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來源:陳允斌《吃法決定活法》)
【1】
一年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代表一個季節(jié)的開始。 在四立之中,立秋所代表的換季最容易被人忽視。 每年的立秋是在八月的7號到9號之間,此時天氣依然很熱。許多人還習(xí)慣照著夏天的活法過日子,喝冷飲,吹空調(diào),吃冰西瓜…… 等到九月十月天氣漸冷,毛病就出來了,有人拉肚子,有人咳嗽,有人發(fā)胖,有人感覺身上沒力氣。這都是“秋行夏令”的結(jié)果。
【2】 立秋之后,我們要做兩個很重要的養(yǎng)生功課:一是祛濕,二是補氣。 立秋時必須得補一補,冬天才好過,不容易怕冷,也不容易生病。 立秋又不能一味的補。因為雖然秋天來了,但長夏仍在,暑濕更重。
荷葉茶解暑祛濕,又能升舉清陽 ,這個月要多喝一點。 
點擊閱讀 四款荷葉瘦身茶
【3】 每一年我都會推薦大家在三伏天喝黃芪粥補氣。立秋之后進入三伏的后半段,更是要堅持喝。 黃芪,有點偏溫性,春天喝會讓人上火。而在三伏天和立秋后的長夏,大多數(shù)人都可以用,這是可以放心用黃芪的好時候。

黃芪煮粥味道也不錯,有淡淡的甘味和豆?jié){的香味,全家人都能喝。 黃芪粥雖然帶甜味,對糖尿病人卻很適宜,還有降血糖的作用。 黃芪配上茯苓,可以增強健脾胃、祛濕的效果,對于氣虛肥胖的人還可以減肥。 黃芪茯苓粥
原料(2人份) 黃芪片60克、茯苓30克、大米100克 做法:黃芪和茯苓泡軟,加米和水粥。食用時將黃芪藥渣撈出不要。 
功效:
降血壓,防治中風(fēng)和高血壓。 固表止汗,增強抵抗力,預(yù)防感冒。 促使皮膚瘡瘍中的膿毒排出。 促進手術(shù)后傷口的愈合。 健脾益氣,適合慢性?。ǜ哐獕?、糖尿病、慢性腎炎等)體虛人進補,以及大病初愈的調(diào)養(yǎng)。 調(diào)理氣虛型肥胖(一動就愛出汗,上樓氣喘吁吁,腹部雖然胖但一按能按下去,肉是松軟的)。
允斌叮囑: 感冒咳嗽痰多不可喝黃芪粥,否則易將病邪封在體內(nèi)不能宣泄出去。 凡是外感病邪,有急性癥狀時都不宜補,而是應(yīng)該吃發(fā)散的食物。比如風(fēng)寒感冒時喝姜湯將表邪發(fā)散掉。 長期待在空調(diào)房間的人,吃黃芪之前最好先喝幾天姜棗茶散散寒(經(jīng)常接觸空調(diào)冷氣的人,姜棗茶不能停。) 血虛的人,喝黃芪可能虛不受補,可以與梅子湯同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