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從2012年12月份開始申請美國的postdoc的,到最后拿到offer中間整整花了13個月的時間。說實話這個過程非常的煎熬,但現(xiàn)在想想挺充實的,也挺鍛煉人的。下面我就介紹下我的美國博士后申請經(jīng)歷,希望能對正在申請國外postdoc的同學們有所幫助。 一. 背景介紹 我本科畢業(yè)于一所非重點大學,之后通過2008年的全國研究生入學招生考試考上了一所985高校的5年直博生。我PhD期間的導師是一位知名學者,他在本專業(yè)領域內(nèi)有比較好的學術聲譽。我本人在5年博士期間發(fā)表了2篇文章,同時還有1篇在審稿中。 二. 申請經(jīng)歷 我的第一封申請信是在2012年12月份投的,博士答辯則是在2013年6月份。因為還有半年畢業(yè)再加上自己手上有2篇文章所以當時不是很著急博后這個事兒,以為不會太難拿到offer。我是用斑馬魚為模型做發(fā)育和遺傳研究的,所以最開始投的時候瞄準的都是美國那邊做斑馬魚的大牛labs。開始的時候每天投5-6封,陸陸續(xù)續(xù)有人回復。到最后拿到offer后我統(tǒng)計了一下總共投了90個labs,有30個labs給出答復。給出答復里邊大多都是no money or no positions。對于所有negative的回復我同樣會給予很好的感謝。這里邊比較positive的回應大概有十幾個,但只有5個labs是我折騰時間比較長的。下面我就回顧一下我是如何和這5個labs糾纏的。 A,小lab, PI是個女的,她是個新的assistant professor。工作單位是位于紐約的Albert Einstein School of Medicine。申請信是2013年5月投給她的,她6月份回信說想兩周后通過Skype談一下,當時我欣喜若狂以為機會來了。接下來的那兩周每天讀她的文章,同時也練口語,聽聽力,全力以赴的準備著這個talk。兩周時間終于過去了,面試當天我早早的把攝像頭調好,把耳機聲音調好,然后就是耐心的坐在電腦前等著。后來對方按時的打電話過來……。第一次的talk總體感覺不太好,感覺對方說的比較快,很多她對實驗室的介紹沒太聽明白。她好像也看出了我的不舒服就問了我?guī)讉€和我的papers相關的問題。她問的問題我感覺回答的還挺好的,畢竟talk之前我也想到了她可能會問哪些問題。聊完之后她說她需要花一個月時間make a decision,因為還有別的candidates在review。這一個月可把我傻高興壞了,自以為是的認為她會給offer。結果一個月以后她說sorry,她要了一個日本的candidate。知道結果那一刻真叫個心灰意冷啊,好像高考落榜一樣沒心情。 B,超大lab, PI是個超大牛,他實驗室博士和博后總共有35號人左右。工作單位是德國的Max Planck Institute。毫不夸張的可以說全世界做斑馬魚的估計都聽說過他,他也是最開始做斑馬魚研究的那一批人之一。我的申請信是2013年5月投給他的,一個月后得到答復說要我的推薦人給他發(fā)推薦信。馬上我就讓我的三個推薦人發(fā)了推薦信。一周以后我問他是否收到推薦信,結果他過了一個月才回復說收到了,然后說讓我一個月以后聯(lián)系他,因為那個時候他就知道是否有位置。同樣這一個月我過的很開心,每天盼啊盼,以為這次這個offer問題不大。我為什么這么想是因為我的三個推薦人中有兩個他開會的時候都見過,并且其中一個在他那里做過訪學。他對我博士老板的工作也了解,所以覺得希望比較大。結果一個月后他說不好意思沒位置。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里挺失望的。 C,大lab, PI是個大牛,實驗室有15號人左右,工作單位是Cornell University。這個老板是我所有聯(lián)系人里回復最積極的,也是非常nice的。他的研究領域是斑馬魚心臟發(fā)育。我的申請信是2012年7月初發(fā)給他的,一周后他回信要推薦信,很快我就讓我的三個推薦人發(fā)了推薦信。又過了兩周問他是否收到推薦信,他說只收到兩封,于是我趕緊讓第三個推薦人幫忙發(fā)一下。又過了一個周多問他結果他還是沒收到第三個人的推薦信,其實我的第三個推薦人發(fā)了,不知為什么他沒收到。不過他說沒關系,想通過Skype 10天后聊一下。10天后我們進行了一次愉悅的談話。跟他的談話讓我感覺他很隨和,也讓人很舒服,是個非常nice的老美。談完之后他問我是否能給他們lab一個presentation,當時我就懵了以為他讓我飛過去作個presentation。我問他了他說不需要,只要通過Skype就行。這個presentation定在兩周后。在那兩周內(nèi)我首先把我的ppt做好,大概50張slides。做好后仔細的檢查了好幾遍,從排版,字體到拼寫都保證基本沒啥問題。然后就是一張一張一遍一遍的過ppt,我清晰的記得前后過了9遍,到最后都能非常流利的講出來。終于到了報告當天,時間是國內(nèi)晚上11點,他那邊早上10點。他對待這件事很認真讓他實驗室所有人到場聽我的報告,整個報告從開始講解到提問回答完用了整整一個小時。說實話我對這次presentation非常滿意,無論從自己的表述還是對問題的理解抑或對問題的回答我都表現(xiàn)的非常好。報告完之后他說還有其他candidates需要面試,所以需要我再等一個月。接下來這一個月我又是耐心的等啊等,終于一個月時間過去了我問他怎么樣,他說篩選過程還在繼續(xù)但是很快會給答復。之后又過了兩周我發(fā)信問他,他說非常不好意思把位置給另外一個人了。其實之前我就知道申請他lab的人特別的多,有的candidate手上還有Cell。據(jù)他實驗室的一個中國師兄說,這個offer最后給了Stanford Uni的一個女生,淚奔。 D,小lab, PI是個中國的女老板,剛剛做assistant professor,工作單位是Mayo Clinic。其實一開始我沒申請她的lab。她當時問我老板是否有學生畢業(yè),老板說有一個,但這個學生已經(jīng)有下家了。其實那個時候我在聯(lián)系Yale Uni的一個老板,感覺戲份挺大就和老板說估計有戲,所以我老板才和Mayo clinic那個女的說我有下家了。但后來Yale那個lab的位置被另一個學生拿到了,然后我才寫信給那個Mayo clinic的老板??赡芤婚_始就種下了不好的感覺吧,她回復不怎么積極,再我連續(xù)發(fā)了兩三封詢問郵件后她才說要我等等。其實通過我國外的師兄得知她是在考慮到底要怎么選擇,當時還有個老博后也在申她的lab,而且他們是認識的。終于又過了兩三個星期,她說不好意思沒位置。 E,小lab, PI是個assistant professor,也就是我現(xiàn)在的博后老板,工作單位是Harvard Medical School下屬的MGH。她是真正的根正苗紅,PhD和Postdoc都是從Harvard頂級實驗室出來的。和她的聯(lián)系前前后后達5個月之久。最初我并不知道她是做斑馬魚的,因為她沒打招人廣告。偶然的一次機會我光顧Harvard Stem Cell Center的網(wǎng)站,隨便用zebrafish作為關鍵詞去搜看看有那些人,結果就看到了她。說實話當時真沒抱多大希望,找到她的聯(lián)系方式后給她投了申請。大概過了三周她說她對我的研究內(nèi)容印象很深刻,對我很感興趣,問我是否能發(fā)下推薦信。立馬我就把他的來信forward給我的三個推薦人讓他們盡快幫忙發(fā)推薦信。又過了個把月問她是否收到推薦信,她說收到了,問我是否可以Skype talk一下,我當時非常高興說好好好。Skype talk安排在一周以后。跟她的談話很輕松,也很舒服,她語速放的比較慢,可能考慮到我的感受吧??傊敃r談完我對這個老板印象很好,談話結尾我問她是否可以給他們lab做個報告講講我5年的博士工作,她表示非常歡迎,報告時間定在一周以后。一周以后給了報告,她把她們周圍實驗室的人都叫過來聽我的報告。講完之后她提了幾個問題,我個人覺得回答的非常好,因為之前我確實把她可能會問到的問題都統(tǒng)統(tǒng)自問自答了一遍。報告完之后她說她要花一個月時間再看看其他candidates。一個月以后我問她情況怎么樣,她說想給我的推薦人打電話了解一下我,然后我把這個消息一一通知了我的推薦人。大概又過了一個月,我問她情況怎么樣,她說都聊過了,還想再跟我最后通個電話聊聊,想再具體聽聽我的research interests。一周以后我們通過電話聊了大概20分鐘,具體談了談我的研究興趣,我的實驗技術,實驗設計等等。談話結尾她還問了我許多生活上的問題,比如在Harvard有沒有朋友,會不會打籃球,興趣是什么,女友吧啦吧啦。電話完之后她說最遲一周內(nèi)make a final decision。接下來的幾天我是等啊等,每天都會打開郵件看,一天兩天三天,既興奮又忐忑。這期間我的博士生導師也打電話問我情況怎么樣,我說在等消息應該快了。果然在電話后的第五天,她回信了。Dear Xubo, It was very nice to speak with you on Monday and learn more about your interests. I was very impressed with your graduate research, your talk, and the accolades of your referees. 這就是我申請國外博士后的經(jīng)歷,看似寫起來簡簡單單,實際上整個過程相當?shù)睦廴?,相當?shù)目简炄?。這里邊有太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和細節(jié),下面我就以自己的經(jīng)歷大概說說可能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對正在申請博后位置的同學們有點幫助。 三.申請前的準備 1. 個人簡歷的準備     個人簡歷可以說在所有材料里是最重要的,它最能反應你的個人實力。個人簡歷要盡量詳細,全面,要重點突出。把你的聯(lián)系方式,發(fā)表文章,所獲獎勵,參加會議經(jīng)歷等都寫上。另外想提醒大家的是,盡量突出你的papers,包括first author 和 not-first author的,同時把正在完成的工作也寫上,這樣能增分不少。   推薦人一般是三個,盡量選擇你周圍的并且熟悉你工作的老師。因為只有這些人才清楚你的情況,才了解你的為人和你的工作。我的經(jīng)歷告訴我,推薦人最好選擇自己的導師以及合作導師抑或鄰居實驗室的PI,因為將來博后老板通過這些人才能真正的了解你。 建議由推薦人親自寫。 四. 申請時間 博士后申請最好早點開始,個人建議選擇在畢業(yè)答辯的前一年。不過具體時間要看個人情況了。有的人papers出來的晚估計就要適當晚點申請,papers出來的早就建議早點申請。我的情況是,我是2013年6月博士答辯,第一封申請信是2012年12月份開始投的。當時手上有2篇文章,雖然點數(shù)不是很高,但都是發(fā)育生物學領域內(nèi)同行認可的好期刊,當時我手上還有一篇正在PLoS Genetics審稿。所以建議手上如果有一兩篇不錯文章的同學可以早點考慮申請。 五. Labs的選擇 1. 領域內(nèi)的專業(yè)網(wǎng)站。比如我所從事的zebrafish研究領域就有專門的網(wǎng)站:www.zfin.org。像mouse,xenopus,drosophila,c.elegan都有自己的專業(yè)領域網(wǎng)站。 2. 各大雜志主頁。許多雜志在其首頁會專門貼出工作廣告。如Nature主頁的Science Jobs。 3. 各大知名雜志的editorial boards。這些editorial boards一般都是領域內(nèi)的大牛。有的雜志會直接列出他們的聯(lián)系方式,有的則沒有。沒有給出的則可以通過google,NCBI查到。 4. 各大博士后網(wǎng)站。比如博士后之家,www.postdocjobs.com等等。 5. 也可以從NCBI的Pubmed一欄通過搜索關鍵詞得到。比如搜zebrafish就會出來最新的關于斑馬魚的文章,從這些文章里可以選擇你喜歡的實驗室。 6. 通過國外的朋友了解哪些實驗室在招人。 7. 由自己的博導直接推薦給認識的博后老板。這個辦法是最直接有效的。 8.博士答辯委員會成員也可以成為你的博后推薦人。如果你的博士答辯很出色令下面的委員很滿意的話說不定他們會把你推薦給他們國外的好朋友。我女朋友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獲得Yale University博后職位的。     六. 電話或Skype面試  1. 確定面試時間。要考慮到彼此的方便和時差問題。一般老板們會咨詢你哪個時間點方便,自己可以大大方方的根據(jù)自己的方便告訴對方合適的時間。 2.面試時盡量選擇一個安靜整潔的環(huán)境,可以在自己的寢室,也可以暫時借用老師的辦公室。我所有的面試都是暫借我們lab一個老師的辦公室的,環(huán)境很不錯,效果極佳哦!另外,面試前盡量和大家打好招呼以防面試過程受到突如其來的干擾。 3. 面試前提前準備好攝像頭,耳機等。建議可以和朋友提前試試Skype的通話質量,聲音大小和視頻效果,要盡量保證網(wǎng)絡持續(xù)通暢,避免斷斷續(xù)續(xù)。 4. 盡量保證自己儀表清爽,不需要穿正裝,干凈利落就行。另外要保證視頻里所有能看到的地方都干凈清爽,這樣會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也能顯示出你的認真對待和誠意。     5. 最最關鍵的是要提前想好面試的內(nèi)容,這個非常重要。大多數(shù)老板開頭都會噓寒問暖幾句以避免你的緊張。之后一般都會問問你5年的研究工作和未來的研究興趣。有的還會介紹一下他們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所有這些你都要提前想好,要想到對方會問什么問題,被問到我該如何作答,我應該問對方什么問題等等。一定要知己知彼,這樣才能讓整個面試進行的相對融洽順利。一般來說整個談話會持續(xù)15分鐘左右。 1. 對于你感興趣的labs如果沒有及時回復你的申請,可以在過兩三個月之后再發(fā)信問問。 2. 電話面試前盡量花時間讀讀英文材料。許多雜志如Nature, Science,Cell都有相關的News, Analysis or Reviews,建議每天讀讀練練自己的嗓子。對于不確定讀音的單詞要聽聽真人美式發(fā)音以糾正自己的讀音。同時建議每天騰出一定的時間練練聽力磨磨自己的耳朵,這個非常管用,聽多了耳朵就磨出來了,你會在面試的時候感覺這個工夫下的非常值。      3. 老板和學校的重要性。個人建議首先考慮老板,畢竟博后是在老板手底下踏踏實實的干活出文章,寧可選擇小學校的大牛不選擇大學校的小牛。不過這個事兒沒個準信兒,我所知道的其中幾個人第一站postdoc都是從小老板那里出來的,結果他們都做的非常好,后面發(fā)展也很好,這還真得具體老板具體分析。  暫時就先寫這么多吧,以后我會慢慢完善的,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議我也會補充上。另外預祝所有正在找博后的同學們都如愿以償,也希望大家在科研這條路上走的順心,走的坦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50769-768427.html 下一篇:頂級華人生物學家(部分版) | 
|  | 
來自: BIGMER > 《Post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