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冬氣候干燥,易導致干咳,如果燥熱傷到肺部,以致氣陰兩傷,影響到肺的宣發(fā)和肅降等功能,導致干咳無痰、呼吸氣促、胸悶脹滿不適等,可用什么湯劑治療?
肺炎、支氣管哮喘、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癌等屬燥熱犯肺,氣陰兩傷者,導致干咳無痰、呼吸氣促、胸悶脹滿不適等,可用什么湯劑治療? 自然是和救肺有關的湯劑了。來自《醫(yī)門法律》卷四的清燥救肺湯,正可適應上述癥狀。
由桑葉(經(jīng)霜者,去枝、梗,凈葉)9g,石膏(煅)8g,甘草、胡麻仁(炒,研)、真阿膠、枇杷葉(刷去毛,蜜涂,炙黃)各3g,麥門冬(去心)4g,人參、杏仁(泡,去皮尖,炒黃)各2g組成。
現(xiàn)代用法:水煎,頻頻熱服。
此方的治療,以清宣潤肺與養(yǎng)陰益氣兼顧。
方中重用桑葉質輕性寒的特點,輕宣肺燥,疏散風熱,使邪氣外出,為君藥。
桑葉的藥理作用,經(jīng)浙江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4年的實驗,證實桑葉具有類似于人參的補益和抗衰老作用。人參屬于熱補,而桑葉屬于清補,無忌限,無論老幼均可使用,且四季皆宜。
溫燥犯肺,溫者屬熱,宜清。燥多則干,宜潤,故臣以石膏辛甘而寒,清泄肺熱。麥冬甘寒,養(yǎng)陰潤肺。石膏雖沉寒,但用量輕于桑葉,則不妨礙君藥之輕宣;麥冬雖滋潤,但用量不及桑葉一半,當然也不會妨礙君藥的外散。君臣相伍,宣中有清,清中有潤,是清宣潤肺的常用組合。
人參益氣生津,與甘草一道,可補脾養(yǎng)肺。
胡麻仁(就是黑芝麻)、阿膠,以黑色通腎滋陰,“腎為氣之根”,故腎好則肺在呼吸時有力量,肺腎兩相通,兩相宜。二藥并助麥冬養(yǎng)陰潤肺。肺得滋潤,那么其主管宣發(fā)和肅降的功能便得以恢復正常,繼續(xù)工作,調節(jié)全身氣機。
杏仁、枇杷葉苦降肺氣,以止氣逆、咳喘等。
以上均為佐藥。甘草兼能調和諸藥,是為使藥。
全方宣、清、潤、降四法并用,氣陰雙補,且宣散不耗氣,清熱不傷中,滋潤不膩膈。為治療溫燥傷肺重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身熱,干咳無痰,氣逆而喘,舌紅少苔,脈虛大而數(shù)為辨證要點。
當然,如果遇到以下情況,也是可以加減化裁的。
若痰多,加川貝、瓜蔞以潤燥化痰;熱重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清熱涼血。
本方之所以稱為救肺,以人參和桑葉熱補清補之故。須知諸氣阻塞,呼吸急促,胸悶脹滿的時候,肺氣必大虛,益補氣,人參之甘味恰可以補氣。氣有余便是火,故佐以杏仁的苦味降氣,氣降火便也降下來了,可令肺宣降氣機的功能得以恢復。 氣行則不煩郁,喘癥嘔癥等,則均得到消除。本方如果拘泥于肺熱傷肺的想法,而不敢用溫熱行氣之品人參,病癥不僅得不到消除,還會因為肺氣不暢,而令肺部之火越發(fā)積聚,后果便不敢想了。故此方以救肺名之,是涼而能補的意思。
寫在后面:
很多人一聽到肺炎,就總認為是西醫(yī)輸液方才有效,而由此方看來,中藥配伍用得好,肺炎的消除并非難事,且還躲掉了輸液對身體的傷害。中醫(yī)藥博大精深,關鍵看會不會辨證施治,靈活運用了。 |
|
|
來自: dzlbs > 《中醫(yī)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