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最近清宮大戲的熱播,包衣也隨之成為了大家耳熟能詳?shù)脑~語。那么,包衣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呢?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 包衣是清朝特有的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全稱包衣阿哈,滿語家奴之意。最初的包衣阿哈是滿洲貴族對于家奴的通稱,后來逐漸固化,成為了清朝皇家家奴的特定稱謂。正因為這些所謂的家奴并不是一般人家的家奴,而是皇家的家奴。所以,雖然同是家奴,其身份、地位與普通人家的家奴卻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因此,包衣成為了清朝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 清朝包衣的最初來源大致有這么幾個:一、愛新覺羅家族原本就已經(jīng)存在的世奴,即所謂的家生子奴隸。二、滿洲平民因犯罪而被罰沒為奴隸者。三、部分滿州平民因生活無著而自愿或被典身、販賣為奴隸者。四、戰(zhàn)爭期間俘虜?shù)臐h族人、朝鮮人等等被收編為奴隸者。當(dāng)然,還有一些其他來源,但不是主流。也就是說,清朝的包衣不僅僅由滿州人組成,還包括了漢族人、朝鮮人等等。但是,清朝包衣中的漢族人既不隸屬漢軍八旗,也不同于后來的漢民,這些人被稱為包衣漢姓人,歸屬于滿洲八旗的各個包衣牛錄。換句話說,這些人仍然屬于滿洲人,只不過,身份是包衣而不是平民,《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家族就是典型的包衣漢姓人。 伴隨著滿洲政權(quán)與關(guān)內(nèi)政權(quán)戰(zhàn)爭規(guī)模的升級,由于滿洲人口相對較少,八旗軍隊的兵源補充成了大問題。為了解決兵源不足的問題,許多青壯年的包衣阿哈們被派上了戰(zhàn)場,開始逐漸脫離低級的奴役生活,建功立業(yè)。在清朝定鼎中原、一統(tǒng)天下之后,滿洲統(tǒng)治階層出于對漢人的天然不信任,中央乃至全國各地的許多重要職務(wù)都由滿洲人充當(dāng)。但是,中國的疆域?qū)嵲谔?,人手根本不夠,最后自家的家奴再一次進入了滿洲統(tǒng)治階層的視野。用自家的家奴總比用外人來得放心一些,清朝的包衣阿哈們從此正式登上了政治舞臺。此后,不少出身包衣的人,成為了機樞重臣、封疆大吏,甚至入閣拜相、位極人臣。 這些包衣出身的官員,雖然開衙建府、錦衣玉食、風(fēng)光無限。但是,對于皇家而言,他們的身份依舊是家奴,家奴對主人應(yīng)盡的義務(wù)還是必須盡到的。 清朝入關(guān)之后,包衣的身份并沒有隨著其中一些人職務(wù)的不斷升高而改變,終清朝二百余年,包衣始終都是皇家的家奴,直到清亡。在皇帝親掌的上三旗,各包衣牛錄由內(nèi)務(wù)府統(tǒng)一管轄,編入內(nèi)務(wù)府包衣三旗,歸皇帝及其近支親屬使喚。在入八分輔國公以上王公貴族所掌握的下五旗,包衣牛錄同樣單獨編制,歸本旗大小旗主使喚。雖然很多包衣出身的官員后來成為了威風(fēng)八面的“大人物”,但是,相對于本主而言,他們的身份依舊是家奴。即便是位列中樞、入閣拜相的包衣,見到本主依然要執(zhí)奴仆禮、以下人的身份侍奉本主。舉個不太恰當(dāng)?shù)睦?,嘉慶年間的大學(xué)士松筠,其所在的蒙古鑲藍旗旗主家辦喪事,松筠雖然彼時已是“宰相”之尊,但也只能老老實實去給主子迎賓、哭喪、送葬。要知道,松筠還只是隸屬蒙古正藍旗普通旗人,地位要高于奴籍的包衣,清朝包衣相對本主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此外,清朝每年一度的內(nèi)務(wù)府選秀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內(nèi)務(wù)府包衣三旗每年一度要挑選包衣秀女(后期稱使女)入宮充當(dāng)宮女。這些包衣秀女的地位要遠低于戶部組織挑選的八旗秀女(八旗秀女通常挑選來充當(dāng)皇帝的妃嬪或者皇子、皇孫等近支皇族的配偶)。也就是說,即便是高官、哪怕是“宰相”家的小姐,只要你是包衣籍,你就必須按制度應(yīng)選,被選中后就必須進宮充當(dāng)宮女,盡你家奴應(yīng)盡的義務(wù)。同樣,下五旗的包衣同樣有將女兒交予本主挑選為使女或妾的義務(wù)。 雖說清朝的奴籍是世代相傳的,但是,包衣的身份也并不是完全不能改變,這就涉及到所謂的抬旗。清朝一些立有重大功勛的包衣及其后代會被皇帝加恩除去奴籍,抬入滿洲八旗,從而擺脫奴籍。此外,包衣出身的皇后(實際非常少、幾乎沒有,清仁宗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實際在出生前其家族已經(jīng)由包衣抬入滿洲旗了)、皇帝的生母以及一些非常受寵的后妃家族也會被“抬旗”,如清仁宗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家族、清高宗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家族等。不過,抬旗并不像影視劇里那樣,似乎很多、而且很簡單。清朝真正得到抬旗待遇的并不是很多,而且大多局限于后妃家族,普通官員以功勛抬旗的相對要少得多,包衣出身的官員抬旗的就更少了。當(dāng)然,抬旗并不僅僅限于包衣,由漢軍旗抬入滿洲旗,由下五旗抬入上三旗等情況也叫抬旗,這里就不鋪開說了。 說到底,清朝的包衣制度實際就是滿洲奴隸制舊俗的一種延續(xù),并不是什么先進的東西,甚至可以被視為糟粕。只不過,這種主仆的人身依附關(guān)系更加便于統(tǒng)治階層的集權(quán),因而被清朝統(tǒng)治者保留了下來。同時,由于作為皇家的家奴可以更近距離地接觸到最高統(tǒng)治層面,從而獲得其他人無法得到的巨大政治、經(jīng)濟利益。所以,清朝許多包衣非但不以此為恥,反引以為榮。不單包衣如此,甚至整個滿、蒙、漢軍八旗都以自認(rèn)皇家的“奴才”為榮,也算是畸形到家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