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Fritillaria verticillata Willd. var. thunbergii Bak. 的鱗莖。亦名土貝母(《本草正義》)、大貝母(《本草正義》)、象貝母(《百草鏡》)等。味苦,性寒。入肺、胃、肝、三焦經(jīng)。功能:清熱化痰、散結(jié)解毒。主治:風(fēng)熱咳嗽、肺癰喉痹、瘰疬、瘡瘍腫毒。內(nèi)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 【現(xiàn)代研究】 主要成分:鱗莖含生物堿,如浙貝母堿(Peimine, Verticine)、去氫浙貝母堿(Peiminine)。此外,尚含四種微量生物堿:即貝母丁堿(Peimidine)、貝母芬堿(Peimiphine)、貝母辛堿(Peimisine)、貝母定堿(Peimitidine)。亦含甾醇類化合物貝母醇(Propeimine)。從浙貝母中還分離得到一種生物堿甙,稱為浙貝母堿葡萄糖甙(Peiminoside),水解后生成浙貝母堿與一分子葡萄糖。 藥理作用: 1. 鎮(zhèn)咳作用 有報告認(rèn)為,浙貝母芯(商品幼芽)粉及乙醇浸劑,分別按2.4g/kg給小鼠灌服,或浙貝母生物堿3mg/kg給小鼠腹腔注射,均有明顯的鎮(zhèn)咳作用。但亦有報告指出,浙貝母堿或去氫浙貝母堿給豚鼠皮下注射無鎮(zhèn)咳作用(二氧化硫引咳法);浙貝母0.4g/kg給貓灌胃,亦無鎮(zhèn)咳作用(碘溶液注入貓肋膜腔引咳法)。 2. 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作用 動物實驗證明:浙貝母堿與去氫浙貝母堿給使離體蛙心或兔心灌流,對心臟有抑制作用,使心率減慢,房室傳導(dǎo)阻滯。浙貝母堿葡萄糖甙 2mg 給開胸犬左側(cè)冠脈內(nèi)注射,有增加心率和冠脈流量的作用,但對血壓無影響。浙貝母堿及浙貝母堿葡萄糖甙,給麻醉犬(5~10mg/kg)、貓(1~3mg/kg)、兔(10mg/kg)靜脈注射,能使血壓中等度降低。 3. 對平滑肌的作用 浙貝母堿給貓和家兔離體支氣管肺灌流,在低濃度時對支氣管平滑肌有明顯擴(kuò)張作用,高濃度則顯著收縮。前者與阿托品的作用相似,后者則可能是對支氣管平滑肌的直接興奮作用。 浙貝母堿(1:10萬~1:2.5萬)對家兔離體子宮有興奮作用,使子宮收縮加強(qiáng),緊張度加大,甚至處于痙攣狀態(tài)。對已孕子宮的興奮作用比未孕子宮敏感。給大鼠用同樣劑量時,則主要表現(xiàn)為振幅加大和頻率加快。浙貝母堿 0.5mg 引起家兔子宮收縮的強(qiáng)度與1單位的垂體后葉素或 0.04mg 的麥角新堿相似。用阿托品阻斷乙酰膽堿對子宮的收縮后,浙貝母堿仍有興奮子宮的作用,但改用雙芐胺阻斷腎上腺素興奮子宮的作用后,再應(yīng)用浙貝母堿即不出現(xiàn)子宮興奮作用或興奮作用減弱,提示浙貝母堿對子宮的興奮作用可能與興奮腎上腺素能受體有關(guān)。 浙貝母生物堿能使家兔離體小腸收縮加強(qiáng),蠕動增加。 4. 其他作用 浙貝母堿溶液給犬、貓和家兔滴眼可使其瞳孔擴(kuò)大、對光反射消失;給麻醉犬靜脈注射能使其唾液分泌暫時停止,但其抑制作用較阿托品小20~30倍,因此口服浙貝母后無口干現(xiàn)象。動物實驗證明:浙貝母生物堿尚有呼吸抑制作用。 【臨床運用】 臨床報道: 1. 治療百日咳a. 黑皮三葉青30g,百部、浙貝各35g,共為細(xì)末,分為10包。每日2次,每次1包,溫開水沖服,服完為1療程。治療46例,結(jié)果:痊愈40例,有效3例,無效3例?!舱憬嗅t(yī)雜志 1991;26(9):427〕 b. 浙貝母粉2.5g,雞蛋1枚,蒸食。每日1劑。治療痙咳期百日咳58例,服藥2~9天,28例咳嗽停止,22例咳嗽減輕,8例無效??傆行?6%?!舱憬嗅t(yī)雜志 1985;20(1):18〕 2. 治療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大貝母50g,白芍50g,生甘草50g,乳香30g,沒藥30g,參三七粉30g。共研末裝膠囊,每粒重0.5g。每次6粒,每日3次,飯前服。治療經(jīng)纖維胃鏡確診的消化性潰瘍117例,經(jīng)用藥25~30天后,治愈87例,好轉(zhuǎn)21例,總有效率為92.3%?!菜拇ㄖ嗅t(yī) 1987;(1):27〕 3. 治療乳腺囊性增生 丹參30g,當(dāng)歸、桃仁、紅花各10~15g,熟地、白芍各10g,柴胡、枳殼、桔梗、浙貝母各9g,元參、牡蠣(先煎)各30g,牛膝、生甘草各6g。水煎服,每日1劑。治療40例,均臨床治愈。服藥最多40劑,最少15劑?!仓袊r(nóng)村醫(yī)學(xué) 1990;(9):40〕 方劑選用: 1. 治療感冒咳嗽:浙貝母、知母、桑葉、杏仁各三錢,紫蘇二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2. 治療癰毒腫痛:浙貝母、連翹各三錢,金銀花六錢,蒲公英八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配伍效用: 浙貝母配伍黃芩 浙貝母清熱化痰;黃芩清熱瀉火。二者伍用,有清熱、瀉火、化痰之功效,用于治療肺熱之咳嗽痰黃等癥。 浙貝母配伍夏枯草 浙貝母宣肺化痰、清火散結(jié);夏枯草清肝瀉火、開郁散結(jié)。二者伍用,共奏清熱消腫、解郁散結(jié)之功效,用于治療癭瘤、瘰疬等證因氣郁痰結(jié)所致者。 【注意事項】 毒副作用:去氫浙貝母堿給家兔和貓靜脈注射的最小致死量分別為10~12mg/kg和8~10mg/kg。 浙貝母生物堿有一定毒性,用量過大,可出現(xiàn)中毒癥狀:呼吸抑制,瞳孔散大,震顫,痙厥,便溺,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前人認(rèn)為貝母反烏頭,但曾有研究表明:貝母與烏頭混合為藥,實驗動物并無更為嚴(yán)重的反應(yīng)。 【醫(yī)家論藥】 “象貝母,味苦而性寒,然含有辛散之氣,故能除熱,能泄降,又能散結(jié)。今人乃以通治風(fēng)熱、溫?zé)?、時氣熱邪,則寒能勝熱,辛能散邪也。主郁氣痰核等證,則辛散苦泄,開結(jié)散郁也。催生下乳,又其泄降之余義。至于治疸、治瘍、清喉咽,主吐衄、療痰嗽、通二便,種種功力,無非清熱泄降四字,足以賅之要之象貝之功用。而市肆通行之川貝,淡泊異常,斷不足以語此?!保ā侗静菡x》) “大治肺癰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氣,善開郁結(jié),止疼痛,消脹滿,清肝火,明耳目,除時氣煩熱,黃疸淋閉,便血溺血;解熱毒,殺諸蟲及療喉痹,瘰疬,乳癰發(fā)背,一切癰瘍腫毒,濕熱惡瘡,痔漏,金瘡出血,火瘡疼痛,較之川貝母,清降之功,不啻數(shù)倍。”(《本草正義》) “解毒利痰,開宣肺氣,凡肺家夾風(fēng)火有痰者宜此?!保ā侗静菥V目拾遺》) 附注: 1.浙貝母原產(chǎn)于浙江象山,故亦名象貝母,簡稱象貝。浙貝母形較川貝母大,故又稱大貝母,簡稱大貝。 2.“土貝母”一名最早見于明《本草正義》貝母條后,據(jù)考為現(xiàn)今“浙貝母”。清《本草從新》始在貝母條下分述“象山貝母”與“土貝母”之性味功能。此土貝母應(yīng)為葫蘆科植物假貝母的塊莖,即今之所稱之“土貝母”,具有解毒散結(jié)、消癰腫之功。因此,文獻(xiàn)資料中所見“土貝母”之名,應(yīng)予考證,方能定論。目前一般不再將“土貝母”作“浙貝母”處方名用,應(yīng)注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