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成不變 活著 好不好?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也可能是,你熟悉的私藏小館子,有朝一日,變成連鎖大餐廳了。 中央廚房、訂單配送、套餐服務(wù)、大數(shù)據(jù)先行,奔著全國加盟去了。 時代嗖嗖嗖往前奔,手機(jī)放下一刻鐘,就感覺脫離地球一個月。燙個頭,買個包,吃個餐,要看是不是符合春季的國際潮流。 但一邊跑啊,你還是忍不住一邊回頭。好時光有沒有停下來等等你:巷口的那家生煎包,奶奶做的紅燒肉,A餐吃不到的豬油香。 做人好矛盾啊。 一邊沖,一邊猶豫,情緒就變成夾生飯了。好像麥太做的“紙包雞”——一張紙,一塊雞,紙包雞,雞包紙,紙包雞,雞包紙,紙包雞,雞包紙,包包包包。期望多,雞肉少,空歡喜。 最近我煩,只是單純想吃大肉,一位很會吃,很會做菜的老杭州帶我去了這家館子。 杭州惠民路5-9號,上城區(qū)政府隔壁。一邊是河坊街,一邊是西湖,大熱鬧里的安靜街巷,四周包滿老房子,穿過油條鋪、水果店、炒貨店就到了。很隨意的招牌,空調(diào)線啊、電線啊,甚至繞著招牌字直接往上爬。 上下樓梯是這樣的,樓下大堂,樓上包間。隨意哦,有活海鮮點(diǎn)的。 點(diǎn)菜的地方是這樣的,依然隨性而隨意。配菜用的套路,盤子選的樣式,都是家常的。 上菜,濃重一大盆,擺盤,呃,擺滿算數(shù)。夾一塊吃,嗯,頭“嗡”的一響,味道不錯呢。 蝦油露拼盤,三個料的味道都滲透很深,不油、不黏。雞肉還嫩,我戴著牙套能扯一塊吃,豬肚最喜歡,Q的。 蝦油雞,杭州人著名的冷盤菜之一。蝦油露、雞湯和老酒做底料,扔白斬雞肉下去泡24小時,拿出來切切切切,上桌。因?yàn)槲兜乐兀貂r功能大,泡點(diǎn)內(nèi)臟、舌頭、雞爪之類的,也超級合適的。 再嘗大腸,又是味道濃郁界的一位朋友。大腸里的油剔得很干凈,腸頭肥,有嚼頭,回味足。洗干凈、茴香桂皮姜蔥糖醬油放進(jìn)去,鹵起來,老老實(shí)實(shí)的做法。 同去的杭州吃客說,這個大腸要趁熱吃,上桌前鍋油炸過,皮有點(diǎn)脆脆的,里面又香又嫩,是她心目中杭州最好吃的大腸了。 我以前吃過某個連鎖店仿某家熱門菜館做的大腸,味道已經(jīng)很像了,輸在“老老實(shí)實(shí)“”四個字上,大腸選又薄又脆弱的部位,油沒洗干凈,上桌前炸過了頭,像過了氣的梅干菜。 又喊了臭豆腐,水芹菜、三鮮、魚上來。 手工自制,大油鍋,快炒,誠懇的煮法。 最喜歡水芹菜了,又嫩又香。魚片切得扎實(shí)、厚,一如既往的口味重。以至于最后吃到那個三鮮拼里的肉丸子,覺得無比寡淡了。 鬧,就是下面這盆,感覺放鹽的調(diào)味跟上面完全不是一個隊(duì)列的。 以及,雖然以上的菜全程沒有洋溢著濃油赤醬,但基本你吃到第三口,就希望叫一罐大可樂,冰的。 看菜單,可以點(diǎn)到很多杭州本土的菜。吃完,跑到西湖邊去打個嗝,市井的詩意和遠(yuǎn)方都有了。 另外,那天吃到蝦油雞的瞬間,就默默想起另外一家館子來。
上海的瑞福園,都希望有福的老館子朋友。在艾格吃飽了看到介紹,離當(dāng)時住的酒店近,就殺過去了。晚上的餐,大量的熱門招牌菜,鱔絲、黃魚小餛飩都售罄了,就憤而點(diǎn)了一只熗溫蟹吃。
潮兮兮的大寒春,肚子又餓。那天人多,熱菜等了蠻久。整個開場,只好用大塊黏著黃的蟹段的消磨,溫?zé)岬木评锩娣帕舜罅康奶呛驮捗?,又酸又甜,感覺整個人生都要醒過來了。 當(dāng)然,第三口后就要大喊服務(wù)員:可樂,冰的。 蝦仁也好吃,就是鹽放得多,那天帶了小孩去,他吃了大半盤,然后喝了大罐水。嗯,少鹽少醬不適合小孩,但不放,你又覺得對不起自己。 炒豆苗不要點(diǎn),貴,以及除非你很喜歡在蔬菜里放糖。
情投意合的老館子啊。 大部分時候都有任性撒鹽的廚子,沖來沖去端菜扎實(shí)的老阿姨,桌子粗壯、碗筷有傷,菜香肉肥。 他們跟這個世界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guān)系。 你當(dāng)然會希望你的孩子吃到你小時候的味道,卻又擔(dān)心,桌角的熱水瓶是不是放太出來了,味精是不是加過了,大油鍋是不是熱太多回了,鹽是不是真的放太多了? 你會在心里給他們留個位置,某個陰雨天,某個大晴天,某一個不知所謂的人生寡淡時刻。 走出干掛石材的大HOUSE,穿進(jìn)小街小巷,點(diǎn)一個豬油菜,點(diǎn)一個重鹽重醬,重情重義。 吃一口,味至頭腔,提醒自己:有過去等著你,真是一件美好的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