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概要:漢制度量衡(8兩6錢,1錢3.3克,1升5錢),桂枝與白芍(陰陽),甘草(解毒強心)、生姜(去胃里停水)、大棗(護胃),辨證論治,啜粥助汗,發(fā)汗標準(微汗),服藥與停服,劑量與體型,桂枝加葛根湯(汗出、項背強,面部中風口眼歪斜),葛根5錢,桂枝湯加減思路。” 01 — (續(xù))條辨十五: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xi)發(fā)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 漢朝度量衡
桂枝與白芍
加甘草、生姜、大棗的作用
處方對應的是癥,不是病(名)。
中風與傷寒的辨證
桂枝湯后服稀飯:稀飯為五谷所成,來自土,土性入脾胃,同時稀飯熱、有津液,可幫助藥力來發(fā)散、發(fā)汗。 表癥發(fā)汗的標準:最好的流汗是一點點微汗,摸著濕,無大汗淋漓,在不傷津液的情況下把病邪排出來,微汗為標準汗。汗流太多,病反而不會除掉,還需要另外的方劑補。 服藥與停藥:汗出病好就停藥,不能進劑。服用第一碗沒有好,2-3小時服用第二碗,每次服完加稀飯,若還沒有發(fā)汗,再喝第三碗。半日許令三服盡,即12小時喝三碗。一副藥可以用9碗水煮成三碗藥。中午胃口恢復,不再流汗、惡風為停藥標準。 劑量與體型:巨胖的人,桂枝可以用5錢。瘦子,桂枝2錢,小孩半錢。 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3碗一副藥),病癥猶在者,更作服。因為醫(yī)生無法跟著病人,所以要交代清楚,流汗出來,病人舒服了方可放心。流汗后不可當風或烤火,要保暖。 重病的處方,基本來自桂枝湯加減。也可能會把白芍拿出來,加其他藥。 02 — 條辨十六:太陽病,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條辨十七: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及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中風的主癥是汗出、惡風,頭痛或有或無,發(fā)熱或有或無,用桂枝湯。 汗出、惡風加項背強硬,在桂枝湯中加一味葛根。
桂枝加葛根湯
桂枝湯加減思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