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常見四大句式 1. 陳述句 定義:陳述句是指用來說明事實的句子。它的后面經常用句號標識,語調一般是平的。有的陳述句表示肯定的語氣,有的陳述句表示否定的語氣,有的陳述句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語氣。 例子: (1) 今天下雪了。 (2) 小明回家吃飯了。 (3) 太陽公公起床了。 2. 疑問句 定義:用陳述句的語序,在句尾加上問號,這樣的問句通常來表達說話者的'設問','疑惑'等感情色彩。 例子: (1) 今天下雪了。--今天下雪了嗎? (2) 小明回家吃飯了。--小明回家吃飯了嗎? (3) 太陽公公起床了。--太陽公公起床了嗎? 疑問句一般有四種分類:是非問句,特指問句,選擇問句,正反問句。 是非問句是提出問題,要求別人回答'是'或'否'的疑問句。 例子:這個是對的嗎? --是的。 特指問句是用疑問代詞代替未知的部分進行提問,要求對方針對未知的部分做出回答的疑問句。 例子:明天早上什么時候出發(fā)去杭州?--八點。 選擇問句是提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情況,讓對方從中進行選擇的疑問句。 例子:您是要筷子還是勺子呢?--勺子。 正反問句使用肯定和否定疊和的方式進行提問,希望對方從肯定和否定的內容中做出選擇的疑問句。 例子:這件事跟你到底有沒有關系?--沒有 3. 祈使句 定義:向別人提出請求或者命令的句子,一般用句號,當語氣比較強烈時,用感嘆號。 例子: (1) 請開門。 (2) 倉庫重地,請勿吸煙! 4. 感嘆句 定義:帶有濃厚的感情的句子。它表示快樂、驚訝、悲哀、厭惡、恐懼等濃厚的感情。感嘆句一般用降調,句末都用嘆號(!)表示。 例子: (1) 今天好冷?。?/p> (2) 小明好棒??! 二、 其他常見句式 1. 反問句 定義:反問句就是用疑問的句式,表達肯定的觀點。反問句表面看來是疑問的形式,但實際上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問句之中。 反問的形式比一般的陳述句語氣更加強烈,更能引起人們的深思與反思。反問句是修辭手法中的一種。 例子: (1) 難道我們不是在浪費時間?--我們就是在浪費時間。 (2) 難道可以不用寫作業(yè)嗎?--一定要寫作業(yè)。 (3) 難道你今天不用上學?--你今天要上學。 2. 肯定句 定義:對事物作出肯定判斷的句子 例子: (1) 小明是一個刻苦的好孩子。 (2) 爸爸是一個醫(yī)生。 3. 否定句 定義:對事物作出否定判斷的句子 例子: (1) 他不是醫(yī)生。 (2) 學校明天不放假。 4. 雙重否定句 定義:雙重否定是否定兩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必須有否定的意義在里面。雙重否定句語氣比肯定句更為強烈。起到不容置疑的進一步的肯定。加強了肯定的效果。 雙重否定是否定兩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必須有否定的意義在里面。雙重否定句語氣比肯定句更為強烈。起到不容置疑的進一步的肯定。加強了肯定的效果。 例子: (1) 沒有人不被'海鷗老人'的故事感動。 (2) 我不得不承認那是我的東西 5. 把字句 定義:把字句,是漢語中的一種主動式動詞謂語句。這種句式又稱為'處置式',因為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對賓語作出了'處置',例如使其位置或狀態(tài)改變。 基本的結構為:主語+'把'+賓語+動作。 例子: (1) 小明把小王打敗了。 (2) 爸爸把鬧鐘修好了。 6. 被字句 定義:指在核心動詞前面,用介詞'被(給、叫、讓)'引出施事或單用'被'的表示被動的主謂句。它是受事主語的一種。被字句的結構為:被動者+被+主動者+動作。 例子: (1) 小王被小明打敗了。 (2) 鬧鐘被爸爸修好了。 7. 擴句 定義:擴句,又稱擴寫,顧名思義,與縮寫剛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礎上添枝加葉,也就是說,根據表達的需要添加上定語、狀語、補語等連帶成份,使句子的或課文意思更具體形象,充實豐滿。 例子: 如:小鳥在唱歌 改:一只漂亮的小鳥在樹上歡快地唱歌。 如:我望著天空 改:我久久地望著藍藍的天空。 擴句注意點:1. 不能改變原來句子的意思。 2. 加上的修飾詞要正確,必須與主干搭配恰當。 3. 要按題目的要求或提供的例子補充。 4. 在修飾限制詞語后加上正確的'的''地''得',一般'的+名詞','地+動詞','形容詞+得' 如:汽車飛馳 改:一輛黃色的汽車在寬闊的公路上飛馳。 如:雪花飄落下來 改:鵝毛般的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 8. 縮句 定義:就是把'枝稠葉茂'的長句子,縮短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變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減葉??s句可以理解為總結句子意思的意思。 無論多么復雜的單句,只要層層壓縮,就會越來越簡單,最后剩下的就是這個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語-謂語-賓語。換句話說,'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語、狀語、補語都壓縮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幾種常見的縮寫技巧: (1) 去'枝'留'干' 凡是用來進行修飾或限制的詞都盡量去掉,包括:形容詞、數詞等,表示程度、方式、手段、時間、地點的詞。 如:三十個紅色的燈籠照亮了人山人海的街道。 改:燈籠照亮了街道。 (2) 借助'的、地、得'。 把:'的、地'前面的詞語刪除,去除'得'后面的詞語。 如:矯健的禿鷹飛起來。 改:禿鷹飛起來。 (3) '自我提問'法:'誰''做''什么' 如:六年一班的學生正在認真地聽課。 改:學生在聽課。 (4) 留住句子的'著''了''過'和賓語后面的'啊、嗎、呀、呢'等語氣助詞,如果去掉可能會改變句子的句式結構或語氣、情感。 如:他勇敢地跨過這條小河。 改:他跨過小河。 如:昨天晚上下的這場大雨真是一場及時雨??! 改:這場大雨真是及時雨??! (5) 去掉'在...(中、里、上、下...)'表示特定環(huán)境和語言的詞語。 如:我們在學習雷鋒的過程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改:我們取得了成績。 (6) 句子中的'不、無、沒有'等否定詞,縮句是要保留,否則可能顛倒句子的原意。 如:我在屋里沒有找到那個裝書的包。 改:我沒有找到包。 9. 擬人句 定義:擬人句就是把某件東西比喻成有人的動作,而不是像童話形式。所寫事物必須具有人的特點; 不能出現比喻詞;不能出現表示人物的詞語。 擬人句就是把某件東西比喻成與人相同,不可和童話弄混,童話是想象(例:葉子妹妹說:'太陽公公……'這就不是一個擬人句 )。 如: (1) 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2) 小貓伸了伸懶腰。 10. 比喻句 定義: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分為三部分: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詞(表示比喻關系的詞語)和喻體(打比方的事物)。 比喻句常有比喻詞,如'像······似的''像······一樣''好比''是''變成''仿佛''真像'等。 如: (1) 江上的輪船像一葉葉扁舟。 (2) 皎潔的明月高掛在淡藍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樣瀉下來,大地一片銀白色。 如何判別 有'好像''像''是'一類詞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斷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關鍵要看句子里是不是有本體或喻體。 有的同學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詞語的句子就認為一定是比喻句,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小學語文課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例子:他還是像過去一樣喜歡打乒乓球。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稱不是比喻句。 11. 轉述句(間接引用) 定義:轉述句就是把別人說的話轉達出來。 標點符號的改變:直述句改為轉述句,冒號要改為逗號,雙引號要去掉,再加上句號,并改成第三人稱的說法;轉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號和引號,再加上句號,就是從第三人稱轉化為第一人稱。 如:張同說:'我一定要堅持晨跑' 改:張同他說,他一定要堅持晨跑。 三、句式類型轉化技巧 1. 反問句轉換陳述句 (1)將反問句中的肯定詞改為否定詞,或將否定詞改為肯定詞。既有'不'去'不',沒'不'加'不'。 (2)將反問句中的反問語氣詞(怎、怎么、難道等)去掉。 (3)反問語氣詞刪去'?'變'。'。,把句子整理順暢。 如:這點小事難道還要媽媽擔心嗎? 改:這點小事不要媽媽擔心。 2. 陳述句轉換反問句 (1)將肯定句中的肯定詞(是、能、會等)改為否定詞(不是、不能、不會等)。(2)將否定句中的否定詞(不是、不能、不會等)改為肯定詞(是、能、會等)。 (3)在肯定詞或否定詞前面加上'怎、怎么、難道、豈'等反問語氣詞。 (4)句尾加上疑問助詞'呢、嗎'等,句末的句號改為問號。 如:雷鋒叔叔難道不是我們的學習的好榜樣嗎? 改:雷鋒叔叔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3. 引述句轉換轉述句(直接引用轉換間接引用)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別人的話,而轉述則是轉達別人說的話, 因此,引述句改為轉述句時,說話人即第一人稱' 我 '要改 為第三人稱' 他 ' 或' 她 '。 如:張童說:'我一定要堅持長跑鍛煉。 ' 改:張童說,她一定要堅持長跑鍛煉。 (2)當引述內容涉及其他人稱時的改法 。 如:姐姐說:'你說得對,我就這樣做。' 改:姐姐說,我說得對,她就這樣做 。 (3)引述句改為轉述句,第三人稱' 他 ' 或 ' 她 '和 為第一人稱' 我 '互改,說話內容涉及第一人稱應改為第三人稱。 如:老班長說:'我沒有完成任務,沒把你們照顧好。' 改:老班長說,他沒有完成任務,沒把我們照顧好。 (4)在把引述內容改為轉述句中,引述內容中如果有'這',務必在改為轉述句中把'這'改為'那'。 如:小李對小何說:'我今天要批改這些文件。' 改:小李對小何說,他今天要批改那些文件。 (5)如果引述內容中出現讓某人做某事,并在結尾出現'吧'和'!'(祈使句),應加上'讓',把'吧'去掉,'!'改成'。' 如:媽媽說:'我今天晚上要加班,回家要遲一點,你先睡覺吧。' 改:媽媽說,她今天晚上要加班,回家要遲一點,讓我先睡覺。 (6)當引述句內有對其他人說話并出現那人名字時,應提前到提示語中。如果提示語中已經出現過那人的名字,應把引述內容中出現的名字改成'他'或'她'。 如:他輕輕的說:'我買不起,先生,我的錢不夠。' 改:他輕輕的對先生說,他買不起,他的錢不夠。 4.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轉換 了解句子結構,找出句子的被動者,和主動者,然后'主被換位,把被互換'即可。 把字句結構:主動者+把+被動者+動作 如:弟弟把水喝了。(弟弟是主動者,水是被動者,喝是動作) 被字句結構:被動者+被+主動者+動作 如:太陽被烏云遮住了。(太陽是被動作者,烏云是主動者,遮住了是動作) 如:風把樹葉吹落了。 改:樹葉被風吹落了。 5. 肯定句和雙重否定句轉換 肯定句與雙重否定句都是表示肯定語氣的句子,后者更加強烈的表示肯定。 方法:一般改在后半句,找到能構成否定詞的子(有、能、是、可能....),如果沒有可以再加否定詞,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順,可進行適當的增減。 如:他是我的老師。 改:他難道不是我的老師? 6. 擴句和縮句的轉換 縮句,簡而言之就是只留'主干',去枝留干,而且不能改變原句的主要意思。 分辨句式,提出問題,首先先看看這句話是描寫人物還是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誰是什么','誰干什么'、'誰怎么樣'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樣'等來找出句子的主干。 如:這毛茸茸的在地上滾動著的小絨球原來是剛孵出來的小雞。(我們可以按照'什么是什么'結構踢狗,什么--小絨球,是什么--是小雞) 改:小絨球是小雞。 擴句就是在主干的基礎上添枝加葉,也就是說根據表達的需要加上定語、狀語、補語等連帶成分,是句子的意思更加形象化。 先把句子的主干找出來,主語部分+謂語部分,先擴前面部分,再擴后面部分。 如:小明讀書 (主語部分是'小明',謂語部分是'讀書',先補充小明,小明是誰,再補充讀書,如怎么樣讀書或者在哪里讀書) 改:我的好朋友小明在教室里認真的讀書。 四、練習題 1.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把我感動了。(改成被字句) 2. 我被老師批評了。(改成把字句) 3. 他要去補習。(改成雙重否定句) 4. 你明天難道不來上學嗎?(改成陳述句) 6. 他是個好老師。(改成反問句) 7. 幾場春雨后,嬌嫩的筍芽兒長了出來。(改成比喻句句) 8. 爸爸說:'寫完作業(yè),今晚就帶我出去玩'(改成轉述句) 9. 語文老師給大家講了一個關于小紅帽打敗大灰狼的故事。(改成縮句) 10.老師講課。(改成擴句) |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