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大千的的畫作,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shù)為一體。于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nèi)剛,獨(dú)具風(fēng)采。 他的畫風(fēng),先后曾經(jīng)數(shù)度改變,在早、中年時(shí)期主要以臨古仿古居多,花費(fèi)了一生大部分的時(shí)間和心力,從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們的作品臨摹,繼而仿作。 張大千晚年時(shí)自創(chuàng)潑彩畫法,在繼承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的基礎(chǔ)上,揉入西歐繪畫的色光關(guān)系,進(jìn)而發(fā)展出來的一種山水畫筆墨技法。其可貴在于,雖然技法變化,卻始終能保持中國畫的傳統(tǒng)特色,創(chuàng)造出一種半抽象的墨彩交輝的意境。 1940年作 峨嵋金頂 高尋白帝問真源 1934年作 匡廬觀瀑圖 1931年作 山水人物 南峰絕頂 1939年作 山水 1939年作 蜀山行旅圖 1933年作 擬石濤山水 1940年作 春水待魚 1935年作 攜琴訪友 ![]() 1935年作 黃山文殊院 ![]() 1935年作 村林煙暖 ![]() 1947年作 臨趙孟頫秋林載酒 ![]() 1947年作 仿宋人山寺圖 ![]() 1947年作 滄浪漁笛圖 ![]() 1946年作 碧樹生云 ![]() 1945年作 山水圖 ![]() 1943年作 溪山訪友圖 ![]() 1943年作 閑吟策杖倚天風(fēng) ![]() 1944年作 秋江泛游 ![]() 1944年作 山水 ![]() 1945年作 擬北宋人畫 ![]() 江靜潮平圖 ![]() 黃山剪刀峰 ![]() 仿石濤山水 ![]() 村林煙暖 ![]() 1982年作 江南蔦亂草如茵 ![]() 1947年作 溪山蘭若圖 ![]() 1948年作 春山樓觀圖 ![]() 1949年作 江山無盡圖 ![]() 1948年作 舟閑詠白云 ![]() 1949年作 行舟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