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欣賞山水是由實入虛, 即實即虛,超入玄境的。 宗炳有“山水質(zhì)有而趣靈?!?/span> 陶淵明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謝靈運則“溟漲無端倪,虛舟有超越?!?/span> 晉宋人則是“目送歸鴻,手揮五弦”的玄遠意趣。 中國山水畫自始即是一種“意境中的山水”。
沈括《圖畫歌》篇就講: 畫中最妙言山水, 摩詰峰巒兩面起。 李成筆奪造化工, 荊浩開圖論千里。 范寬石瀾煙樹深, 枯木關同極難比。 江南董源僧巨然, 淡墨輕嵐為一體。
中國畫與中國詩,都愛以山水境界作表現(xiàn)和詠味的中心, 所以王維的畫如同其詩一樣,一改過去金碧輝煌、博大沉雄的盛唐之音而遁入靜謐、空冷、蕭條、寂寞的禪學意趣之中。
董其昌亦曾云, “詩以山川為境, 山川亦以詩為境”。
如張彥遠之失于自然而后神、 蘇軾之書出于無意乃佳、 董卣之為畫而忘畫,畫當脫去轍跡、 黃庭堅之如蟲蝕木等等。 歐陽修的“蕭條淡泊”之意, 黃庭堅的“空虛無人之境”, 也有了米芾對平淡天真風格的欣賞,
畫家從繪畫的對象中解放出來, 借山水來表現(xiàn)筆墨, 借筆墨直抒胸臆! 以神寫意, 這個“意”是一個心靈的意境, 一片自然的風景, 是山水畫的靈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