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朝創(chuàng)立三省六部制,尚書省設二十四司,各司的次官(相當于現(xiàn)在的副司長)為員外郎。以后各朝,六部各司的正副主管都稱員外郎。員外郎在編制定員之內(nèi)。員外郎簡稱外郎或員外,通稱副郎,秩多為六品或七品。 隋朝之前的員外,都在官名上加“員外”。如,三國魏末置員外散騎常侍,晉初置員外散騎侍郎,南北朝時殿中員外將軍、員外司馬督等。 明朝以后員外郎成為一種閑職(好比現(xiàn)今的某些“顧問”、“調(diào)研員”之類頭銜),不再與科舉相關,而漸漸和財富聯(lián)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銀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個員外官職來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