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化熱痰藥
貝 母
《本 經(jīng)》
1.川貝母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花貝母(青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var.ecirrhosa Franch.和卷葉貝母F.cirrhosa D.Don.或羅氏貝母F.roy lei Hook.或甘肅貝母F.przewalskii Maxim.或棱砂貝母F.delavayi Franch.的地下鱗莖。主產(chǎn)于四川、云南、甘肅、西藏等地。夏秋兩季采挖,除去泥土、須根,曬干或烘干,生用。 2.浙貝母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貝F.pcirrhosa Maxim.的地下鱗莖。原產(chǎn)于浙江象山縣者稱象員?,F(xiàn)主產(chǎn)于寧波鄞縣,杭州郊區(qū),均為人工栽培。其次江蘇、安徽、湖南亦有分布。立夏后采挖,洗凈曬干,大小分開(kāi),大者摘去心芽,小者可不去心芽,并除去外皮,曬干。大者又稱“元寶貝”,小者稱“珠貝”。生用。
[處方用名] 川貝母、川貝、尖貝、青貝母;浙貝母、浙貝、象貝、平貝、元寶貝、珠貝。 [性味歸經(jīng)] 川貝母,苦、甘,微寒。浙貝母:苦,寒。歸肺、心經(jīng)。 [功 效] 化痰止咳,清熱散結(jié)。 川貝母、浙貝母二藥味苦性寒、乃肺經(jīng)氣分之藥。能清泄胸中郁結(jié)之氣火。止咳化痰,開(kāi)郁散結(jié)作用尤良。均可用于熱痰、肺燥咳嗽,及肺痿、肺癰、瘰疬痰核等病證。但川貝母甘寒滋潤(rùn),多用于肺虛久咳,肺燥干咳及勞嗽痰血;浙貝母苦寒開(kāi)泄,多用于外感風(fēng)熱、痰熱郁肺所致的咳嗽痰稠、肺癰乳癰、瘰疬痰核等。 [應(yīng) 用] 1、用于痰熱咳嗽,常與知母同用,如二母散。但川貝母甘寒滋潤(rùn),多用于肺虛久咳,肺燥干咳、勞嗽痰血,常與沙參,麥冬等養(yǎng)陰潤(rùn)肺藥同用,如酉合固金湯;浙貝母苦寒開(kāi)泄,多用于風(fēng)熱、痰熱郁結(jié)的咳嗽,常與桑葉、杏仁、牛蒡子、前胡等同用。 2、用于瘰疬痰核、肺癰、乳癰及癰瘡腫毒等病證。治瘰疬痰核常與玄參、牡蠣同用,如消瘰丸;用治瘡瘍腫毒、乳癰,常與蒲公英、連翹、花粉等同用,如消癰散毒湯;用治肺癰吐膿,可與蘆根、苡仁、冬瓜仁等同用。 [用量用法] 3~9克,煎服?;蜓心┩谭?,每次1~2克。 [使用注意] 反烏頭。 [附 注] 1、川貝母含川貝母堿,爐貝母堿,青貝母堿等多種生物堿。浙貝母含浙貝母堿,貝米芬,貝米替定等多類生物堿及甾醇、淀粉等。 2、所含生物堿能擴(kuò)張支氣管平滑肌,減少支氣管分秘物,呈鎮(zhèn)咳祛痰作用。并有擴(kuò)瞳、降血壓、興奮子宮等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