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讀羅大倫博士的中醫(yī)書知道:人體里面的五臟六腑上下分布功能是有其方向性的,這些臟腑所引導的氣機時時都是處于動態(tài)中。以圖畫形式描述就是,首先腎在最下面,屬水臟。中醫(yī)說腎臟是水中含火,水是腎陰,火是腎陽,火是向上走的,火生土,也就是說,火性向上走,使得脾土溫暖,那么脾又是負責把胃吸收的營養(yǎng)(中醫(yī)叫精微物質(zhì))發(fā)送到全身。脾有個特性,就是向上走,因為有一部分營養(yǎng)還要到肺臟,與吸入的空氣中的精微物質(zhì)結(jié)合,由肺協(xié)助向全身輸布。中醫(yī)認為,脾臟之氣,是從左邊向上升的。 是呀!自己常年口苦、腹涼、腹脹、便綠、尿黃、腿痛尤其是左腿膝蓋痛得很重,說明很可能是我的“肝隨脾升”出現(xiàn)了問題,現(xiàn)分析概括如下: 一、首先,肝氣不疏,腎陽上行受阻,溫暖不了脾土,腎水才寒,既下焦寒,其表現(xiàn)就是小腹涼,而下焦寒會直接導致腿涼腿疼,因為下焦的寒涼阻隔了身體向下血脈流動的通暢,而少有經(jīng)血潤澤的下肢,時間長了年頭多了,經(jīng)絡就會有不同程度的淤堵,腿就會涼,膝蓋就會痛; 二、下焦涼還可導致,尿淋漓,尿不盡,也就是人體水的排泄不通暢,故下腹脹; 三、肝氣橫在那里,就要沖撞胃,胃就會出現(xiàn)不舒服,而咯逆使人口苦,舌苔黃; 四、肝氣上升不了,使人很容易生氣,此很可能也是大便黑綠的原因; 五、腎陽上不去,憋在那里又形成冰包火的格局,既表面涼內(nèi)里熱,小腹涼膀胱反而有熱,具體表象就是小便黃。 經(jīng)這樣一對照,就有思路了,應該先從疏肝著手。 在讀了“羅大倫活用小柴胡湯治療”一文后,對照了《陰陽一調(diào)百病消》書中所插的多張彩色舌診圖,確認當時自己是“小柴胡舌”,便決定用小柴胡湯來舒肝;當?shù)弥_博士臨床給患者看病所用的小柴胡湯是由漢代張仲景《傷寒論》里的小柴胡湯加減而成時,當?shù)弥_博士用這味湯劑醫(yī)治好了無數(shù)病人的時候,自己是信心滿滿。 作為繼承和發(fā)揚,羅博士通常使用小柴胡湯的量是: 羅博士建議用中藥三劑藥吃完沒有效果就應停用,一般說明不對癥。本著這個原則,我按上面方子先抓了四劑。對方中的藥量我沒有感覺,只知道以前去大醫(yī)院看中醫(yī),一般一劑藥的價錢在80-140元之間,熬藥要裝滿滿一大沙鍋,沒想到羅博士藥方的量竟然會這么小,一劑藥10元左右,不算紅棗,僅一小把。 后來才知道,小柴胡湯作為和解劑,被廣泛用于疏利肝膽,在用量上是有說道的,張仲景用柴胡量大,意在退熱。概括來說:用量在15克以內(nèi)意在疏肝,15克以上意在清解,30克以上意在退熱。怪不得羅博士給的其中小柴胡藥量如此之小僅9克,是疏肝的量啊,正是我所需! 經(jīng)服用知道,藥不太苦,不是太難喝。三劑藥喝下去,感覺很好,四劑藥喝完便便基本不黑了,肚子也不太脹了,真是太神奇了,以前大包的藥喝下去都不見效,現(xiàn)在這么點點藥竟然效果如此之好,看來中醫(yī)的辯證施治、對癥下藥是何等的重要啊! 我又懷著徹底治好病的期望,添抓了七劑,服了后總體來說效果不錯,但當服到還剩兩劑藥的時候,出現(xiàn)了黃痰咳嗽癥狀。 我肺比較弱這是多年的癥候,早年我生小孩,可以說整個月子都是在咳嗽中度過的;九年前因為辦公室裝修,肺部過敏讓我整整咳了半年,肺部支氣管全部感染,西醫(yī)大夫說如果你再不離開過敏源,你就有可能“以身殉職”!聽起來有點夸張,但當時我的病確實很重。十多年以前在東北時我對寒風過敏,差不多每年冬天都要咳嗽一二個月,但這么多年下來,我從來沒有咳過黃痰,一般都是白沫痰,說明之前多年自己身體所受的都是寒邪。 諸多癥狀說明,現(xiàn)在小柴胡湯已打通了肝氣,腎脾肝的氣機已上行,這是身體整體向好的方向進展的征候,可是如果氣機運行到頂部,肺和心火不下降,就會引起肺火上逆,所以就出現(xiàn)了咳黃痰的癥狀,說明肺里又有了熱。這就如同感冒,在外感風寒階段,痰涕清白時,一般用溫熱的蔥白或生姜煮水喝入身體之后,就像一陣熱風狂吹,肺上的寒邪很快就無影無蹤了,而到了中后期咽痛痰黃時,那就是有熱了,我們就要使用寒涼些的解表清熱藥,把熱邪清除出去。因此,我身體的調(diào)理不可能一種藥吃到底,而是應根據(jù)康復的進程不斷調(diào)整不同的藥及量,所以目前的調(diào)理只能說是前進了一小步,我身體里的這個大圓盤還是轉(zhuǎn)不起來。 |
|
|
來自: 中庸為善 > 《老藥新用中成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