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蘿卜飯在《舌尖上的中國》里露了一把臉,算是為閩南咸飯做了一個入門級別的普及。實際上在閩南地區(qū),咸飯的花樣遠不止此——包菜、芥菜、芥菜干、排骨、南瓜、芋頭、馬鈴薯、四季豆、鮮筍等皆能入飯。只要老柴火一燒,大鐵鍋里的咸飯便越燜越香。散學(xué)歸來早的娃娃們聞到香味,總會偷偷溜進廚房,掀開鍋蓋探頭往里望一望。一旦看到鍋中有自己心儀的食材,小家伙們方才能放心地放下鍋蓋,安分地到別處靜候開飯時間。 無物不能做咸飯
《舌尖上的中國》里介紹的蘿卜飯,算是咸飯的典型代表之一。制作時,以五花肉煸出香油,再以紅衣蔥頭入油鍋里煎炸。隨后加入蘿卜塊、香菇、蝦米等,炒制后加水和大米燜煮。若逢蘿卜剛上市的季節(jié)做這道咸飯,新鮮蘿卜汁水十足,做出來的咸飯還帶有一股明顯的清甜味,很能叫齒牙為之傾倒。
至于包菜飯,那更是許多閩南人中意的經(jīng)典之作。包菜炒熟后燜在飯里,脆脆的葉幫子經(jīng)五花肉煸出的香油一襯托,越發(fā)脆嫩生香。想開點葷的,還可以將排骨、豆腐、香菇等同煮,葷素交融,叫人食指大動。 對于閩南的巧婦來說,幾乎無物不能做成咸飯。即便是南瓜、芋頭、馬鈴薯等不登臺面的“粗俗貨”,也能與米飯碰撞出不一樣的滋味來。 “大綠葉”也出彩
諸多配角里,有幾味海鮮也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過去閩南人做咸飯總喜歡往里加點海蠣干,這種烏黑不起眼的怪東西本身味同嚼蠟,泡出的湯汁卻能為咸飯?zhí)峁┮环蓦y得的鮮香。至于蝦米干,起的作用和海蠣干大抵相似。 除此之外,閩南的巧婦們絕不會忘記咸飯的“第一綠葉”香菇。香菇曬干后香味咄咄逼人,無論放到何種湯水里都難掩濃香。置于油鍋過油一炒,原本封存的鮮香便張牙舞爪地釋放,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占領(lǐng)味覺高地的機會。 上述常見的配角外,肯在飲食上花大心思的閩南人,還會將煎炸后的豆腐丁、木耳塊等加入咸飯中,務(wù)求在視覺上貢獻顏色各異的奇妙體驗。特別是炒熟后的紅皮花生米,絕對算得上是許多閩南娃娃童年時的最愛:咸飯出鍋時舀一勺撒在碗里攪拌,嚼著軟糯的米飯,齒牙忽然與脆香相逢,當(dāng)真是再愉快不過的事情。 當(dāng)然,講究些的閩南人,會特別用柴火燜煮咸飯。比起溫吞的電磁爐或天然氣灶,柴火火力控制得更得心應(yīng)手,煮出的咸飯也更入味。在閩南娃娃的記憶里,放學(xué)路上若遠遠聞到這股香氣,回家的腳步自然也要輕快上好幾分。 泉州咸飯 大米、清水、三層肉、胡蘿卜、咸巴拉魚、珍珠香菇、海蠣干、小蝦米、花生米、蔥、鹽巴、醬油、紅蔥油 1.準備大米。 2.準備三層肉、胡蘿卜、咸巴拉魚、蔥。 3.準備花生米、珍珠香菇、干蝦米、海蠣干。 4.大米洗凈加入適量水,拌入醬油、鹽巴,浸泡片刻,使之入色入味。 5.花生米過油炸香。(或者炒熟) 6.香菇泡發(fā)以后切絲,胡蘿卜切絲,咸巴拉魚去骨撕成小條。 7.三層肉切小條入鍋炒出油,至金黃色。 8.接著下入香菇絲、小蝦米、海蠣干、巴拉魚。 9.翻炒均勻至出香味。 10.炒香后盛出,連同胡蘿卜絲一起加入浸泡好的大米中,并攪拌均勻開始煮。 11.煮熟以后淋入紅蔥油,把米飯翻搬均勻。 12.再撒上花生米與香蔥末。 13.裝盤即可食用。配上甜辣醬更美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