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渚龍首紋玉鐲上的文字 陳逸民 陳鶯
良渚龍首紋玉鐲,舊時又被稱為蚩尤環(huán)。圖1就是一件良渚龍首紋玉鐲,它不僅造型精美,紋飾細膩,胞槳醇厚,而且上面還有8個文字,更顯珍貴。 良渚文字的研究,不僅僅是討論我國文字起源的問題,它還應該是中國文明起源的課題。文字是文明起源的標志,甲骨文是十分成熟的文字,它的發(fā)現(xiàn)對于商代文明的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使一些西方學者只承認西周共和元年以后的中國歷史為信史的觀點不攻而破。而對于商以前我國的歷史,還是有不少西方學者持懷疑態(tài)度,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雖然有文獻的記載,但因缺少出土實物的支撐而被西方學者置疑。文明的標志一般認為有以下幾條,即有5000人以上的聚落、文字的出現(xiàn)、青銅器的使用和初級的國家形態(tài),在近年的考古發(fā)掘中,夏代的青銅器、宮殿遺址已經(jīng)出現(xiàn),因此夏代成為信史爭議不多,但夏代至今也只有4000年左右的歷史,往前的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時期,距今為5000年左右的歷史,其吻合以上文明標志的考古發(fā)掘似乎還不能讓人信服。在青銅器的使用上,我們完全可以采用另一個標準,世界文明發(fā)展的進程并不一定完全類同,在其他文明中沒有出現(xiàn)的玉器,在中國文明進程中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既是生產(chǎn)工具,更是規(guī)范國家制度的禮器,把玉器作為中國文明的標志這完全是東方文明的獨特性的體現(xiàn)。這樣良渚時期的文明狀態(tài)已經(jīng)有三個條件符合學者們所規(guī)范的要求,而良渚文字的出現(xiàn),已經(jīng)使得中華文明的起源完全可以得到證實,就在5000年以前的良渚文化時期。 歷史文獻和出土實物彼此吻合,使得良渚文化成為中華文明的源頭。 1 而文字的數(shù)量和成熟又是這一命題的重要依據(jù)。而圖1所示的龍首紋玉鐲,上面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成熟的文字。 是件玉鐲,雞骨白雜以紅色。器身呈環(huán)寬帶狀,內(nèi)壁平直,外壁弧突。外壁等距離刻劃四個同向的龍首圖案,龍首浮出器表,立角,重圈眼,寬鼻闊口,露出一排牙齒,眼鼻之間陰刻雙線菱形紋,中間有一小橢圓。龍首間陰刻8個字,呈2-2-2-2排列(見圖2、3、4和5)。 2 3 4 5 這8個字中,最容易讀出的就是一個“水”字,和已經(jīng)介紹過的獸面紋玉鐲上的水字如出一轍,同一個符號或者說“字”重復出現(xiàn),足以證明良渚時期的文字系統(tǒng)已經(jīng)十分成熟。 其余的7個字呢? |
|
|
來自: 自華居 > 《良渚玉器(公元前3300-前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