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代魏征曾經(jīng)給李世民提出一個用人選人方面的基本建議:「貴則觀其所舉,富則觀其所養(yǎng),居則觀其所好,習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這個重要的建議,源自《呂氏春秋》,里面總結了古代的識人術,就是「八觀」。 觀察人在不同境遇中的行為,推斷人的內(nèi)心世界,看出一個人的本質。 一、通則觀其所禮 一個人發(fā)達了,要看他是否還謙虛有禮、待人溫和、遵守規(guī)則。 《論語·學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一個人貧賤的時候,守禮很多時候是要自我克制、自保,但當他富貴的時候,很多人就會驕縱起來,驕奢淫逸,往往會蔑視禮法。所以,我們看富貴顯達的人,只要看他是不是謙虛有禮、待人溫和、遵守規(guī)則就夠了。 二、貴則觀其所進 一個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薦什么人。他提拔什么樣的人,他就是什么樣的人。 地位顯貴要觀察他所舉薦的人,就是說在家時看他是否親近親友,有沒有仁愛、慈善之心;在他做高官的時候看他推舉的人是人才還是小人。以此足以判斷出這個人是什么貨色。 三、富則觀其所養(yǎng) 一個人有錢了,要看他怎么花錢,給誰花,都花在什么地方。 一個人有錢,看他有沒有供養(yǎng)父母。很多買了好幾棟房子,卻讓父母住在破房子里,這種人都是愛慕虛榮的人,決定不能用,也不能夠深交。 四、聽則觀其所行 聽完一個人的話,要看他是不是那樣去做的,不怕說不到,就怕知易行難。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們周游列國,從陳國逃往蔡國后,也沒得到蔡君的重用,常發(fā)「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感慨,一天發(fā)現(xiàn)弟子宰予中午還在睡大覺,氣得說宰予是朽木不可雕,弟子們趕緊來安慰孔子,孔子說今后聽其言而觀其行,好自為之。 五、止則觀其所好 通過一個人的愛好,能看出這個人的品質。 這句話尤為重要,是指在沒有人監(jiān)督你的時候,能不能夠把持住自己,約束自己的身心,也即道家慎獨的功夫。 六、習則觀其所言 人的言辭往往流露了一個人的本性,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話方式,從說話方式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特點。 通過言談舉止來分析一個人是一個最直接也最經(jīng)濟的辦法,但這也是一種復雜的藝術。孟子說:錯誤的言辭,我知道它差錯在何處,不正當?shù)脑挘抑浪畴x在何處,躲躲閃閃的話,我知道它理屈在何處。這里面蘊含著很大的學問。 七、窮則觀其所不受 這是指一個人窮困潦倒的時候,是否貪圖不當?shù)睦妫鹑〔涣x之財。 這是衡量一個人做事能否突破底線的一種狀態(tài)。人窮,不得志沒關系,不占小便宜,這樣的人才會有大出息。 八、賤則觀其所不為 人的地位低,沒有人脈,沒有錢財,這都不重要。 關鍵是要有做人的原則,不能為了擺脫貧賤,為了往上爬就無所不為,甚至無惡不作?!妇庸谈F,小人窮斯濫矣。」小人、沒出息的人面對困境往往失去原則,而一個有德行的人,則會堅持自己做人的原則。 |
|
|
來自: 春風秋水501006 > 《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