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節(jié)課教學的內容是古詩,《春曉》、《村居》描寫春天的。我是這樣引入的:同學們,你們愛背古詩嗎,愛﹝歡呼雀躍狀﹞那你們能背哪些古詩呢? ·一女同學起來背了兩首,《易水送別》《七步詩》好了不起,你是從哪學的?“老師假期留的作業(yè)” 老師我也會,頓時呼聲一片。心內一陣歡喜,就從這兩首詩入手吧。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兩首詩什么意思嗎?其實每
首詩都是寫一個故事。隨后我給他們講了曹植七步寫詩與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哈,孩子們瞪著眼睛,屋子里靜的心跳聲都能聽到。本節(jié)課我們也學古詩,想不想知道寫什么故事?“想”孩子們的興奮到了極致。課堂中我也引導孩子把詩當做故事講一講,這堂課的效果不言而喻。然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在結尾,我總結說這兩首詩是寫春天的故事,你知道些冬天夏天的詩嗎,都搖頭,那秋天呢?“有,秋詞不是嗎”一孩子脫口而出,哈,這可正是寫秋的絕唱呀,我怎么都忘了。同樣,他也是假期背誦的。 這節(jié)古詩課讓我興奮、激動不已。我認為成功之處有二︰一是興趣教學。二是學生積累的好,每個寒假都留古詩背誦的作業(yè),但其實效果不佳,這個寒假,我有目的的留了二十首古詩,并規(guī)定了篇目,要求積累到本子上。一定有不做的,我心知肚明,畢竟家長還認識不上去,但有一半的學生做的很好,而且包括課上背詩的同學在內,七八人都背下來了。興趣與積累應是相輔相成的,有興趣才更愛積累,積累的多,好,受到大家的認可會更有興趣。 每個孩子從咿呀學語起就知道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薄按扒懊髟鹿猓伤频厣纤?。”古詩是我們中國燦爛的文化,是中國的孩子的啟蒙語言。多背古詩可增強孩子對語言的領悟能力,鍛煉記憶力。走進學校古詩更是伴著孩子成長。但這時的背古詩可不比兒時,已不單純是背誦,而有了更深層次的要求,即學會感受古詩的語言美、意境美等。記得上學時背過許多古詩,但卻都只是機械的背誦,為學習而學習而已,也談不上愛好,提不起興趣,長大后,有了更多的機會去接觸古詩文,其中的許多優(yōu)秀篇章,經過老師的點撥引導,哇,太美了,為我展現(xiàn)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李白的浪漫、癲狂、愛恨情仇、寂寞與痛苦﹔杜甫、范仲淹的憂國憂民﹔陋室主人的高潔傲岸、安貧樂道……徜徉在書海間,穿越時空與白居易、蘇東坡、李清照對話,心時而悲,時而喜、時而驚濤駭浪、時而鳥語花香。 初為人師,很驚喜的看到教材中優(yōu)美的古詩,可孩子太小呀,他們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共鳴的,但這正是所以他們需要老師的原因吧?!昂弥卟蝗鐦分摺蔽蚁牒⑻釙r代古詩教學不應該只局限在誦上,更應看重引起他們對古詩的興趣上,一個孩子對某一事物感興趣,其結果是不可估測的。所謂厚積薄發(fā),何愁將來寫文章不文思泉涌、出口成章呢!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文化,炎黃子孫的心靈里滲透著華夏文明的血脈。最適合中華兒女成長的精神營養(yǎng),無疑是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我想這節(jié)課定是一個好的開始,我與孩子們在古詩文的文學殿堂里,已邁出非凡的一步。 |
|
|
來自: 靜雅閣521 > 《原創(chuàng)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