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內容,來自徐文兵先生的《飲食滋味》。在昨天的內容里,我們共同學習了在燉不同的肉時需要用到的一些香辛料,除了可以使肉更美味之外,這些“肉藥”還能夠制約肉類本身的偏性,讓我們的所食所飲保持一個陰陽平衡的狀態(tài)。 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身體問題、制約食材偏性的香辛料呢? 帶著這個問題,讓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 蜀椒:能排導致肚子絞痛的寒 蜀椒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花椒,四川出產的花椒(蜀椒)味道極其麻,甚至在吃完了、麻的感覺過去之后,還能引起神經暫時性的麻痹。這就是為什么在生活中,有的人牙疼時咬一顆蜀椒就不會疼了的原因。 蜀椒 我們平時所見的花椒一般都是紅色或者是紫紅色的,而蜀椒偏黑、偏綠——開始是偏綠的,放的時間久了就變成偏黑的了。 花椒怎么吃呢?應該是直接搗成末,做成花椒粉撒著吃?;蛘咧苯釉谟屠镞^一下,然后取花椒油來吃。 中醫(yī)有個方子叫大建中湯,是用于治療受了寒之后肚子絞痛的患者的。大建中湯的主藥就是蜀椒,在《傷寒論》的方子里面,用了蜀椒。因為蜀椒是瀉脾胃的,要護脾胃,就要用飴糖和白蜜。這個方子能治療受了寒以后引起的肚子絞痛、腸子絞痛,以及寒氣入腹、入脾之后劇烈疼痛的癥狀,效果很好。 所以我們要防患于未然的話,就要在我們吃的那些食物的上面,撒點兒花椒,或者在烹調的時候加點花椒,這樣就可以避免出現受寒絞痛的現象了 白胡椒能散寒,黑胡椒化陰濁 胡椒,中醫(yī)把它稱作白古月,其實就是白胡椒,西方人吃的還有一種叫黑胡椒。 白胡椒 我們常吃的酸辣湯里面就用到了白胡椒,白胡椒走表,吃了之后就出汗。如果我們在外面受寒了,著涼了,有惡心、想吐的癥狀,要熬碗姜湯喝;但如果感覺被拘束、被捆綁,身上還發(fā)涼,就要熬碗酸辣湯。放點醋,加點白胡椒,還要記得白胡椒要在最后放。因為如果把白胡椒放在鍋里面煮一段時同,味道就全沒了。 黑胡椒的發(fā)散性不如白胡椒強,但是它化陰濁的能力非常好。西方人吃煎雞蛋跟我們不一樣,他們吃的都是半熟的、蛋黃能流動的煎蛋。這是因為他們吃的時候,會在上面撒點兒黑胡椒,可以化解雞蛋黃的陰濁之氣,讓人吃了之后更容易消化。 我之前碰到一些病人,吃不了胡椒,于是我就把它們研成粉末,做成膠囊,這樣他們就可以接受了。他們之所以不吃是因為不喜歡那種口感;如果研成粉末,做成膠囊就可以省去嚼這一道程序,讓它們直接入胃。 這幾種椒如果和肉豆蔻、草豆蔻,蓽茇、草果、香葉對比的話,就像是用刺刀和拳頭在進行比較,所以這幾種椒要慎用。當然,如果使用合適的話,能幫人解決很大的問題。 芥末:專消痰核 芥是中國出產的藥,它的根磨成末,是黃色的,叫芥末,它結的子叫白芥子;而日本人的芥末是山葵,是綠色的。 山葵對水土的要求特別高,需要特別干凈的水才能生長,樣子長得眼我們吃的小萵筍一樣。中國的芥末是黃色的,日本的芥末是綠色的,但效果是一樣的。 白芥子 芥末有什么作用呢?有句話叫“芥末辣得鬼抽筋”。所以芥末可以極大地震動人體三焦和心包,動的是人的神經。而且白芥子這株藥,專門化皮內膜外之痰。我們身上長的脂肪瘤、纖維瘤,其實就是不化的、陰寒的痰,中醫(yī)稱之為痰核。 所以對于那些身上長痰核的患者,我就跟他們說:“第一,別喝冷飲了;第二,少吃點兒豬肉,少吃點兒水果。”然后我會再給他們配點化痰、散結的藥,里面就有白芥子。白芥子、橘核、橘絡,還有絲瓜的瓜瓤,這些都是很好的化痰藥。 白芥子用量也不能太大,因為它的性質特別熱。中醫(yī)里有個方子叫陽和湯,專門治療寒毒深入到骨頭里面的癥狀,里面就用了白芥子、麻黃還有炮姜。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樣。 晚安,明天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