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貧女》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這首詩以語意雙關,含蘊豐富而為人傳誦。全篇都是一個未嫁貧女的獨白,傾訴她抑郁惆悵的心情,而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懷才不遇,寄人籬下的感恨。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首聯(lián)是說,貧家的女兒不識綺羅的芳香,想托個良媒說親更感到悲傷。
主人公的獨白從姑娘們的家?!轮勂?,說自己生在蓬門陋戶,自幼粗布衣裳,從未有綾羅綢緞沾身。開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這是一位純潔樸實的女子。因為貧窮,雖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卻總不見媒人前來問津。拋開女兒家的羞怯矜持,請人去做媒吧——可是每當生出此種念頭,便不由加倍的傷感。這又是為什么呢?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鳖h聯(lián)是說,誰能愛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調?卻都喜歡時下正流行的儉妝。
從客觀上看,人們競相追求表面的時髦新潮,沒有人來欣賞我的高尚的情操。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鳖i聯(lián)是說,敢夸十指靈巧針線做得精美,決不天天描眉與人爭短比長。
就主觀而論,我所自恃的是有一雙靈巧的雙手,有一手好的針線活,敢在人前夸口;在打扮方面,決不迎合流俗,把兩條眉毛畫的長長的去同別人爭妍斗麗。這樣的世態(tài)人情,這樣的操守格調,正是不合時宜,曲高和寡,縱使良媒能托也是佳偶難覓??!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蔽猜?lián)是說,深恨年年手里拿著金線刺繡,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個人的親事茫然無望,卻要每天壓線刺繡,不停的為別人做出嫁的衣裳!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一針一針針針刺痛著自己傷痕累累的心靈。
獨白到此戛然而止,女主人公憂郁神傷的形象默然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詩人刻畫貧女形象,是把她放在與社會環(huán)境的矛盾沖突中,通過獨白揭示她內心的痛苦。語言沒有典故,不用比擬。全是出自貧家女兒的又細膩又爽利、富有個性的語言,毫無遮掩地傾訴心底的衷曲。從家庭境況談到自己的心事,從社會風氣談到個人的志趣,有自傷自嘆,也有自矜自持,最后終于突破抑郁和窒息的重壓。呼出那“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慨嘆。這最后一呼,以其廣泛深刻的內涵,濃厚的生活哲理,使全詩蘊有更大的社會意義。
清沈德潛說這首詩“語語為貧士寫照”(《唐詩別裁集》卷十六),說出了這首詩的比興意義。在詩中,良媒不問蓬門之女,寄托著寒士出身貧賤,舉薦無人的苦悶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長,隱喻著寒士內美修能,超凡脫俗的孤高情調;“誰愛風流高格調”,儼然是文人們獨清獨醒的寂寞口吻;“為他人作嫁衣裳”,則令人想到那些終年為上司主捉刀獻策,自己卻久屈下僚的讀書人——或許就是詩人的自嘆吧?詩情哀怨沉痛,反映了封建社會貧寒士人不為世用的憤懣和不平。
附錄《貧女》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譯文
注釋 名家點評 《鑒誡錄》:李山甫有《詠貧女》,天下稱奇,秦韜玉之詩意轉殊妙。 《瀛奎律髓》:此詩世人盛傳誦之。 《唐詩鼓吹注解大全》:此韜玉傷時未遇,托貧女以自況也。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晉羅友好學,醒溫雖以才遇之,許而不用。人有得郡者,溫為席送別,羅友后至。溫問之,對曰:“旦出,逢一鬼揶揄云:‘我見汝送人,不見人送汝?!瘧M怖卻回,不覺淹緩?!睖匦睦ⅲ煲詾橄尻柺?。羅之語,其即“為他人作嫁衣裳”之謂乎?衡文者聞是詩,亦有淹沒賢才之愧否?此傷時未遇,而托“貧女”以自況也。首聯(lián)喻己素貧賤,不托薦以求進。次聯(lián)喻有才德者,見棄于世。二句一氣讀下,若謂此俱好修容者,誰人能憐取儉飾之士也。第五句見不以才夸人。六句見不以德自驕。末傷己少有著述措置,徒供藉人作進階耳。 《唐律偶評》:有人畫眉,則已嫁之婦也,反醒“女”字,詩律精密,上句亦用纖纖女手也。此即所謂貧女難嫁也,卻不便自說要嫁人,結句借他人說,極巧。 《載酒園詩話又編》:秦韜玉詩無足言,獨《貧女》篇遂為古今口古?!翱嗪弈昴陦航鹁€,為他人作嫁衣裳”,讀之輒為短氣,不減江州夜月、商婦琵琶也。 《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此蓋自傷不遇而托言也。貧士貧女,古今一轍,仕路無媒,何由自拔,所從來久矣。 《唐詩成法》:格調既高,所以不遇良媒;梳妝之儉,以其生長蓬門:(三四)分承一二。五六自傷。七結五,八結六。六句皆平頭,是一病。有托而言,通首靈動,結好,遂成故事。 《唐詩別裁》:語語為貧士寫照。 《瀛奎律髓匯評》:馮班:托興可哀。何義門:高髻險妝,見《唐書·車服志》。此句就他人一面說。紀昀:格調太卑。 《詩境淺說》:此篇語語皆貧女自傷,而實為貧士不遇者,寫牢愁抑塞之懷。首二句言生長蓬門,青裙椎髻,從不知羅綺之妍華,以待字之年,將托良媒以通辭,料無嘉耦,只益?zhèn)摹H闹^自抱高世之格,甘棄鉛華,不知者翻憐我梳妝之儉陋也。五六謂以藝而論,則十指神針,未輸薛女;以色而論,則雙眉遠翠,不讓文君,而藐姑獨處,從不向采芳女伴夸絕藝而競新妝。末句言季女斯饑,固自安命薄。所恨者年年辛苦徒為新嫁娘費金線之功,人孰無情,誰能遣此耶!孟郊詩“坐甘冰抱晚,永謝酒懷春”,“冰抱”為難堪之境,而棲遲至晚,枯坐自甘;“酒懷”喻聲利之場,乃春色雖多,孤蹤永謝。與《貧女》詩意境相似,而以五言雋永出之,彌覺有味。老友章霜根翁最喜誦之。 作者簡介 秦韜玉 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陜西西安市)人,或云郃陽(今陜西合陽)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為左軍軍將。少有詞藻,工歌吟,卻累舉不第,后諂附當時有權勢的宦官田令孜,充當幕僚,官丞郎,判鹽鐵。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后,韜玉從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賜進士及第,編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為工部侍郎、神策軍判官。時人戲為“巧宦”,后不知所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