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部: 讀書有什么好處? 有人讀書改變命運,從小農村到大城市;有人讀書提升自我,修身養(yǎng)性明事理;有更多的人告訴我,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讀書能讓自己慢下來,覺得時間很長,生活有光。 發(fā)現一本好書,就好像你在一個普通的街道隨便找了個地方就餐,從甜品到正餐的味道恰到好處,反之則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什么樣的書才叫做好書呢? 很難界定。 每個人對好書的定義都不同,想要從書里面得到的也不同,只要能給人帶來啟發(fā)的,我們就覺得是好書。 每周7本書,來自樊登編輯部私藏書單,不一定每本都暢銷,要么有趣,要么值得細品,都當得起“好書”兩個字。 1. 做一個情緒穩(wěn)定的人 《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推薦語: 書名很好地展現了現代人生活中的一種困境,那就是我們的情緒很容易受外界的刺激和影響。一句話、一件小事,都可能挑動起我們的神經,引起大起大落的情緒反應。 這本書提供了很多實用的案例,無論是在工作、家庭,還是其他社交場合,都能在書里找到面對各種情景的解決方法,讓你真正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作者介紹: 阿爾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之父,認知行為療法的鼻祖。 2. 接納自我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 推薦語: 我們常說要接納自己,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接納自己,愛自己呢?國內知名心理學家武志紅在這本書里告訴了我們答案。 它不是一本簡單的心靈雞湯,作者結合專業(yè)知識和多年來從事心理咨詢經手的案例,深入淺出地告訴讀者:壞情緒不是我們的敵人,相反,對我們有極大的正面價值。改變認知,了解自我,才能更好地擁抱自身的不完美。 作者介紹: 武志紅,國內資深心理咨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家。 3. 轉變思維方式 《思維改變生活》 推薦語: 認知行為療法(CBT)是心理治療師們公認的工具,它對于轉變錯誤認知,應對情緒困擾有著非常有效的幫助。這本書就是一本以認知行為療法為理論基礎的心理自助書籍。它一點都不學術、枯燥,相反,案例詳實有趣,非常易讀。 有時候,思維轉變了,你所看到的世界就大不一樣。煩惱多是自尋的,試著通過這本書,讓自己擁有開闊的心境吧! 作者介紹: 薩拉·埃德爾曼,臨床心理學家、作家、培訓師,在悉尼技術大學的心理衛(wèi)生部門從事研究。 4. 情緒治療 《情緒急救》 推薦語: 我們可能都有過情緒奔潰的時刻,或許是被上司訓斥后的一次痛哭,或許是深夜無處傾訴的孤獨,或許是做了錯事后無比自責的內疚……在這些時刻,我們似乎無力承受迅疾而來的情緒。 要怎樣處理這些受傷的情緒,不讓它們的負面影響擴大至生活的其他方面?《情緒急救》就是治療孤獨、自卑、內疚與各類精神創(chuàng)傷的工具箱。 作者介紹: 蓋伊·溫奇,1991年獲得紐約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他是研究減輕心理壓力方面的專家,也是雜志專欄作家。 5.尋找幸福 《真實的幸?!?/p> 推薦語: 幸福是一種感覺,每個人對幸福的感受程度都有所不同,那有沒有一種途徑,讓人們可以找尋屬于自己的幸福?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在這本書里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幸福也有公式,幸??梢粤暤?。重要的是你是否準備好,踐行這些能讓你幸福的練習方法。 作者介紹: 馬丁·塞利格曼,積極心理學之父,哈佛幸福導師本·沙哈爾的導師,曾以最高票數當選美國心理協(xié)會主席。 6. 恰當的自尊 《恰如其分的自尊》 推薦語: 生活中,有些人容不得別人的一點批評,一聽到反對意見就自尊心受挫,而有些人卻能愉快地接受他人的意見,同時保持自己的原則。后者顯然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處理好人際關系。 如何培養(yǎng)恰如其分的自尊,作者認為:我們要學習恰如其分的自愛、自信、自我,擁抱真實的自己。 作者介紹: 克里斯托弗·安德烈,法國著名心理學家、精神科醫(yī)師及暢銷書作家; 弗朗索瓦·勒洛爾,一位在法國和美國皆屢獲成功的精神病醫(yī)生,作品《艾克托尋找幸福之旅》全球銷量達到200萬冊。 7. 對抗抑郁 《改善情緒的正念療法》 推薦語: 身邊有位朋友,患上了抑郁癥。她的心理醫(yī)生給她推薦了幾本書,其中就有這本書。正念,又稱作冥想,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緩解抑郁情緒的方式。它是佛教修行中的“內觀”,也是歐美心理學界一種主流的治療方法。 訓練自己的覺知力,覺察自己的情緒,這些持續(xù)的正念練習,一定會對你的抑郁情緒帶來改善。 作者介紹: 馬克·威廉姆斯,英國牛津大學臨床心理學和惠康信任原理研究中心的教授; 津戴爾·塞戈爾,多倫多大學摩爾根心理冶療中心的主席; 喬·卡巴金,“正念減壓療法”創(chuàng)始人,將正念引入美國主流社會的第一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