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最近,攏共沒纏綿幾日的梅雨在傍晚一場場的雷陣雨中匆匆謝幕。梅雨期的結束,迎來“三伏天”,意味著盛夏真正開始。江南將進入“燒烤模式”和“蒸煮模式”,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溫。 小暑有三候: 一候溫風至;小暑時節(jié),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東漢王粲的《大暑賦》中有“熹潤土之溽暑,扇溫風而至興”之句。 二候蟋蟀居宇;蟋蟀此時還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飛,農(nóng)歷七月后才出穴,活躍草叢間求偶,到八月天涼會聚到院中,天越?jīng)鲭x人越近?!对娊?jīng)·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蔽闹兴f的八月即是夏歷的六月,即小暑節(jié)氣的時候,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 三候鷹始鷙。在小暑節(jié)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唐詩《小暑六月節(jié)》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鷹鹯新習學,蟋蟀莫相催?!迸c小暑三候遙相呼應。 伏日祭祀 伏日,古人說:伏是“隱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遠在先秦已見著錄。 古書上說,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炎帝傳說是太陽神,祝融則是炎帝玄孫火神。傳說炎帝叫太陽發(fā)出足夠的光和熱,使五谷孕育生長,從此人類不愁衣食。 人們?yōu)榱烁兄x他的功德,便在最熱的時候紀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傳說。 晴日晾曬 梅雨,又稱“霉雨”,陰濕了許久的天氣,家里的物件需要除濕。小暑時節(jié),各家各戶都有晾曬衣物、器具、書籍的風俗。 小時候,常見全家動員,將衣服、棉被、鞋子、首飾、箱籠等拿到曬坪上暴曬,用夏日的陽光曬死隱藏的蟲蟻。曬一兩小時后,要翻轉再曬,然后搬回廳堂內涼一下,疊好后再放入箱籠。 “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毙∈钣卸酂?,看陸游這句詩便知。不過,小暑也是個碩果累累的日子。 食新 舊時有小暑“食新”迎豐收的習俗,小暑過后,農(nóng)民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好飯后,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還可以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再搭配新上市的蔬菜。 絲瓜 農(nóng)諺“小暑小禾黃”,這時節(jié)是一期稻作黃熟期,此時也是瓜農(nóng)們忙著采收絲瓜的時節(jié)。黃花也可以入菜、截斷藤莖滴出的透明汁液是美容的絲瓜露,菜瓜是暑夏的經(jīng)典深綠。宋人曾詠絲瓜“黃花褪束綠身長,白結絲包困曉霜,虛瘦得來成一捻,剛偎人面染脂香”。 鱔魚 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參”。因小暑時節(jié)的鱔魚鮮嫩而有營養(yǎng)。黃鱔生長在水岸泥窟之中,最滋補、最味美的莫屬小暑前后一個月的夏鱔魚。 木瓜 木瓜在小暑前后果實成熟。天氣炎熱,人也跟著心煩氣躁,未熟的青木瓜,則別具風味,脆脆爽爽、涼爽開胃。 吃藕
小暑有個小名兒——吃藕節(jié)。因為正逢每年新藕入市,清脆可口,鮮美十分,自古代起,小暑吃藕就已是廣為流傳的民俗。到了清代,蓮藕更是被欽定為節(jié)氣御供。 藕的意頭很好,既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同時又有成雙成對、佳偶天成的美好希冀在其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