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經(jīng)不起任何小的打擊。這是嗜酒者最為常見的性格特點。我們基本都很沒有耐心,特別對長時間、不舒適的環(huán)境不能忍耐,有逃避心理,容易用酒麻痹自己。 2、 虛榮心。虛榮是害怕受到傷害而產生的自我保護。我們表面上把自己抬的很高,但在內心深處卻認為自己很無用,又極力不想讓別人知道這一點,只好用面具來偽裝自己。 3、 憂慮。很容易受到恐懼和擔憂的困擾,經(jīng)常杞人憂天,這會讓我們異常煩躁不安,。很多時候我們并不知道自己處在憂慮之中。 4、 孤獨和不安全感。內心容易產生無聊、不合群的感覺,而且可能越是人多的時候這種感覺越強烈,造成我們無法享受友誼甚至親情。 5、 過于敏感。經(jīng)常會與別人發(fā)生誤會,別人無心的一句話都可能讓我們長時間悶悶不樂,甚至做出一些很不理智的行為。 6、 過于沖動。經(jīng)常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讓自己后悔的事情,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想得到某種東西是就一定要得到它,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欲望;短期熱衷(腦子一熱)于某件事情,失去興趣后就不再繼續(xù)了。 7、 容易藐視別人。很容易看不起某人或某類人,特別在不能承受競爭壓力和焦慮時表現(xiàn)尤為明顯,這會讓我們有不能融入社會的感覺。 8、 想象力豐富。無論想做什么事情都會找到充分的借口支持我們去做這件事情,而這些借口多半是半真半假或者全部是假的。做過的自己感覺不對的事情,也總是要找到自欺欺人的理由。 9、 追求十全十美。我們大都是理想主義者,總想把自己的全部設想變成現(xiàn)實,對缺憾不能接受,怨恨不已。但理想主義也許正是我們對戒酒端正態(tài)度獲得康復的一個關鍵因素。 10、 依賴性。在日常生活上對別人(主要是家人)有倚賴心理;做很多事也想倚賴別人完成。 11、 過度的自我意識。只想讓別人理解自己,總是認為別人應該為自己做某些事或說什么話,不能體諒別人的處境或感受;喜歡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認為自己能做到的別人也應該做到。 以上性格特點在普通人身上也會體現(xiàn),但在我們身上表現(xiàn)的特別夸張和難以控制,這正是我們與社會格格不入、得不到同情和理解從而嗜酒的原因。 性格缺陷有哪些 常見的性格缺陷性格有哪些 無力性格:這種人精力和體力不足,容易疲乏,常述說軀體不適,有疑病傾向。這種心理缺陷如不注意糾正,可以發(fā)展為偏執(zhí)性精神病。 分裂性格:性格內向,孤獨怕羞,情感冷漠。社會適應和人際關系很差。喜歡獨自活動。此種心理缺陷易發(fā)展為精神分裂癥。 爆發(fā)性格:平時性格黏滯,不靈活,遇到微小的刺激即引起爆發(fā)性憤怒或激動。 強迫性格:強迫追求自我安全感和軀體健康??捎谐潭炔煌膹娖扔^念和強迫行為。強迫性格的人易發(fā)展為強迫癥。 癔癥性格:心理發(fā)展不成熟,常以自我為中心。感情豐富而不深刻。熱情有余,穩(wěn)定不足。容易接受暗示,好表現(xiàn)自己。這種性格的人,容易發(fā)展為癔病。 攻擊性格:性格外向、好斗。情緒高度不穩(wěn)定,容易興奮、沖動。往往對人、對社會表現(xiàn)出敵意和攻擊行為。 需求論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稱“基本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于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該理論將需求分為五種,按層次逐級遞升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另外兩種需要:求知需要和審美需要,未被列入到需求層次排列中,這二者應居于尊重需求與自我實現(xiàn)需求之間。 一、生理需求 注意事項 1、五種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層次越高,越難滿足;但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有多種變化、例外情況。 
 
 
 
 安全感 安全感是對可能出現(xiàn)的對身體或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以及個體在應對處事時的有力或無力感,主要表現(xiàn)為確定感和可控感。 具有安全感和缺乏安全感的簡單對比 美國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當生理需要被大部分滿足之后,第二層次的需要就出現(xiàn)了,個體變得越來越對尋求環(huán)境的安全、穩(wěn)定和保障感興趣,可能產生了發(fā)展某種結構、秩序和某種限制的需要。個體變得憂慮起來,不是與饑渴這樣的需求有關,而是和他的恐懼和焦慮有關。 馬斯洛認為,心理的安全感是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脫離出來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特別是滿足一個人現(xiàn)在和將來各種需要的感覺。它是決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義詞。 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感到不被接受、孤獨、自卑、受冷落、受到嫉恨、受到歧視、被遺忘、被遺棄;經(jīng)常感到威脅、危險和焦慮;將他人視為基本上是壞的、惡的、自私的或危險的;對他人抱不信任、嫉妒、傲慢、仇恨、敵視的態(tài)度;自私、自我中心;悲觀傾向;不滿足傾向;時刻緊張的感覺以及由緊張引起的疲勞、神經(jīng)質、惡夢等;表現(xiàn)出強迫性內省傾向,病態(tài)自責,自我過敏;罪惡、羞怯、自我譴責傾向,甚至自殺傾向;不停息地為更安全而努力,表現(xiàn)出各種神經(jīng)質傾向、自衛(wèi)傾向等。 而具有安全感的人則感到被人喜歡、被人接受,從他人處感到溫暖和熱情;樂觀傾向;傾向于滿足;歸屬感強,感到是群體中的一員;將世界和人生理解為愜意、溫暖、友愛、仁慈,普天之下皆兄弟;對他人抱信任、寬容、友好、熱情的態(tài)度;開朗,自我接納,自我寬容,表現(xiàn)出客體中心、問題中心、世界中心傾向,而不是自我中傾向;為問題的解決而爭取必要的力量,關注問題而不是關注于對他人的統(tǒng)治;堅定,積極,有良好的自我估價;以現(xiàn)實的態(tài)度來面對現(xiàn)實;關心社會,合作,善意,富于同情心。 由此可以看出,對于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來說,外界環(huán)境中的任何一個影響,每一個作用于有機體的刺激物,都或多或少的更易于以一種不安全的方式,而不是以一種具有安全感的方式來被解釋。 自我實現(xiàn)者    人格特征 1、全面和準確地知覺現(xiàn)實。他們對世界的知覺是客觀、全面和準確的,因為他們在感知世界時,不會摻雜自己的主觀愿望、成見或帶有自我防御,而是按照客觀世界的本來面貌去反映。與此相反,心理不健康者則是以自己的主觀方式去知覺世界,試圖使世界與自己的主觀愿望、焦慮和擔心相吻合。 2、接納自然、自己與他人。他們能夠接受自然、自身及他人的不足和缺陷,而不會為這些缺陷而憂心忡忡。當然,對于可以改造或調整的不足與缺陷,他們會以積極的態(tài)度來對待;而對那些不可改變的不足與缺陷,他們能順其自然,不會跟自己、他人和自然過不去。 3、對人情感自發(fā)、坦率和真實。在人際交往中,他們具有流露自己真實感情的傾向,行為坦誠、自然,不會裝假或做作。一般而言,他們有足夠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足以真實地表現(xiàn)自己。 4、以問題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獻身于某種事業(yè)或使命,并能全力以赴。與常人相比,他們工作起來更努力、更專注,能充分享受工作的樂趣。 5、具有超然于世和獨處的需要。他們以自己的價值觀和感情指導生活,不依靠別人來求得安全和滿足,他們依靠的只是自己。他們一般都喜歡安靜獨處.這樣做并不是因為害怕別人,也不是要有意逃避現(xiàn)實,而是為了在減少干擾的條件下,更好地深思,更全面地比較,以便去尋求更為合理的解決問題方案。他們平靜安詳,保持冷靜,安然地度過或頂住各種災難和不幸。 6、具有自主性,在外部環(huán)境和文化中能保持相對的獨立性。他們行為的動力主要來自于自身內部發(fā)展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而不是來自于因缺少某種物質或精神上的東西需要外部的補充,因而更多依賴自己而不是外部環(huán)境,能夠抵制外部環(huán)境和文化的壓力,獨立自主地發(fā)揮思考的能力,自我引導和自我管理。 7、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賞力。他們能夠對周圍現(xiàn)實保持奇特而經(jīng)久不衰的欣賞力,充分地體驗自然和人生中的一切美好東西。不會因事物的重復出現(xiàn)而習以為常、失去敏感,相反,他們對每一個新生兒、每一次日出或黃昏,都像第一次見到時那樣新鮮,感覺那么美妙。 8、具有難以形容的高峰體驗。高峰體驗是人感受到的一種強烈的、心醉神迷的狂喜或敬畏的情緒體驗。當它到來時,人會感覺到無限的美好,具有極大的力量、自信和決斷意向,甚至連平凡的日?;顒樱部梢员惶嵘秊閴旱挂磺械?、妙不可言的活動。所有人都具有享受高峰體驗的潛在能力,但只有自我實現(xiàn)者更有可能、更常得到這種體驗。 9、對人充滿愛心。他們所關心的不僅局限于朋友、親屬,而是擴及全人類。他們把幫助窮困受苦的人視為自己的天職,具有同所有的人同甘苦、共患難的強烈意識,千方百計為他人著想。在自我實現(xiàn)者看來,他人的快樂就是自己的快樂,他們已經(jīng)把自己從滿足自身狹隘需求的牢籠中解放了出來。 10、具有真摯的友情。他們注重與朋友間的友誼,他們交友的數(shù)目雖然不多,同伴圈子比較小,但友情深切和充實。就對愛的理解來說,他們認為愛應當是全然無私的,至少應當是給予愛和得到愛同等重要。他們能夠像關心自己一樣,關心所愛者的成長與發(fā)展。 11、具備民主精神。他們謙虛待人,尊重別人的權利和個性,善于傾聽不同的意見。對他們來說,社會階層、教育程序、宗教信仰、種族或膚色等,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是否掌握真理。自我實現(xiàn)者極少偏見,愿意向一切值得學習的人學習。 12、區(qū)分手段與目的。他們的行為幾乎總是表現(xiàn)出手段與目的界限。一般說來,他們強調目的,而手段必須從屬于目的。自我實現(xiàn)者常常將普通人看成是達到目的的手段,把活動經(jīng)歷當作目的本身,因而比常人更能體驗到活動本身的樂趣。 l3、富于創(chuàng)造性。他們每個人都在某個方面顯示出獨到之處和創(chuàng)造性。雖然某些人并不一定是藝術家或發(fā)明家,但他們具有同兒童天真想象相類似的能力,具有獨創(chuàng)、發(fā)明和追求創(chuàng)新的特點。 14、處事幽默、風趣。他們善于觀察人世間的荒誕和不協(xié)調現(xiàn)象,并能夠以一種詼諧、風趣的方式將其恰當?shù)乇憩F(xiàn)出來。但他們絕不把這種本領用于有缺陷的人,而是對不幸者總是寄予同情。 15、反對盲目遵從。他們對隨意應和他人的觀點和行為十分反感,認為必須具有自己的主見,認定的事情就應堅持去做,而不應顧及傳統(tǒng)的力量或輿論的壓力。這種反對盲目遵從的傾向,顯然不是對文化傳統(tǒng)或輿論的有意輕視,而是他們自立、自強人格的反映。 健康的生活方式 經(jīng)常聽到周圍的人談起自己的養(yǎng)生之道,有意無意也翻閱了很多有關生活方式的資料,在某些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實踐后,日久也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和心得,一直想把它們系統(tǒng)的整理出來,但真正動筆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這根本不是自己可以完成的太大的課題:有的知識是經(jīng)常變化的,有的存在爭議,有的因人而異,有的沒有醫(yī)學支持等等。所以,幾次動筆,一減再減后,就剩下了幾句可憐的提綱式的文字——也算是一個框架(僅僅是自己的分類方法),真正適合自己的內容需要自己去總結和豐富了。 記的一句名言: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是由最低的一塊木板決定的。同樣,一個不好的做法也會對身心狀況影響極大。比如你其他方面做的都不錯,但是經(jīng)常熬夜,身體就會出問題,精神狀態(tài)就不會很好。所以,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全面發(fā)展,需要形成一個相對穩(wěn)定、長期保持的體系。 1、合理的飲食。多掌握養(yǎng)生知識。有規(guī)律。營養(yǎng)均衡。少油少鹽。宜吃、禁吃。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 
 
 
 
 
 
 
 
 最自私 被誤用的本能支配我們的思想里總是有過多的自我意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