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閱讀!請點擊關(guān)住,分享合理用藥,安全同藥常識。 上火下寒病因比較復雜,主要是腎陽久虛,陰過于偏盛,不能含陽,使得陽浮上越的一種病癥。癥狀主要表現(xiàn)在中上焦,證見上焦頭部發(fā)熱,面紅有光澤,頭汗,口舌生瘡,口干口苦,煩熱盜汗。中焦表現(xiàn)為,胃部有灼熱疼痛感,嘈雜泛酸,飲食納呆惡心。下焦表現(xiàn)為大便溏稀,腿腳沉重無力,畏冷肢寒,關(guān)節(jié)冷痛不利。以上為上火下寒的主要證狀。那么,該如何調(diào)理呢?現(xiàn)略述一種比較常用的調(diào)理方法,供大家參考。 引火歸元的治法。 上火下寒的主要是腎陽不足,陰盛至極不能含陽,而使陽越上浮的一種證型,治法應以培育腎陽,以滋腎陽不足。但對腎陽嚴重不足的證型,單純的補陽往往會使陽浮的現(xiàn)象更嚴重,所以,在補陽的同時,應用以溫補腎陽的藥物引火歸元,使得陽不上越,歸于腎元。這也是大醫(yī)張景岳所說的,“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升而泉源不竭”的治法,從而使陰陽達到相對平衡。在此,對有上火下寒證的人群,建議服用桂附地黃丸調(diào)理。桂附地黃丸是以滋補腎的六味地黃湯為基礎(chǔ)方,佐以肉桂,制附子而成。方中六味地黃湯滋補腎陰,制附子肉桂溫補腎陽,引火歸元,有引火歸腎的功效,對上火下寒的頭熱肢冷,尿頻有較好的療效。 肉桂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藥材,常用它來燉肉烹飪食物。肉桂的藥用功效就是補火助陽,引火歸元。肉桂可使浮越之火引入腎元,是治療陰盛陽浮,上熱下寒的主要藥物。如有上熱下寒的證型,可常服一些肉桂。單用劑量10g一15g,泡水煎湯都可以。請注意!肉桂入湯劑不宜久煎,以勉影響療效。 以上簡答,如有不足,望評論補充。 謝謝閱讀! |
|
|
來自: 閆瑞廷 > 《醫(yī)學健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