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趙一鋒 來源:安之書館(ID:rdliuxiaojun) 歲朝,一歲之始,正月初也。清供,案頭陳設,如盆花、瓜果、文玩之類,隨時令而不同。歲朝清供,顧名思義是正月初陳設于案頭的清雅物件,一般認為是祀神的遺風,給煙火味正濃的春節(jié)增添了幾分雅趣。 過去我們這里常有人家正月里在案頭擺上一副“清供”,品種多樣,花樣百出。爺爺說過,他小時候二爺爺過年必要在案頭擺上“歲朝清供”。爺爺的二爺爺是個飽學的老秀才,廢除科舉以后在龍王橋開辦家塾供族中子弟讀書,教書之余吟詩作賦,賞菊畫蘭。爺爺印象最深的是每年正月里在案頭擺上“清供”,名曰“歲朝清供”。那時候案頭通常是擺上一盆水仙,或者在青花小瓶插上臘梅或者天竹。水仙、臘梅、天竹這些都很耐放,經冬不凋,正月十五開學后仍然鮮艷。
“歲朝清供”是過去傳統(tǒng)文人畫的題材,爺爺說太爺爺過去正月里常畫“歲朝清供圖”自娛。太爺爺是糧食行的老掌柜,學徒時跟隨東家學會了繪畫,擅長花卉草蟲、青綠山水,縣志上還有他的小傳。太爺爺畫“歲朝清供圖”常以柿子、橘子、佛手、水仙、配以香爐、古琴、花瓶等入畫,寓意平安、吉祥、多子多福、大吉大利,或貼在墻上或裝裱成冊,或贈與親朋??上н@些“歲朝清供圖”太爺爺去世后都散失了,冊頁文革中付之一炬。
改革開放前后,正月里走在掘港老街上,推開一戶人家,案頭照例擺著“清供”,有擺臘梅的,有擺水仙的,最多的是擺水果。小時候家里經濟不寬裕,“歲朝清供”之供可謂是至清,甚至有些寒酸。記得爺爺把大白菜去了幫子,只留拇指粗的菜芯子,或是紅蘿卜齊腰一刀,留上半截有纓子的,立于青花小碟中注上水,隔天換水,放在案頭,因陋就簡,自得其樂。有年正月里極冷,朔風陣陣,彤云蘊雪,紅蘿卜抽出一支綠箭,看著讓人賞心悅目,心里暖暖的。
記得那時候北街上Z先生正月里也擺 “清供”。Z先生退休前是個小學教員,七十開外,他人很怪,我們小孩子都站他家門口望望,不敢進去。他一個人住在臨街的“蝸居”里,似乎沒有子女,也無老伴,偶爾有姐姐或外甥來看他。閑暇時畫畫兒,刻刻章,養(yǎng)幾盆虎刺雀舌。
他畫畫極佳,刻的圖章都刻邊款,求畫索印的絡繹不絕,但從不輕易給人畫和幫人刻章,遇到投脾氣的畫幾筆,刻幾方。對方則送幾管湖筆或者一把“王星記”的白扇,或是一盆抽出幾支箭的蘭花,純粹是君子之交。
他擺的“歲朝清供”非常雅致,透過臨街的窗子可以看到。有時是鈞窯圓盆中養(yǎng)一叢單瓣水仙,他養(yǎng)的水仙莖粗葉綠花艷,不知怎么養(yǎng)的?有時候是紫砂淺盆里種上一株虎刺或是天竹,旁邊立上一塊太湖石,太湖石山旁載一支靈芝,虎刺清脆,天竹結出紅果,特別養(yǎng)眼。有時候是拳頭大小瓦盆里種上一株佛手,正月里結出滿樹的小佛手,置于案頭清香四溢,是名副其實的清供。
偶爾他也畫“歲朝清供圖”,畫的多是花卉、水果、如意之類,畫好后貼在墻上,正月過后就揭去。后來Z先生去世了,“蝸居”里搬來一戶修鞋的,整條街再也找不到正月里擺上如此雅致“清供”的人家了。
人生猶如四季更替,有陰晴冷暖。一歲之初,置于案頭的一副“清供”,不再具有祀神的意味。折一枝臘梅,插入梅瓶,當窗而坐,焚一爐香,讀一本閑書,放空自己,天下難有比這更雅致的真趣了吧!
關于我們 金融圈【ID:JRJCLUB】
微信平臺20萬財經領域高凈值訂閱用戶,同時登陸雪球、今日頭條、新浪財經自媒體平臺、搜狐自媒體平臺等多家媒體平臺,推文日均閱讀量過百萬。 |
|
|
來自: wyj劍神卓不凡 > 《博古畫歲朝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