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梁孝義縣的賈家莊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村莊了,但是在這一貌不驚人的村中,居然藏有一個元代的村中小廟。這座村廟就是三皇廟,也稱始祖廟。此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元代已有之,清乾隆、道光和民國年間曾多次不同程度地擴建和修葺?!叭省敝柑环耸稀⒀椎凵褶r氏、黃帝軒轅氏?!叭省惫餐蛔鸱顬槿A夏人文始祖,得到了中華兒女的廣泛認同,歷朝歷代多有拜謁、公祭、民祭。三皇廟祭拜活動連年不絕,香火旺盛,歷代不衰。 現(xiàn)在的三皇廟,坐西朝東,南北寬59米,東西長84米,兩進院落,前后院落地平高差較大 。依次中軸線上,山門、樂樓、三皇殿,兩側部分廊房。山門,為一個三門洞式的臺基,上邊為淸式單檐歇山式門樓,遒勁有力的“三皇廟”鑲嵌在山門的門額上。進山門為第一進院,南側為碑廊。碑廊中現(xiàn)存有完整的五塊古碑分別為:清乾隆七年《重修三皇廟建兩廊神祀碑》,清乾隆五十八年《增修財神牛馬神祀碑》,大清道光九年端陽《增修三皇廟并金妝圣像碑》,大清道光九年孟夏《重修三皇廟碑》,中華民國十年《重修三皇廟新建文昌奎星樓并改修樂樓碑》,它們基本記錄了三皇廟的歷史沿革。頭院與地齊平,第二進院高差較大,頭院西北角設掖門,并有踏道拾階而上進入第二進院。 二進院,正殿兩側為配廊,淸式結構,正中三皇大殿前有側柏兩株,據說樹齡均在700年以上。三皇殿,殿內正面供奉太昊伏羲、神農炎帝、軒轅黃帝,兩側配祀古代十大名醫(yī)等彩塑,山墻繪有“行醫(yī)圖”壁畫,壁畫色彩明艷,線條清晰。 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前出廊,殿明間柱間辟板門,門設有門釘(直徑10厘米)三路、五枚。次間設直欞窗。廊下殿門上方懸掛有匾額,書寫“三皇廟”,為明萬歷十年十月四川按察使梁明翰贈。前廊明間兩柱向兩側位移較大,前廊檐柱之上施以大額枋,其廊柱使用移柱造,即明間廊柱向次間廊柱位移半間,使得明間開闊,增大了明間使用功能,大額枋下兩側明間柱頭施替木以增加承托之力。額枋之上承檐下各斗拱鋪作和梁栿。前檐斗拱共七朵,兩側斗拱一半砌于墻內,柱頭鋪作兩朵,當心間補間鋪作三朵,正中一大花朵出斜拱。主要鋪作結構,為單下昂四鋪作,櫨斗斗口上承華頭子,華頭子兩側出翼型拱,之上托下昂(柱頭鋪作為真昂),再之上為令拱之中出昂型耍頭(補間耍頭是劄牽出頭),而耍頭之上又出一云紋小耍頭,形式較為少見。室內梁架結構,三椽栿前壓劄牽用三柱,三椽栿之上駝峰大斗承平梁。平梁之上設蜀柱合榻、丁華抹頦拱及叉手共承脊槫。大殿內梁柎多采用自然彎材,用材不講究較為隨意,這也是元構的一大特點。整體構架自然、粗糙、簡潔、合理。另外正殿兩側的耳殿北為牛馬王殿,南為財神殿,均為硬山頂式磚木結構。 三皇殿對面是倒座樂嘍,坐西向東,也叫賽神戲樓,面闊三間,進深五架椽,單檐卷棚頂,清代遺構。磚、木結構,前后臺隔梁和頂棚全部布滿彩繪圖案,上繪水滸人物。臺口四周有木、磚、石雕刻,臺口上方高懸民國八年所刻匾額一塊,上書“海市蜃樓”,由晚清書法名家秦龍光所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