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天,有友人問我,說他這些天便秘,有二十來天了,我就告訴他,用麻仁潤腸丸,他服后,說:怎么吃就瀉一次,不吃就恢復原狀?我突然想到:秋燥傷肺,肺與大腸相表里。此時潤腸不如潤肺,于是開養(yǎng)陰清肺丸,一次服二丸,三小時后,便通。繼以養(yǎng)血滋潤之品善后。 按:秋天的時候天氣變冷,人的津液收斂,所以會燥,而外界氣候也變得干燥。中醫(yī)認為:秋天對應肺,燥邪容易傷肺,燥分溫燥和涼燥,溫燥會用一些滋潤的藥物調理。此時便秘,可用下病上治的辦法,養(yǎng)陰潤肺,肺氣得降之后,大便自通。前面這個患者當時告訴我近日口咽干燥,所以給了我線索。 養(yǎng)陰清肺丸 成 份:地黃、玄參、麥冬、白芍、川貝母、牡丹皮、薄荷、甘草。 方解:本方由8味藥組成,由增液湯加味而來。主治肺腎陰虛、虛火上灼于肺所致的一系列病證。治宜養(yǎng)陰清肺,利咽止咳。方以增液湯之地黃、玄參、麥冬為主藥,以滋陰潤燥。其中生地、玄參又可涼血,玄參還可解毒利咽。白芍斂陰泄熱,丹皮涼血消腫,川貝母清肺潤燥化痰,共為本方輔藥。少佐薄荷散邪利咽,甘草和藥解毒。諸藥配伍,清滋并施,金水相生,共奏養(yǎng)陰清肺、清利咽喉之功。 功能主治:養(yǎng)陰潤燥,清肺利咽。用于陰虛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 記得很多年前,我有一個兄弟,大清早的來敲門找我,一見到我,就說:“我完了?!焙髞硪粏?,原來是第一次與女友同房,緊張得很,結果自己的男人“那事兒”不行,完全不能進行,慚愧不已,覺得自己的人生從此無用了。 這樣的事情,后來見過很多次,而且年齡大了,這樣的事兒出現(xiàn)得就越來越多?,F(xiàn)在我有個感覺,就是陽痿這個疾病,對男性的心理打擊比較大,似乎自己雄壯的氣概頓失,從此是個“廢物”。所以,我覺得此病是對男人的最重大打擊之一。 “不行”的原因在哪里? 我們慢慢聊,篇幅有限,只能簡單地講講,一般情況下,有以下原因: 01 精神壓力 這是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很多陽事不舉,是被自己的情緒搞的。比如,對異性感覺特別神秘,這是中國年輕的男性的一個主要問題,性教育不夠,與異性接觸不多,一直認為異性特別神秘,這樣精神壓力極大地開始自己的性愛之旅。中醫(yī)認為,肝經的循行繞陰器,肝主宗筋,情緒對生殖系統(tǒng)的影響極大,結果,壓力之下,陽事不舉,我認為這是年輕男性的陽痿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些人腎氣很足,就是精神壓抑了生理功能,所以出了問題。 除了壓力,還有兩情并不相悅,比如女性不配合,冷嘲熱諷,要知道,情緒的確太微妙,稍微一干擾,結果男性就出現(xiàn)問題了。 此類情緒引起的問題,多如牛毛,比如有的剛剛要同房,結果朋友意外地闖了進來,受驚之下,從此不行,這樣的例子是非常多的。有的甚至是放個鞭炮,就后果嚴重了。 對于這種情況的治療,是比較復雜的,心理的干預,非常重要,解除心理壓力,放松心態(tài),是首先要做的。其次,中醫(yī)會用疏肝理氣,或者疏肝瀉火的方式調理。 02 腎氣不足 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年齡越大,這樣的問題越多。中醫(yī)的腎,與西醫(yī)的腎并不相同,中醫(yī)的腎,包括了生殖的內容。而腎虛,則分為腎陰虛,腎陽虛,和腎精虛,在陽痿的問題上,陰虛者不多,一般認為陰虛之人,容易勃起,性欲會亢奮。而腎精不足,與腎陽不足,則會問題多多。 我推薦一個經驗方 我的觀點是,腎精化生陰陽,陽化氣,陰成形,腎精是生命的本源。所以,在調補腎陽的時候,必須要照顧腎精。 這種腎精虧虛之人,舌紅,舌苔薄,膝蓋涼,腰膝酸軟,牙齒壞得早,頭發(fā)脫落和白的早,眼睛花的早,總是口干,眼睛干,容易突然上火,比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眼睛發(fā)紅等等。當身體向腎陽虧虛發(fā)展的時候,會出現(xiàn)怕冷,手腳冰涼,夜尿多等問題。其中,陽痿早泄,就是最明顯的癥狀之一。 我推薦一個經驗方,是明代陳士鐸的起陰湯加減:熟地三十克、山萸肉十五克、茯苓九克、菟絲子九克、枸杞子九克、仙靈脾九克,巴戟天九克、仙茅九克、炒杜仲九克、遠志三克、五味子三克、肉桂三克。三副,熬水飲用。 明朝的張景岳說過這樣的名言:“善補陽者,須從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源泉不竭;善補陰者,須從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生化無窮”,此方里面體現(xiàn)的就是這個思路。 撥云見日的苓桂術甘湯 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很多人體內的水濕都重,昨天有幾位朋友約我見面,我?guī)椭麄冊\斷了一下,發(fā)現(xiàn)大多體內濕氣很重,大家都很奇怪,說為什么濕氣這么重呢?我說:這是我們的生活習慣決定的啊。大家都不運動了,都開車,開空調,喝冷飲,當然會導致體內水濕嚴重了。 那么,水濕重會出現(xiàn)哪些問題呢?有什么表現(xiàn)呢?我們怎么調理呢? 醫(yī)圣張仲景為我們早就做出了回答。 下面,我們講述一個癥候,這個癥候就是水濕嚴重導致的,我管這種情況叫:“烏云蔽日”。 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個圖像:霧氣越來越重,最后居然遮蔽了太陽,導致天空一片陰暗。 這個圖像大家可以記住,然后對照我們身體。 我們身體中的太陽就是心臟,如果水濕嚴重,遮蔽了太陽,那就是水濕之氣影響了心臟的運行。在中醫(yī)里面,心臟為陽中之太陽,居于胸中,震懾下焦之水寒,如果心臟的陽氣受傷,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心陽被傷到,比如使用了不恰當?shù)乃幬飩α诵年?,也有可能是水寒之氣太盛,遮蔽了心陽,不管原因如何,總之是我們身體中的太陽,被烏云給遮住了! 那么,此時會出現(xiàn)什么癥狀呢? 很多人會有眩暈的感覺,您想啊,本來人體的上部應該都是清陽之氣,所以頭腦才會清醒的,此時水寒之氣上升,這是陰中之濁氣啊,所以這叫清濁逆亂,本來人體應該是“清氣上升,濁氣下降”的,現(xiàn)在濁氣都上逆了,那頭還能不暈?很多人干脆被西醫(yī)給帶上了“眩暈癥”的帽子,我曾經遇到過很多人,就是眩暈,一站起來就不分東南西北,天旋地轉,不明原因,什么核磁共振都做遍了,就是找不到原因,自己負擔很重,總是覺得腦血管出了問題,其實,從中醫(yī)的角度看看,原因是很簡單的,就是水濕把心陽給蒙蔽了。 人家張仲景描述得好,他說這個情況是:“起則頭?!?,就是一起來,頭就暈,就這么簡單的四個字,把這個情況給概況了。 然后,人家張仲景還概括了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是“心下逆滿”、“氣上沖胸”。 這種逆滿,有的時候是脾胃的感覺,感覺上腹部氣機痞滿,但是,各位要注意了,還有很多的時候是心臟附近的感覺,感覺心臟附近滿悶,不舒服,比如心悸等,很多人其實就是心臟出現(xiàn)問題了,西醫(yī)一檢查,是心臟病了,可是就是不知道怎么患的,我見過很多這樣的患者,怎么治療都不好,尤其是很多老年人,老年人本來心陽就弱了,火力不足了,此時如果水濕上泛,蒙蔽心陽,則心臟就出現(xiàn)種種問題,可是大家都用活血化瘀、擴張血管一個辦法來解決,那效果是一定不佳的。 這里面說的“氣上沖胸”,是一種心中憋悶的感覺,有嚴重的人,是會覺得有股氣,從腹中升氣,直沖胸中,更多的人是覺得胸中憋悶。 此時,因為水濕太盛,氣機不降,所以會出現(xiàn)一些肺經的問題,比如咳嗽、氣喘、夜不能臥等情況,一般老人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比例較多。 此時,從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角度來說,是心肺功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但是我覺得西醫(yī)對此研究并不夠,如果能夠借鑒中醫(yī)的思路,是會有很多人能夠重獲健康的。 這么講估計大家都沒有概念,我還是用例子來說吧。 有位阿姨,自己敘述心臟不好,記得那是一個冬天,對我說已經做過很多檢查了,總之是經常去醫(yī)院打吊瓶,一般的活血化瘀的丹參、紅花等靜脈點滴都打遍了,有時好轉一點,有時完全無效,總之是整天被籠罩在心臟病的陰影中,覺得隨時可能都有危險,自覺心中憋悶,亂跳,時時頭暈,躺下以后憋悶更厲害,呼吸甚至覺得變粗,西醫(yī)檢查資料很多,西醫(yī)也認為問題多多。 老年人其實身體各個器官老化是正常的,估計檢驗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如果一旦給戴上個心臟病的帽子,就會開始惶惶不可終日的生活,認為自己的心臟已經完全壞了。 還有一男士,是長期肺弱,是以前患過肺結核,經西醫(yī)治愈,但是現(xiàn)在肺一直沒有強健起來,總是動輒咳嗽,痰多,痰色清稀,有時都不能平臥,這樣的患者其實很多,都是肺病以后,調理不當,結果導致肺氣虛弱,長期體弱。 這兩位都有什么臨床指征呢? 那位阿姨,我一看舌頭,就是一個胖大舌,舌體很大,同時邊上有齒痕,這是水濕重,氣虛的表現(xiàn),同時,舌頭上都是唾液,透明的,滿是唾液,這,就是水濕重的舌像。 那位先生的舌苔厚了一些,但是,也是舌頭上滿是唾液,水滑欲滴,和那位阿姨一樣。 還有一些指征,是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的傷寒大師劉渡舟先生總結的,是面上有水斑,劉渡舟老先生認為:“水為陰邪,上凌于心。心之華在面,心陽不振,榮衛(wèi)凝澀,則面必見黧黑,名曰‘水色’,其甚者,或在額、頰、鼻柱、唇周等處,皮里肉外,出現(xiàn)類似色素沉著之黑斑,名曰‘水斑’”。 這種水斑,我后來仔細體會過,我當時在醫(yī)院拍攝了很多患者的舌圖,回來后就分析,后來我發(fā)現(xiàn),那些水濕重的舌圖,這個患者的臉上確實會有很多水斑,這讓我大吃一驚,后來還差點寫一篇論文,因為忙,就放下了。 而且,這種水斑,我發(fā)現(xiàn)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老人臉上會有很多,估計這和陽氣的逐漸不足有關。 總之,我認為舌像是判斷這種情況的一個主要方面,如果再配合面診,則效果更好。 那么,怎么治療呢? 張仲景告訴我們,我們要從兩個方面下手,一邊把水濕給去掉,他老人家選用的藥物就是茯苓,同時要振奮陽氣,他老人家選用的是桂枝。 水濕去掉了以后,空閑出來的陣地,誰來占領呢?當然要派我們自己的部隊來鎮(zhèn)守了,于是,白術被張仲景老人家給用上了。 同時,配合大家行動的,就是一味藥,炙甘草,有鎮(zhèn)守中焦的作用。 這個方子,一共就是四味藥:茯苓、桂枝、白術、炙甘草,就是叫苓桂術甘湯,是中醫(yī)里面的一個了不起的方子,古時用藥,簡單而又直接,陣法分明,令人驚嘆。 我用的也是這個方子,基本沒有加味,那位阿姨的心臟,在服用幾副藥以后,憋悶感消失,不再覺得呼吸費力,自己說一下松快了很多,于是開始加入一點養(yǎng)心的藥物調理。 那位先生,也是這樣方子,六副以后,自己感覺咳喘減輕,大為好轉,自己感覺局面完全改變了過來,后來換了方子調理,改為滋補,慢慢也恢復了很多,前些日子聯(lián)系,雖然現(xiàn)在身體仍然有點弱,但是和以前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這就是經方的魅力,對證以后,效果來的非常的快。 劉渡舟教授評價苓桂術甘湯:“藥僅四味,配伍精當,大有千軍萬馬之聲勢,臨床療效驚人”。 這個苓桂術甘湯,就是張仲景的“撥云見日法”,當水濕遮蔽住心陽的時候,會導致心、肺、脾胃等系統(tǒng)都出現(xiàn)問題,張仲景用這個撥云見日的思路,就把濕氣化去,使得太陽重新出現(xiàn),陽光明媚,則身體自然恢復常態(tài)。 水濕泛濫,還有很多證型,除了遮蔽心陽,還有在下焦出現(xiàn)的問題等情況,我后面會一個個給大家講解的。 大家明白了這些道理,如果遇到有類似的癥狀,可以去咨詢醫(yī)生,讓醫(yī)生幫助分析一下,然后看看是否可以用類似的方劑。 補血虛食療的方——阿膠山楂汁,配方是:阿膠九克、生黃芪三克、當歸三克、山楂六克。 這個方子的用法是:后三味先熬水,大約熬十五分鐘即可,然后把藥渣除去,把阿膠搗碎,放入這個藥汁中,烊化。 這是每日的服用量,用的時候可以放入一點白糖來調整味道 這個小方子,量不大,一般以半個月為一個階段,對于養(yǎng)血確實非常有效。身體基本正常了,以后就服用一些阿膠口服液等保健品 橘梗元參湯,主治打噴嚏,流請鼻涕(切記切記,是流清鼻涕哦),配方:桔梗、元參、杏仁、橘皮、茯苓、生姜各9克,甘草6克、法半夏6g(注意,這是成人的量,如果是十來歲的孩子,桔梗、元參、杏仁、橘皮、茯苓、生姜各6克,甘草6克法半夏6g,再小再減半)。 用法:熬水,兩大碗水熬到一大碗,早晚兩次喝完。也可以把剩下的藥渣再熬一次加溫水泡腳。 羅博士感冒后鼻炎漱口方:辛夷,白芷,荊芥,金銀花,連翹,桔梗,甘草各6g。加水一杯,泡20分鐘,大火開鍋后關小一點火煮5分鐘即可,漱口,可以熏鼻子。 每個學習中醫(yī)的人,都會有開錯方子的時候,我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讓人難以忘記。 在我還在讀書學習中醫(yī)的時候,那是很多年前了,有一次在一個中醫(yī)門診,遇到一個農村婦女,患了一個奇怪的病,就是口渴,想喝水,據(jù)她丈夫說,她每天要拿著暖瓶,不斷地喝,要喝好多的水,但是仍然口渴,這個病她找了很多醫(yī)院檢查,并且吃了很多藥,都沒有效果。 當時我和大家一起給她診了脈,然后看舌頭,是厚厚的一層白苔,非常厚,但是當時我對舌診還毫不精通(現(xiàn)在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兒了,當時理解不深),心中感覺奇怪后,還是從癥狀開始分析了,就很自信地對大家分析:當然,口渴就是津液大虧了,一定是陰虛,要滋陰! 結果,和大家商量,就以我為主開了三副滋陰的方子。 然后,這位婦女抓了藥,就走了。 幾天后回來,說基本沒有什么效果,還是這樣口渴,每天喝幾暖瓶的水。 當時我們覺得可能是藥力不夠,于是,又開了三副滋陰的方子。 結果,還是沒有效果。 我傻眼了,覺得此病沒有那么簡單,束手無策,后來聽說她要去北京看望孩子,就告訴她,到北京找名醫(yī)吧。 這件事,在我的頭腦中一直放了這么多年,這是一直非常愧疚的地方,自己還沒有什么把握,就開出了方子,這是自己學問不深,并因此而耽誤人,有的時候,想起來,覺得如果要再次遇到這位農村婦女,我一定要向人家鞠躬道歉。 后來,自己讀書多了,知道這樣的情況,并不是陰虛,而是體內的水濕太重了,水濕蓄積在膀胱,導致氣化不利,這會導致整個疏布水液的系統(tǒng)出了問題,所以身體還是處于缺水的狀態(tài),此時是局部水很多,但是另外的部分缺水,所以會口渴,但是喝的水會很快尿出。 這個時候,要用張仲景的利水的方劑來調理,比如著名的五苓散。 這樣的患者,后來我遇到了幾例,讓我覺得安慰的是,我后來都正確的處理了這個問題。 比如,有位中年婦女,口渴,不斷喝水,小便多,自己形容如同直腸子,喝了就尿,每天要兩暖瓶的水,但是還是口渴。做過檢查,曾經懷疑腦部有腫瘤,后來經過檢查證明沒有。 我看到這位婦女的時候,就覺得時光倒流,覺得這是很早以前,自己在學校時遇到的那個病例又出現(xiàn)了,我心里想,這次,我不能再犯錯誤了。 哪位高人講的來著,人不能在同樣的地方跌倒。 于是我仔細觀察,這位婦女的舌苔,就是厚膩的一層,滿布于整個舌體,而且舌苔上面還都是唾液。這種舌象,就是體內水濕重的表現(xiàn)。 于是,我開了五苓散加味,三副藥以后,這位婦女開始喝水量減少,后來又加服了幾副,就基本恢復了正常。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原來認為這個病怎么也該是個很危險的病吧,原來這么快就恢復了。這,就是經方的魅力。 再后來,還有幾個病例,比如有位老婆婆,她的兒媳婦向我求診,也是這樣的毛病,每天不斷地喝水,同時還身上怕冷,穿的衣服比別人多好幾件,舌象也是白苔滿布,于是我也是用了五苓散加味,后來也是沒有多少副藥患者就基本痊愈,我把這個醫(yī)案寫進了《這才是中醫(yī)》這本書里面的最后一部分。 還有一些奇怪的患者,比如,每年的一個固定的時期,一定會發(fā)燒,低燒,這樣的我也遇到過幾例,反復低燒,有經過幾年都是這樣的,最后我分析也是水蓄膀胱,氣化不利,也用的是五苓散,結果也迅速痊愈了。 所以,書不能不多看,張仲景先輩們殫精竭慮思考出來的身體調理奧秘,我們不能不多專研,否則會對自己的身體不了解的。 那么,這個五苓散里面到底蘊含著什么道理呢? 原來,五苓散的組成是:豬苓、茯苓、澤瀉、白術、桂枝,大家可以看到,我們之前講過的苓桂術甘湯里面,除了炙甘草,其他的三味藥都在里面,茯苓祛濕,白術補脾,桂枝溫陽化氣。同時,張仲景還增加了豬苓、澤瀉兩味藥。 這里面,意味深長,說道很多。 豬苓和澤瀉都是瀉膀胱經和腎經的水濕的,那么,這就意味著,當我們更加確定,水濕的問題主要集中出現(xiàn)在膀胱時,我們可以用五苓散,它的用藥部位更加集中一些,我們管這叫中醫(yī)的靶向治療。 在《傷寒論》里面,這個方子治療的癥狀包括:小便不利、消渴、微熱、渴欲飲水水入則吐等。 大家一般對這個方子的解釋是,五苓散治療太陽表邪未解,內傳太陽膀胱腑,致膀胱氣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太陽經腑同病。 估計大家看這個會很暈,都是術語,我下面就用圖畫的形式,來給大家做個比喻。 比如,有條大河,這是我們的母親河,我們在河的中間,修了一個水庫,水庫負責分出很多水利工程,這些水利工程把一部分水送到廣大的農田,一部分水排放到下游,這是一個水利系統(tǒng),比作我們的人體,就可以把這個水庫當做是膀胱。 在中醫(yī)里面,膀胱的概念和西醫(yī)的不一樣,中醫(yī)里面的膀胱,是一個水液匯集的地方,在腎氣的蒸動下,把水液或者輸布到全身,或者排泄出體外,但是都是在腎氣的蒸動下完成的。西醫(yī)的膀胱基本就是一個儲存尿液的地方。 現(xiàn)在,我們體內的陽氣不足了,結果氣化的功能減弱了,不能把水輸布全身,或者排出體外了,結果水液聚集在了膀胱。這好比一個水庫,被凍住了,沒法把水送到農田了。 此時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農田里面沒有水啊,于是就向河的上游打電話,告訴多放些水過來吧,于是,上面就開始增加了水量,希望灌溉田地。 但是,這些水,到了水庫,發(fā)現(xiàn)這里都是冰了,沒有分水的功能了,于是越河道而去,直奔下游,迅速地流到了海里,田地還是沒有得到灌溉,于是還是告急,更加缺水,于是上游就要求加水量,結果流到海里的更多。 這在人體也是如此,水蓄膀胱,寒凝于此,無法氣化,身體沒有得到灌溉,于是就告急,于是我們就不斷地喝水,可是,喝進來以后,膀胱不起作用,水直接被排出,身體還是缺水,無奈,仍然告急。 看到了吧,這就是為什么這種患者不斷地喝水,卻仍然口渴的緣故。 同時,還會出現(xiàn)的問題是,因為水庫被凍住了,因此很多水并沒有完全直接排出體外,有的還流竄到身體的各個位置,成為不正常的水,這會引起很多問題。 此時,流出去的水少了,因此小便的量就有了問題,這叫小便不利,總是有,但是每次尿量不多,這和前面尿崩癥的尿量極大不同,尿崩癥是喝多少尿多少。而尿量減少這是小便不利。 沒有完全尿出去,水就會在體內亂竄。 我們再想象一個圖畫,人體好比是一個蘇州園林里面的奇石,里面是空的,外表有很多孔竅,當水從上面注入的時候,按理是可以從下面的孔竅流出的,這就好比是從人體的小便排出,現(xiàn)在我們把奇石的下面凍住,讓下面的孔竅堵住,那么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水會從上面的各個孔竅冒出來。 在人體也是這樣,有很多醫(yī)案可以證明,五苓散可以治療很多因為水濕泛濫引起的孔竅的疾病。 比如,曾有醫(yī)生用五苓散治療假性近視,就是看到患者舌苔厚膩,渴欲飲水,于是開五苓散,十五副藥以后,患者視力明顯改善。 還有醫(yī)生用五苓散治療耳鳴,也是因為水濕引起的類型的,這個患者用過很多的瀉火的藥,或者補腎的藥,都沒有效果,于是用五苓散,六副藥以后,患者痊愈。 我也用五苓散治療過這樣的患者,患者的主要耳鳴,我看到她舌苔滿布,明顯是有水濕,因此考慮不管她到底是什么病,先去水濕,然后再看還有哪里失調,再調理。于是開了五苓散加味,結果幾副藥以后,耳鳴消失。這也讓我再次領悟了中醫(yī)的道理,中醫(yī)非常相信人體自身的修復能力,中醫(yī)有可能都不去區(qū)分患者到底患的是什么病,只是去除患者身體內部的問題,然后,讓患者的身體自己來恢復。 還有醫(yī)生用五苓散來治療癲癇,這個病張仲景在《金匱要略》里面就說過,用五苓散來治療,后世的醫(yī)生也進行了實踐,發(fā)現(xiàn)張仲景說的很對,部分因為水濕重導致的癲癇,用這種去水濕的方法,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為腦為清陽之府,如果水濕重了,會有各種問題。當然,癲癇還有其他證型的,需要辯證處理。 此外,五苓散還用來治療水濕嚴重導致的眩暈、嘔吐、發(fā)熱、汗出等等疾病。中醫(yī)的原則是:無論你患的是什么?。ú〉拿质菬o窮無盡的,我們追逐病名,永遠都沒有窮盡),我們只是看是什么引起的你這個疾病,如果是水濕引起的,我們就去除水濕,然后,你自己的身體就會盡力恢復的。 這在中醫(yī)里面有個名詞,叫“異病同治”,意思是:盡管病名不同,但是如果引起的病因是一樣的,那么我們就去除這個病因,而疾病也就被清除了。 我講了這么多,大家可能覺得和自己沒有關系,反正我也沒有尿崩癥,也不頭暈耳鳴,其實,我想講述的是,我們現(xiàn)代人水濕很重,因為不大運動了,因為曬太陽少了,因為有空調了,因為喝冷飲的機會多了,總之,估計水濕一定比古人重,反正一定比五六十年代的人都要重,那個時候的人是以營養(yǎng)不良,氣血不足為特色,現(xiàn)在的人是以痰濕重、肝氣不舒為特色。我有的時候,給人診脈查舌,會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的人,水濕都重,舌苔滿布的人很多,因此,祛濕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的一個養(yǎng)生的要務。 我并不是要讓大家都成為經方家,我們學習的,是張仲景的方子里面的養(yǎng)生道理,張仲景的方子,給我們描述了水濕在體內時如何為患的,我們應該如何把它們變成正常的水,讓我們的身體健康。 所以,五苓散和苓桂術甘湯等很有啟發(fā)意義,還有在陽虛重的時候用的真武湯,都是張仲景的治療水濕的系列方,據(jù)說在《伊尹湯液》里面,有著名的火劑和水劑(水齊),這是當時著名的方子,劉渡舟老先生分析,五苓散、苓桂術甘湯等方子就是著名的水劑,他認為,看《傷寒論》,一定要把水、火兩個方面把握了,才能有所收獲。 我現(xiàn)在在給大家調理身體的時候,因為遇到的大多數(shù)人都有水濕的問題,所以我會先把水濕給去掉,否則下一步的調理就會受到影響,比如有人直接用滋補的方法,結果濕氣和滋補的中藥混合在了一起,越補越亂。 但是,五苓散是中藥方劑,大家不要拿來就用,需要找附近的醫(yī)生,分析自己的體質,然后由醫(yī)生開個方子,切記。 |
|
|
來自: 中醫(yī)秘典 > 《肺臟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