從命運和機遇的擺布吧。人的理性是一把雙刃劍,用起來挺危險的。要憑借自己的力量去統(tǒng)帥和領(lǐng)導,我缺乏足夠的信心。我非常樂意去走別人走過的路。假如我必須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去冒險,那我甘愿追隨那些對自己的見解比我要自信的人士。我老覺得自己的論據(jù)和出發(fā)點太不牢靠、太不確定。不過我也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觀點,因為我察覺到與我對立的觀點也并非無 J 可擊。大家能說出的理由都是基于各自的經(jīng)驗,而人類的事務千姿百態(tài),向我們呈現(xiàn)各種形式的無限多的事例。我們時代的一位有識之 士說過:只要誰愿意,都可以與現(xiàn)行歷書對著干,把歷書中標出的寒冷說成是炎熱,把其中說的潮濕說成是干燥,總是將歷書中的預見反著說;既然他要下賭注,就不會在意該把賭注下到哪一邊,只是不要拿確定無疑的事情打賭,比如打包票說圣誕節(jié)會異乎尋常地熱,或者仲夏會冷得要命我覺得如今我們的境況中最糟糕的情況就是不穩(wěn)定,我們的法律簡直就像我們的服裝,老在式樣上變來變?nèi)?,沒有確定的形式。要指責一種管理體制的不完善非常容易,因為其中肯定是充滿了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要讓民眾藐視舊的體制非常容易,任何人都做得到,但要建立一種更好的體制來取代已被推翻的體制,許多人想這樣做卻都以失敗而告終庸俗的人無法感受崇高和雅致的風格的優(yōu)美和魅力。如今苛求之人和庸俗之人到處橫行。不太可能讓第三種人來評判你的作品,這樣的人為人正派而頗具實力,卻非常少見,在社會上既沒有名聲也沒有地位,要想得到這類人的認可足以讓人費盡心機,卻依然是難上加難。常言道:在老天爺給予我們的恩惠中,智能是分配得最公正的,因為無人會抱怨老天爺給他的那份太少。這話不是很符合情理嗎?在這方面除了自己得到的那一份,一個人就什么都看不到了。我認為自己的見解既準確又有根據(jù),可誰對自己的見解不是這樣想的呢?正由于我對自己的估價不高,并且對此非??隙?,才能提供最為公正的證據(jù)。不然的話,我的評價就很容易受到我對自己懷有的特殊情 感的誤導。我非常珍惜自己所擁有的評判自由,我不會因情緒作怪而損害這種自由。我說謊對自己造成的傷害,要超過對我說謊的對象的傷害人們看到波斯人的一種值得稱道的慷慨大度的習俗:他們充滿敬意和公正無私地談到即將與之拼死一戰(zhàn)的死敵,就仿佛在談論他們自己的美德由于我們的低能狀況,純正的、不摻雜質(zhì)的東西無法為我們所用。我們享用的東西都得改變原樣。連金屬也是如此,金子必須加人其他物質(zhì),降低了身份才適合我們使用。美德也不例外。古代圣賢和不同學派提出的生活目的和快樂理念,只有混合到一起才對我們起作用。我們享受的快樂和物質(zhì)利益,其中都摻雜了不幸和不便的因素。 極端快樂時當我坦誠地向自己懺悔時,我看到自己身上最值得稱道的美德也帶有一點邪惡” 的跡象我們得讓自己的心智麻木一點,以便能夠不違背慣例,將自己的真實想法遮掩一點,讓它們含含糊糊,使它們更能與陰暗的世俗生活相適應。因此那些平平常常、不擅長思考的人反倒在日常事務的管理中如魚得水,而高超、微妙的哲學觀點則解決不了什么問題。心靈極度虛浮,忽左忽右變化無常,只會在與他人的交往上制造障礙。我們處理人間事務時粗線條即可,不必過分深究,把大部分的事情留 給命運照看吧??偸谴嬖谔啾舜嗣艿姆矫婧透鞑幌嗤男问?,考慮多了反而會陷入迷茫假如一個人不能及時償還大自然的本金,那就會被利滾利的高利貸逼得死去活來還是清洗一下你的頭腦吧,這遠比只知道清洗你的腸胃要好 ― 說實話,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藥方,其用途和作用說到底都只不過是在清洗腸胃。千百種普通的草藥也能起到同樣的功效對死亡和病痛的恐懼,對疾病失去耐心,對早日治愈的急切渴望,都使我們變得盲目。這種絕對懦弱的表現(xiàn)促使我們聽命于他人,輕易就放棄了自己的信念。多數(shù)人并不相信醫(yī)學,卻默默順從了醫(yī)學。我聽到他們訴說和抱怨著醫(yī)學的過錯,但最后卻說: “ 可我不這樣又該怎么樣呢? ” 就好像病急亂投醫(yī)要比耐住性子理性對待更有效果。我年輕時有必要時時提醒自己去履行職責,因為那個時候正像人們常說的,性情活躍,身體健康,不適合去進行嚴肅認真的思考?,F(xiàn)在我則處于另一種狀態(tài):遲暮之感總是縈繞心懷,給予我忠告和教訓。我已從活力過剩的狀況淪人嚴酷如霜的境地,后者要令人煩惱得多。正因為如此,我時不時故意放任一下自己,讓任性的和本來屬于年輕人的想法占據(jù)我的內(nèi)心,以此來自娛自樂尋歡作樂本身并不具有什么抱負。只要快樂就已經(jīng)足夠了,無須附帶著什么名望,自得其樂才是它的特征。要是一個年輕人聲稱 在品嘗酒類和調(diào)味汁方面很在行,真該用鞭子抽他。我年輕的時候?qū)@些東西一無所知,分不出優(yōu)劣,現(xiàn)在我開始學了 ― 對此我感到非常羞愧,可現(xiàn)在我除了這個又能干什么呢?更令我羞愧和煩惱的是促使我這樣做的境況。我們只有消磨時間的份兒了,讓年輕人去追求名望,踏踏實實走向成功,他們正要走向社會,正要引起社會的關(guān)注,而我們正從世間隱退,自然法則正送我們回家考慮到心靈具有讓自己青春常駐的能耐,我便要求自己讓心靈充分施展魔力,若可能的話,在身體日趨衰老的同時讓它一直保持年輕,讓它始終精力旺盛,就像長在枯木上的懈寄生。可我擔心它會背棄我,它堅持與身體保持兄弟情誼,往往置我于不顧而追隨身體。我想方設法想離間它們,但我的努力都白費了要是身體方面青春活力不再,心靈也創(chuàng)造不出富有生氣的產(chǎn)品。對性行為,人們做得最多,說得卻最少。我們給了這種行為沉默的特權(quán),誰打破了沉默就是犯了罪,連在法庭上控告和審判時也是如此。當我 們要譴責這種行為時,也要用迂回曲折的詞句和代用的說法。一個罪犯若是惡” 貫滿盈到了司法機構(gòu)都不愿碰他、不愿見他的地步,對他來說豈不是得到了極大的恩惠嗎?定罪過分嚴厲了反倒使他逍遙法外讓我借用亞里士多德的話來表達我的看法: “ 害羞在年輕時可用來裝裝門面,到了老年還這樣就太不應該了。 ”要是依照我自己的意愿,即使智慧女神看上了我,我也不會跟她結(jié)婚的。但想逃避也是沒有用的,社會習俗和生活慣例不可抗拒。我的大多數(shù)行為都是在仿效別人,而不是出于自己的選擇。結(jié)婚也不是我自愿的行為,那是外部因素促成的,我被拉人其中。在人世間,不僅是令人不快的事情,而且還包括丑陋邪惡” 、本該避免的事情,它們都可能因某個條件或意外情況的作用而變得可以接受。人自己的決定是多么脆弱和徒勞啊 !我們以為她們身邊有了男人就有了依靠,其實這樣卻會增強她們的欲望,因為不管是什么男人,有身體接觸,老呆在一起,必然會激起她們的性欲,反倒是獨處更能保持內(nèi)心的安寧。我們男人使盡招數(shù)引誘女人,費盡心機調(diào)教她們,是我們刺激和挑動她們的想像力,然后又去挑她們的錯。說實話,讓我們男人感到恥辱的,通常不是來自我們自己的不檢點行為,而是來自妻子的不檢點行為,我們關(guān)注妻子的良心勝過關(guān)注自己的良心(對自己真是太寬容了),我們都寧愿自己去偷盜、去哀神,妻子去殺人和當異教徒也行,就是容不得妻子在貞潔方面遜于自己。這種對罪過的評估方式太不公平了,因為無論是我們男人還是她們,都能做出千百種比淫蕩更有害和更違背人性的惡” 事來當代的一位王后說了一句妙語: “ 拒絕男人獻殷勤是 女人的不打自招,表明自己在這方面易受誘惑;沒受過誘惑的女人又憑什么炫耀自己如何貞潔呢 ! ”好奇不是什么好習慣,用在這里極其有害。明知是無法治愈、藥物只會加重病情的疾病,再找醫(yī)生診斷又有什么意義呢?嫉妒只能增強羞恥感,并使事情傳得更廣,而由嫉妒引發(fā)的報復行為則使孩子更加受傷,無助于治好創(chuàng)傷。你會因為想尋找確鑿的證據(jù)而耗盡心思,喪失活力古羅馬時人們有一個習慣,就是在遠征歸來之前,先派人通知自己的妻子,以免自己歸來時撞上不愿看到的事情,讓她們不知所措。我認為說出下面這句話的人確實是個明白人,他說: “ 美好的婚姻就是眼瞎的妻子配耳聾的丈夫。 ”有才華的人運用語言,并不是一味創(chuàng)新,而是要把語言運用得更具活力,使表達方式更加多樣,讓語言適應他們表達的需要。他們不生造詞語,而是豐富現(xiàn)有詞語的內(nèi)涵,在使用中賦予和加強它們的意義,不過他們這樣做的時候是很機敏、很謹慎的他們既大膽又傲慢,不愿走前人走過的道路,可盲目的標新立異和過分的雕琢卻毀了他們的前程。在他們的作品中,只有在乏味、荒唐托辭下呈現(xiàn)的新奇、做作的風格。這種風格貶抑了內(nèi)容本身,而不是使內(nèi)容得到升華。既然他們只知道玩弄新詞,對這些詞表達什么意義就毫不在意了。他們硬要用新詞取代舊詞,卻不管舊詞使用起來往往更有力、更有效。亞歷山大大帝說過,他認識到自己不過是個凡人,主要是通過兩件事情 ― 性行為和睡眠,睡眠妨礙和壓制了精神活動,而與女人的親近同樣使心靈的功能消亡和衰竭。毫無疑問,性行為既表明了人原初的墮落,也顯露了人的空虛和丑惡” 。一方面是天性將我們推向這種行為,因為它是人的行為中最重要、最有用和最能產(chǎn)生快感的;另一方面則是我們把它當作輕狂的、不體面的行為加以貶斥,逃避它,為它感到臉紅,并告誡人們在這方面要節(jié)制。可恰恰是這種行為使我們得以出生,因此硬要把它稱作獸性的行為豈不太蠻不講理了嗎?只要不是過度縱欲,哲學并不與肉體的享樂相對立。哲學只是主張節(jié)制,但不是完全禁欲,它所全力抵制的是那些不正當?shù)暮筒徽5南順?。哲學認為心靈不該去縱容肉欲,它還巧妙地舉例告誡我們說別用吃得過飽的感覺去進一步刺激饑餓感 ― 吃飽了就行,不必把肚子塞得滿滿當當,這樣就失去了我們想得到的所有樂趣,吃得太多喝得太多,只會使我們更容易產(chǎn)生饑渴感。性愛方面也是如此,哲學教導我們只是選擇一個可以滿足我們?nèi)怏w需要的對象,不要擾亂我們的心靈,這種事情本來就不該讓心靈來摻和,心靈不過是勉強跟著肉體走,給它幫幫忙而已。然而我有理由認為,這些教誨只關(guān)注處于最佳境況的肉體,未免有點過于狹隘了,而當身體隨著年齡而衰弱,就如同出現(xiàn)了食欲不振,它需要通過某種方式,需要幻想的介人 來溫暖和支撐,以刺激老年人已經(jīng)失去的欲望,找回不復存在的快樂,這都是可以諒解的。美麗嬌嫩的花朵不愿受麻木僵硬的手指的撫摩,只用物質(zhì)手段攏不住少女的心情愛遇上了僵化麻木的人,它神圣的自由也受到了限制為什么她們中就沒人想過要用肉體去與智慧做一次高尚的交易,以她們美麗的身體為代價去換取卓越的才智和杰出的后代?這可是她們美麗的身體所能達到的最高價值啊 !君主們最該具備的美德是公正,在公正的各種表現(xiàn)中,當國王的最應該在慷慨賜予時表現(xiàn)得公正。因為這是只有君王才能行使的特權(quán),至于別的方面的公正表現(xiàn),君王都是委托給下面的行政機構(gòu)去實現(xiàn)的。靠無節(jié)制的恩賜實在難以贏得眾人的擁戴,這種拙劣的手段根本起不到積極的效果。假如不是論功行賞,就會讓蒙受恩賜的人感覺像是受了羞辱,即使接受了也難有感激之心。暴君葬身于民眾洶涌的怒潮之中,恰恰是他們欠公正地予以賞賜的寵臣們所造成的。這些寵臣無非是想通過反叛表明自己同樣厭惡” 和鄙視暴君,與社會輿論保持一致,最終目的是保住自己本不該擁有的財富新大陸的君主中,極具權(quán)勢的有兩個。其中一個就是秘魯國王,在眾多的國王中,他是最后一個被西班牙人趕下臺的。他在戰(zhàn)斗中被俘,西班牙人開出數(shù)目令人難以置信的贖金。秘魯人不折不扣地交納了贖金,而這位國王談話時則顯示出他這個人很坦誠、很大度,具有堅定的信念和清醒、穩(wěn)健的判斷力。征服者們從他身上強行獲取了一百三十二萬五千五百兩金子,還有數(shù)量差不多的銀子和其他財物。如此的暴富,使得這些西班牙人竟然用實心的金子來給馬釘蹄鐵。但他們?nèi)源嬷U惡” 的用心,想探明這位國王剩余的財富的數(shù)量,不擇手段地也將它們占為己有。出于這個目的,他們對這位國王提出不實的指控,作偽證來證明他煽動在自己的國土上發(fā)動起義,目的是獲取他個人的自由。于是那些陷害他、想把他置于死地的人們對他進行了 “ 公正 ” 的審判,判處他絞刑。這還是要他答應在處決前接受洗禮才能得到的優(yōu)待,不然的話他會被活活地燒死。這位國王什么話都沒說,儀表莊重、面不改色地承受了這種慘無人道的極刑,表現(xiàn)出真正國王的氣度。西班牙人為了安撫萬分震驚的當?shù)孛癖?,在處死國王后裝出非常悲傷的樣子,下令以最隆重的方式厚葬國王新大陸的國王們沒有馬車和類似的交通工具,他們外出時都是乘幾個人抬的肩輿。秘魯最后一個國王被俘的那天,他在軍隊中就是坐在用兩根金桿抬著的一把金椅里。西班牙人要活捉國王,便一個接一個地殺死抬轎人,想讓國王從金椅上摔下來,但殺死一個,就有別的人搶著頂上來,不管殺了多少個,國王還是穩(wěn)穩(wěn)地坐在上面,最后還是一個輕騎兵沖上去抓住他,把他從金椅上拽了下來西塞羅說: “ 一個人研究哲學無非是在為他自己的死亡做準備。 ” 這么說的原因在于:研究和沉思從某種程度上講是將靈魂提取出來,是在脫離肉體的情況下使用它,這是人死亡前的一種訓練,與死亡非常相似?;蛟S原因還在于:人世間的一切智慧和思索就目的而言都可以歸結(jié)為一點,那就是教人不懼怕死亡美德使我們獲得的完美和神圣的快樂遠比聲色犬馬更加崇高、更加強烈在美德賜予我們的所有效益中,最大的效益就是蔑視死亡,這使人們的生活享受平靜和安寧,給我們帶來純潔和愉快的生活情調(diào),如果沒有它的話,所有的快樂都無處安身然而死卻是無法避免的,所以怕死的感覺是沒有窮盡的折磨,沒有什么能夠安慰我們,我們找不到逃避死亡的途徑在我看來,有理性的人本不該對死亡粗心大意的,可一旦這種態(tài)度進入了頭腦,就可能讓人付出極其高昂的代價。假如死神是可以躲避的敵人,那我就會勸說大家干脆采用懦夫的做法??伤嵌惚懿涣说?,不管你是拔腿就逃、步步退縮,還是奮勇抗爭,死神都會不期而至,掐住你的咽喉。既然找不到有效的自救武器,就讓我們學會勇敢地堅守陣地,積極地與死神抗爭。要使它從一開始就喪失其足以壓倒我們的最大優(yōu)勢,我們就得采用非常規(guī)的方式。我們要讓自己對死亡習以為常,與它熟識,對它有充分的認識,讓死亡最為頻繁地出現(xiàn)在我們頭腦中。無論何種場合我們都要想像死神降臨的各種形式,騎馬時從馬上摔下,讓掉落的瓦片擊中,被針刺傷了皮膚,我們都要問一問自己: “ 要是死神就此降臨又會怎么樣呢? ” 由此會使自己變得更有勇氣,也更加頑強。尋歡作樂的時候,盛宴豪飲的時候,都要讓自己始終牢記人的脆弱,以免過分沉溺于享樂之中。我們要時常想到尋歡作樂是那么容易把人引向死亡,其中存在著多少危險,對我們的生命構(gòu)成了威脅。埃及人就是按照這種生死觀行事的,他們在歡宴進人高潮之時,會將一具死尸抬進宴會廳,以提醒賓客們不要過度尋歡。只有死亡能夠解除我們的一切煩惱,為死亡而憂愁真是太荒唐了 ! 就像出生帶來了萬物的新生,死亡也包含著萬物的消亡。因此為自己不能再活一百年而悲傷,就如同為自己不能活在一百年以前而痛惜一樣愚蠢。死亡是另一次生命的開始。我們哭個沒完,為進人另一次生命付出如此多的代價,而實際上我們只需將先前的面紗揭去便可進人其中。對一下子就完成的事情是沒什么可悲傷的。用那么長的時間來為瞬息間即可了結(jié)的事情惶惶不安,這難道是合情合理的嗎?不管是長壽還是短命,死了就都一樣。對于已成虛無的事物,是長是短都毫無意義只要你們留意一下四季的變化,它們不也包含了人世間的幼年、少年、成年和老年嗎?一年又一年就這樣循環(huán)上演著,永遠這樣演下去,沒有別的演出方式。我可不打算為你們創(chuàng)造出什么新的消遣,以前別人曾給你們騰出位置,現(xiàn)在輪到你們騰地方了。平等的總是公道的。既然大家的命運都是終有一死,那么個人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況且我會把你們安置妥帖,你們根本沒有理由抱怨;你們也不會像活著的時候那么留戀生命。既然死亡沒有什么大不了,也就不必為它擔憂了。你根本就無須關(guān)心你是活著還是死 去:活著,就因為你還在呼吸;死去,就因為你不再呼吸。而且每個人該活多久就活多久,死后的時間不屬于你們,就像你們出生以前的時間無法追回一樣;人死后就沒什么可關(guān)心的了。你們不妨認真考慮一下,假如我真的讓每個人永生,他們的生命將更加沒有著落也更加痛苦。要是你們不死,你們又會紛紛詛咒我剝奪了你們死的權(quán)利。我在死亡里面混合了一點苦澀味,目的是免得你們看到死來得太容易就迫不及待地去追求和擁抱死亡。這樣可以使你們采取較為理性的態(tài)度,既不厭惡” 生存,也不憎恨死亡,這正是我要求你們做的。我把快樂和痛苦用做調(diào)料,調(diào)和了生和死的滋味我常常覺得戰(zhàn)場上死神的嘴臉,遠不像平常在家里它顯現(xiàn)的面目那么可怕,沒有成群的醫(yī)生圍在身邊,聽不到懦弱親朋的一片哀鳴聲。應該把萬物和人戴著的假面具揭去,一旦拋開了假面具,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被遮掩的死亡其實沒什么可懼怕的,它與幾天前卑賤的仆人或可憐的侍女的死亡沒有什么不同。如果我們無暇去顧及死亡前后的種種無聊儀式,死亡本來是很幸福的。我不是在開玩笑,拙劣的文章盛行正是混亂不堪、荒淫無道的時世的一個標志。而一旦離開了家,自己也就擺脫了所有這些煩惱,連一座塔的倒塌都不放在心上,而此時此刻,屋頂?shù)袈湟粔K瓦令我憂慮。離家遠一點,我更容易理清自己的思路,而在家里,我像底層的農(nóng)民那樣終日憂心忡忡。馬的僵繩沒系對地方,或者帶子沒拴好,騎馬時老碰著我的腿,類似的小事都會使我整天煩躁不安。變革只會帶來不公正和暴虐,最好是保持原樣,人們可以留意不讓無法避免的蛻變太過分,不讓它徹底背離原先的基礎和主旨。不過要重新創(chuàng)建這個龐然大物,要更換一座大廈的基石,這樣的事情就猶如想要干凈就把臟了的東西扔掉,想改正個別缺點卻造成一片混亂,想治病卻把人治死了。人世間的弊病已不易治愈,社會本身對強加給它的一切都沒有耐心,遇到這樣的情況它只想著不惜一切代價 趕快從中掙脫出來搖搖晃晃的東西并非都會倒塌,支撐如此巨大的組織的并非只有一個釘子。一個國家能夠支撐下去,有時甚至僅僅是憑借它的古老,就像古老的建筑,因年代久遠,連基礎都已殘破,外墻沒有粗灰泥打的底子,也沒有抹過灰漿,它只是將自身的重量作為支撐,繼續(xù)存在下去。當一個人全要靠一通演講來挽救自己的生命時,又能要求他做出怎樣的表現(xiàn)呢?對我來說,假如我要說的話聯(lián)系著某種生存狀況,那我干脆就接觸這種約束。當我完全要依靠自己的記憶力行事時,我的記憶力就要被壓垮了,它承受不了這樣的負擔。我越是依賴它,就越是有勁使不上,致使我都失去了自制力。在旅行中,人的心智不停地觀察著新的和未知的事物。正如我經(jīng)常說的,我還沒聽說過有比這更好的塑造生活的學校,在其中不僅持續(xù)不斷地展示別人各種各樣的生活狀況,思想觀念和風俗習慣,而且還讓人玩味人類天性永世長存的多種形態(tài)。在旅行中,人的身體既不無所事事,又不勞累過度,適度的刺激讓人精神振作。死在什么地方對我來說都是一回事,不過要是我能選擇的話,我會選擇自己死在馬背上而不是死在病床上,我會選擇死在遠離自己的家和親人的地方。與朋友們訣別會更讓我心碎而不是得到安慰。為此我很想忽略所有的禮儀,擺脫所有友情方面的義務,因為不管怎么說與朋友們訣別總是不愉快的事情。我衷心希望能免去這種神圣的永訣。如果說這種永訣還有某個益處的話,那么它所帶來的害處卻是數(shù)以百計的。我曾見過許多臨終的人因這種告別儀式而受難,讓一大群人圍繞著簡直都要悶死了。我們本不該這樣做的,因為這樣做缺少善意,缺少關(guān)懷,根本無法讓臨終者安靜地死去。有人在折磨你的眼睛,有人在折磨你的耳朵,有人硬要你開口說話,他們可不管你有何種感受或直覺。聽到有人的哀悼之詞,你的心不免因憐憫而受傷,或許你還會因某些人假裝出來的哀痛而惱火。我討厭出于需要把自己弄的四分五裂,一旦什么成了我的唯一依靠,我就會感覺被掐住了脖子。梭倫有時表現(xiàn)出他自己的個性,有時則以立法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此一時他為公眾說話,彼一時他又為自己表白。他自己遵循的是既自由又自然的準則,則樣才能使身心具備良好的狀態(tài)。安提西尼不反對哲人去愛,去做自己認為可以做的事情,而不必去管法律是否允許。因為哲人比法律更有發(fā)言權(quán),他們對美德有更充分更深刻的認識。人的智慧對所要履行的義務永遠不會有滿足的時候,一旦先前提出的要求得到了滿足,它又會提出更高的要求。人的智慧在不斷地在追求,不斷地在設定新的目標,因此人類的狀況根本沒有一貫的穩(wěn)定性可言。人按自己的標準行事必然會有錯,以高于自身生存狀況,不切合實際的標準來硬性規(guī)定自己的義務根本行不通。我痛恨裝腔作勢的說教,討厭華而不實,自尋煩惱的規(guī)劃和看上去精妙絕倫的見解,不管它們是多么的貌似正確。我認為這樣的東西索價太高而且極不適用。正相反,我卻努力想要傳揚虛空和愚笨的美名,只要我從中感到快樂就行。就讓我順著自己的性情去做吧,別讓其他東西束縛了它們的自由。既然在這個時代已經(jīng)無所作為,我就讓自己投身于另一個時代。我是那么傾心于往昔,古代羅馬那自由,公正和強盛的景象吸引著我,令我熱血沸騰。凡我們看到的地方,歷史上的名人都頻繁光顧和在那里居住。神繼續(xù)說道:“人啊,你們聽著,除了你們,世間萬物都是首先探究自身,都是讓自身的需要來限定自己的勞作和欲望。沒有比你們更空虛更貪婪的,你們想要包容宇宙。你們是無知的探索者,是無審判權(quán)的法官,說到底,你們只是滑稽戲里的小丑罷了?”我們的社會正是用虛榮構(gòu)建的,人人都飄飄然隨風而行,就像被擊打的球那樣彈來彈去。蘇格拉底從不沉溺于不切實際的幻想,他的用意就是要讓他留給后人的教誨更適用于現(xiàn)實生活。他一直都是腳踏實地,探討世間最有用的事物時也保持著從容不迫的姿態(tài),不管是死期將至,還是處于人能夠遭遇的最嚴酷的逆境中,他都以一顆平常心泰然處之。蘇格拉底這樣說到自己的丑陋:假如后天的教育無法糾正他先天的丑陋,這種丑陋也會在他的心靈中同等地表露出來。我想他是在開玩笑,他喜歡開玩笑,因為他的心靈美的舉世無雙。要是我的長相不足于確保我的安全,要是襲擊我的人沒有從我的眼神和語氣中看出我動機的純真,考慮到我平時說話的欠謹慎,頭腦里出現(xiàn)什么就魯莽地脫口而出,對事情的判斷也不夠穩(wěn)妥,那么,我就會陷入無窮無盡的爭執(zhí),就會遭受無數(shù)次的冒犯,也就不會活得這么長久了。我的處事方式也許在別人看來不夠有禮貌,不符合通常的交談禮儀,可還從來沒有誰會將我的處事方式人處世方式認作是蠻橫無理或心懷惡意,只要是從我口中說出的話,從來沒有誰引嫌它們冒昧而大光其火。我們會在幻覺的作用下渾身顫抖,躁動不安,臉色蒼白或者通紅。在那魔力的驅(qū)使下,我們的身體激動不已,有時覺得簡直要斷氣了。青春的騷動與幻象交織在一起,有時竟能使人在酣睡中也滿足了愛欲。經(jīng)驗是虛弱得多,檔次低得多的手段,但真理是那么偉大我們要追求它,就不該擯棄任何可以用于追求的手段。理性呈現(xiàn)出許多的形式,讓人眼花繚亂不知該如何選擇,而經(jīng)驗的形勢同樣錯綜復雜。對事情進行比較得出什么確定的結(jié)論,因為事情從來都沒有什么相似可言。事情與事物之間更普遍存在的,是它們的差異性和多樣性。相似性并不像差異性那么常見。大自然也不例外,差異性是其遵循的規(guī)律。凡是最具有普遍性的問題,我都會顯得既無知無識也缺乏主見,跟著世界的一般規(guī)律走。我感覺到普遍規(guī)律時是能夠充分認識他的,但我的認識并不能變更它的進程,它也不會為我改變它的模樣。對它懷有期待是犯傻的,為它操心就是傻上加傻,因為一般規(guī)律必須走固定的路線,總是要公之于眾的,一定是平平常常。人最明智的,就是以純樸之心按自然規(guī)律行事。思想成熟的人們啊,讓幸福的愚昧無知給你們帶來真正安寧,舒適的休眠!一個人只記得自己說過或做過什么蠢事是毫無意義的,他必須看到自己是一個傻瓜———這樣的認識才具有更加重要的指導意義。我會因記性不好而出錯,別人則會因為缺乏真誠而出錯,事實上我更偏向于接受別人嘴里所說的,而不愿接受自己的腦子想到的。假如人人都去探究一番自己情緒過激的前因后果,就像我這樣細心地加以探究,就能觀察到過激的情緒從何而來,就能減緩其激烈的程度,打斷它的進程。這樣的情緒并非總是突然降臨,并非一下子就完全控制住你,你有機會阻止它們,它們有危險的征兆,它們在程度上也需要有節(jié)節(jié)攀升的過程。我覺得若是面對短處多長處少的人,想要評論也難以出口,帕拉圖認為在評論別人之前,需要具備三樣東西:知識,仁慈和膽量。說話一半是屬于說話人的,另一半則屬于聽話的人。聽話的人應視說話者當時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有足夠的思想準備。以禮退敵比想要嚇退敵兵更為有效那些虛妄的東西,人們越是追求,它們逃走得越快。這簡直就是為了追求而追求,正如亞歷山大大帝所說的,他是為了工作而工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