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末年內(nèi)部矛盾重重,許多將領之間積怨已久,明末大將袁崇煥誅殺毛文龍引起朝野轟動,袁崇煥此舉一直備受受爭議,有人認為他是為了江山社稷,也有人認為袁崇煥是在鏟除異己,真相究竟是如何呢?毛文龍究竟犯了什么事而丟了命呢? 根據(jù)史料記載毛文龍因為不聽號令被殺,毛文龍身為戍邊大將,沒有接到朝廷的指示,袁崇煥私自用刑,殺了毛文龍,這種后果無疑非常嚴重,不僅僅是藐視皇權(quán)那樣簡單,然而事情發(fā)生以后,崇禎的反應令人深思。 消息傳到朝廷以后,崇禎非但沒有動怒,反而對袁崇煥的做法贊賞有加,這種反應難免令人驚訝。 正向上文說的那樣,逼迫袁崇煥下手的原因正是毛文龍霸占江東,不聽命令,毛文龍身為總兵,又有尚方寶劍在身,風頭一時無倆,毫無疑問明末將領當中,毛文龍確實有一席之地,作戰(zhàn)風格兇悍,堪稱保家衛(wèi)國的重要利器。
然而毛文龍自恃有功在身,根本不把朝中大臣放在眼里,武將出身的他脾氣暴躁,性情耿直,讓許多人避之不及,在朝中基本上沒什么朋友。 不過換個角度來說,帶兵打仗哪里是文弱書生能干的,居功自傲可以理解,這些都不是毛文龍的“污點”,最重要的是毛文龍不知不覺中被大臣排擠,失去了朝廷地位之后,依舊不知收斂,擁兵自重,崇禎生性多疑,怎么會放任毛文龍繼續(xù)囂張。 袁崇煥赴任之前,很可能已經(jīng)接到了朝廷密旨,但是關于是否要毛文龍的命存在疑點,一些文字記載中可以查到,袁崇煥與毛文龍之間有很大矛盾,起初袁崇煥制定了完備的平遼計劃,只不過需要毛文龍出面合作,毛文龍性情孤傲,不想聽命于人。 發(fā)展到后期,兩個人的矛盾不可調(diào)和,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袁崇煥剛剛上任,寧遠等地就發(fā)生了兵變,這讓袁崇煥覺得很沒面子,他認為戍邊軍隊是大明最重要的屏障,本應該軍令嚴格,誰能想到軍隊中派系林立,懶散不堪,應該大力整頓,肅清軍紀,毛文龍率領的軍隊成了整頓的首要目標。 身為東江土皇帝,毛文龍的聲望不在袁崇煥之下,況且手握二十萬大軍,根本不把袁崇煥放在眼里,史書記載,袁崇煥曾在東江巡視,寫信給毛文龍相約見面,沒過多久毛文龍帶著數(shù)千軍士趕到,場面一度十分尷尬,袁崇煥只好與之寒暄。 起初氣氛還算融洽,等到袁崇煥將換題轉(zhuǎn)移到寧遠軍務上面時,毛文龍頓時緊張了起來,對于袁崇煥的指示通通不答應,沒多久談判宣告失敗,袁崇煥了解毛文龍的性格,這次放他走了,將來一定會成為禍患,于是就動了殺心。 想要除掉毛文龍談何容易,只能智取,6月上旬,袁從煥命令全軍搞聯(lián)歡,毛文龍受邀前來,這次酒會,毛文龍依舊帶著自己的三千親兵,對此袁崇煥沒有任何異議。
酒宴開始之后,袁崇煥對東江將士表示慰問,承諾每個人都會得到賞賜,毛文龍也覺得十分高興,對著下面的士兵說道“他們都是我的兒孫”,這句話讓袁崇煥頓時流下一身冷汗,原來到訪的人幾乎都是毛文龍的親信。 袁崇煥當場雖沒殺他,卻一直在籌備殺他,他認為毛文龍?zhí)珖虖埩?,不殺不行?/p> Z再說毛文龍公然在軍中培養(yǎng)親信勢力,無疑觸犯了大忌,讓袁崇煥堅定了除掉毛文龍的信念,趁著士兵們飲酒作樂的時候,袁崇煥把自己人調(diào)走,時機一到,袁崇煥下令動手,瞬間從帳外殺出來數(shù)千士兵,毛文龍等人并未隨身攜帶武器,輕易就被制服了,袁崇煥當庭數(shù)落毛文龍二十大罪,執(zhí)行死刑。 袁崇煥厚葬毛文龍,在墓前痛哭流涕,說道:“我不想殺你,可是朝廷不能留你,今日我前來祭拜,是念在同僚的情分?!本烤故怯谛牟蝗踢€是假情假意,只有袁崇煥的心里最清楚了。
除掉毛文龍以后,袁崇煥第一時間向皇帝上奏,奏折中寫道“毛文龍身為大將,我不能擅自朱誅殺,如今犯下大錯,甘愿受死。”崇禎震怒不已。明知道自己沒有權(quán)利卻擅作主張,現(xiàn)在卻表現(xiàn)出一副正義凌然的樣子,雖然崇禎非常憤怒,然而毛文龍已經(jīng)死了,朝中缺少大將,不能在失去袁崇煥了。 后金軍隊多次進犯,朝廷還需要袁崇煥的幫助,因此崇禎強壓著怒氣,寬恕袁崇煥,甚至讓他不要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這次交鋒袁崇煥徹底勝利,不僅贏了毛文龍,還贏了崇禎。 當初崇禎派袁崇煥到邊關,就是為了掣肘毛文龍。如今毛文龍已死,崇禎計劃全亂了,邊防軍權(quán)統(tǒng)統(tǒng)落在袁崇煥手中,并不是一件好事。 袁崇煥控制軍隊以后,多次向朝廷要錢,每次索取軍餉都要遠超需求,因此崇禎覺得袁崇煥是在私藏軍餉,然而為了邊關安寧,崇禎一忍再忍。
誰知糧餉剛剛送到,皇太極就兵臨城下,崇禎將怒火都發(fā)泄到袁崇煥身上,本來以為自己讓步就能保全江山,現(xiàn)在看來袁崇煥著實耍了自己,新仇舊恨一起算,最終以“叛國通敵”的大罪將其處死。 閹黨余孽王永光、袁弘勛等人趁機上奏,指責袁崇煥通敵,擅自誅殺朝廷大將,崇禎三年,袁崇煥慘遭凌遲,家人皆被流放。 袁崇煥究竟該不該殺最終還是要取決毛文龍的成分,如果毛文龍是朝廷功臣,袁崇煥的下場罪有應得,反之袁崇煥的死則顯得十分悲壯,有人覺得毛文龍該殺,不然以他囂張的性格勢必會釀成大禍,也有的人認為殺毛文龍只是袁崇煥的政治手段。 首先來論證一下毛文龍該殺的原因 其一,毛文龍性格孤傲,袁崇煥想要掌權(quán)只能殺一儆百。
其二,當時都在傳毛文龍暗通后金,雖然沒有直接證據(jù),袁崇煥也不得不防,加上毛文龍公然違抗軍令,無疑坐實了通敵的可能性,袁崇煥選擇先下手為強并沒有什么錯。 再來說說毛文龍不該殺的理由,上面說到毛文龍戰(zhàn)功卓越,立下赫赫戰(zhàn)功,后金軍隊十分忌憚,關于毛文龍通敵的事情,可能是皇太極使的計策,借助袁崇煥之手除掉心腹大患,毛文龍死后邊防軍隊人心渙散,戰(zhàn)斗力急劇下滑,憑袁崇煥自己很難抵抗強大的后金。 很大程度上,明朝滅亡與毛文龍的死有很大關系,如今在大鹿島上有兩塊石碑,其中一塊上面刻著毛文龍的誓言:“指日恢復全遼,神色苞孕于此,吾儕赤心報國,忠義指據(jù)于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