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宋元戰(zhàn)爭系列之三:從襄樊戰(zhàn)役到臨安失守

 陸一2 2018-06-29
 
 

        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忽必烈根據之前制定的攻宋戰(zhàn)略、參考了前南宋降將劉整的提議,決意傾全力進攻南宋重鎮(zhèn)襄陽、樊城,宋蒙之間的第二次戰(zhàn)略決戰(zhàn)在襄樊地區(qū)爆發(fā)。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終于來臨了,在南宋政權生死攸關的當頭,宋蒙雙方是怎樣行動的?請看下文為您一一道來。

1、戰(zhàn)云又起

        前文介紹過蒙哥的第一次攻宋無果而終以及隨后蒙古戰(zhàn)略的調整,到忽必烈正式即位之后,蒙古方面又開始加緊對南宋攻勢的籌劃工作。蒙古將領郭侃首先上疏提議“宋據東南,以吳越為家,其要地,則荊襄地區(qū)而已。今日之計,當先取襄陽,彼揚廬諸城,彈丸地耳,置之勿顧,而直趨臨安,迅雷不及掩耳,江淮、巴蜀不攻自平。”(這位郭侃有人聲稱是金庸小說中郭靖的原型)1265年,另一位將領劉整也上疏進言,提出了統一中國的構想:“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為正統。圣朝有天下七八,何置一隅不問,而自棄正統邪?!?/span>到1267年,忽必烈最終接受了劉整提出的“攻蜀不若攻襄,無襄則無淮,無淮則江南可唾手下也”的戰(zhàn)略構想,決意以漢水流域的襄樊地區(qū)為突破口,派大軍南下發(fā)動對南宋的全面戰(zhàn)爭。首當其沖的圍繞襄陽、樊城展開的長時間爭奪戰(zhàn)隨即開始。

        襄樊地區(qū)有襄陽、樊城兩個城池,其地為于漢江中游,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蹲x史方輿紀要》有言:“湖廣之形勝,在武昌乎?在襄陽乎?在荊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以東南言之,則重在武昌;以湖廣言之,則重在荊州……何言乎重在襄陽也?夫襄陽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東南。東南得之,亦可以圖西北者也。”這一段話就著重強調了襄陽地區(qū)對于東南地區(qū)乃至整個國家的重要性。然而,南宋方面一開始并沒有注意到襄陽的重要意義,以至于在1238年孟珙收復襄樊地區(qū)后,朝廷甚至一度“棄之不顧”,沒有經營襄陽的打算。直到李曾伯上任時,南宋政權才開始有意識地加強襄陽地區(qū)戰(zhàn)備建設,但是不久后隨著李曾伯的辭官,這些準備工作又停滯下來了。等到南宋軍民察覺襄陽乃生死攸關之地時,襄樊早已陷入蒙古的重重包圍之中。

襄陽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圖源知乎馬伯庸)

        不過蒙古軍隊的包圍封鎖在一開始其實是不嚴密的,由于襄樊地處南方多雨之地,每年春夏梅雨之際,漢江水位上漲時,南宋水軍仍然可以發(fā)揮優(yōu)勢,突破蒙古包圍,將補給源源不斷地運入城中支援戰(zhàn)斗。1269年,宋沿江制置副使夏貴“率眾援襄樊,乘春水漲,輕兵部糧至襄陽城下,懼蒙古軍掩襲,與呂文煥交語而還。”援軍趁著漢江漲水的時機,成功的為襄陽補給糧草,但是只能與守將簡單交談也體現出破防的不易。這一事件也讓蒙古方面非常震驚,張弘范建言“國家取襄陽,為延久之計者,所以重人命而欲其自斃也。然夏貴乘江漲送衣糧入城,我?guī)熥?,無御之者。而其境南接江陵、歸、峽,商販行旅士卒絡繹不絕,寧有自斃之時乎?宜城萬山以斷其西,柵灌子灘以絕其東,則庶幾速斃之道也。”蒙古軍隊開始大力發(fā)展水軍,意圖封鎖漢江,徹底切斷襄樊地區(qū)與外界的聯系。1270年年底,張弘范再次向史天澤提出了一樣的建議,史天澤最終采納建議,將張弘范部遷至萬山鹿門,徹底切斷了南宋軍隊向襄樊運糧的通道。

        盡管蒙古軍隊雙管齊下加強對襄樊的圍困,但是由于襄樊依山傍水、地形復雜、易守難攻的特點,還是無法完全斷絕兩城與外界聯系,南宋水軍也繼續(xù)沿江與蒙古軍隊交戰(zhàn)。就這樣年復一年,蒙古軍隊變成了元軍,一步步蠶食襄樊周邊的宋軍據點,逐步縮小包圍圈,而宋軍則干脆退入城中閉關死守,再加上兩城可以在戰(zhàn)斗中相互呼應,元軍無論是想要強行進攻還是困死宋軍都非易事。同時,長時間的圍困對蒙古自身的損耗也非常大“以國家每歲經費計之,襄樊殆居其半。”如果再這么曠日持久下去,形勢將對蒙古非常不利,元軍迫切需要一個加快戰(zhàn)爭進程的有利措施。

        蒙古方面正處于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然而南宋方面卻更加被動。且不論之前南宋對襄陽戰(zhàn)略意義的輕視導致的戰(zhàn)備工作不到位,就算是大敵當前的情況下,南宋朝野上下仍然不能團結起來共赴國難,甚至還有意無意地給前線制造麻煩。首先是宋度宗本人就是一個“混蛋”,將朝政全部交給賈似道處理,自己卻整天荒淫無度;而賈似道本人雖然在鄂州之戰(zhàn)中立下大功,但十多年后他本人也迅速膨脹,居功自傲,朝政處于一片混亂中;其次,南宋前線作戰(zhàn)的將領之間也是問題不斷,襄樊守將呂文煥為了阻止與自己有仇的將領高達入城支援,不惜向朝廷謊報大捷讓朝廷撤回增援,以至于錯過了最后獲得支援的機會,另一位大將范文虎在增援路上還在游山玩水,尋歡作樂,全然不顧戰(zhàn)局的極度惡化;最后,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早在宋理宗時期中央強行收回邊將的財政權,將可以充作國防經費的茶利回收中央,導致各地方財政入不敷出,中央又沒有辦法提供足夠的轉移支付,用于地方國防建設的開支捉襟見肘,更要命的是,由于中央政策的變化,荊湖地區(qū)原本繁榮的茶葉貿易迅速衰弱,1259年鄂州之戰(zhàn)時茶商還可以為宋軍提供大量軍糧,到1268年襄樊之圍時卻應者了了。事實上,到1273年前后,襄樊地區(qū)對于南宋而言已經是一個“知其不可守而非守之”的死地,能堅持多久,完全取決于城防的堅固程度與對手的戰(zhàn)術了。

2、元軍“大殺器”的使用與襄樊之戰(zhàn)的結束

         元世祖忽必烈清楚的意識到必須盡快拿下襄樊地區(qū),否則久拖生變,必然對己不利。因此他決定在襄樊戰(zhàn)場使用元軍從西域獲得的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回回炮投入戰(zhàn)斗,希望可以成為克敵制勝的獨門利器。

        其實在此之前圍攻的元軍就已經使用炮具攻擊襄樊二城,但是襄樊作為戰(zhàn)略要地,其城防建設也屬于南宋的最高水平。南宋陳規(guī)所著的《守城錄》就提出了應對火炮的措施:將傳統的女頭墻改為平頭墻,也就是將齒垛型改為相連的整體;同時為了觀望和射擊,在平頭墻上按一定間隔留出方空眼,排列呈“品”字型;這樣既提升了對士兵的防護,也加強了抗毀損能力。所以,一般的攻城炮具很難突破堅固無比的襄樊城防。

        于是忽必烈自然想到了利用性能更強的回回炮加入作戰(zhàn)以打破僵局,阿老瓦丁、亦思馬因等回回造炮技師隨后被召入京師,針對襄樊地區(qū)特別是襄陽城“三面環(huán)水,一面靠山,城兼水寬,易守難攻”對火炮威力要求更高的特點研發(fā)適合的強力拋石器,也就是回回炮。不久,兩人成功制成并且實驗了新式的回回炮,顯示出強大的威力,忽必烈隨即命令將其投入襄樊前線使用,并且迅速在軍隊中推廣開來。

        回回炮首先面對的是漢江北岸,防御相對薄弱的樊城。此時襄樊地區(qū)德高望重的老將呂文德已經在兩年前也就是1269年年底病故,樊城宋軍與襄陽宋軍之間唯一的聯絡通道浮橋也被元軍焚毀,之前曾經成功破圍為襄陽提供補給的夏貴再次增援襄陽也被擊退,襄樊、尤其是樊城已經是危在旦夕。1272年底,回回炮運抵樊城前線,但是戰(zhàn)斗過程仍然不順利。由于回回炮使用前必須要進行架設,但是城內宋軍集中攻擊,劉整說“授軍二百,令世昌立炮簾于樊城馬墻外,夜大雪,城中矢石如雨,軍校多死傷,達旦而炮簾立”。不過城內宋軍兵力有限,也沒有意識到回回炮的強大威力,沒有成功阻止回回炮據點的建成,也就錯失了繼續(xù)戰(zhàn)斗的可能性?;鼗嘏谝患茉O好,就在戰(zhàn)斗中發(fā)揮巨大作用,其超遠的射程和巨大的破壞力,使膠著已久的戰(zhàn)局被迅速打破。宋軍在樊城的城墻,以及仿照鄂州之戰(zhàn)架設的柵欄被相繼摧毀,元軍又經過14個晝夜激戰(zhàn)終于從城東北角突破,于1273年正月徹底占領了樊城。樊城守軍面對回回炮的巨大威力仍然堅持了14個晝夜,可見攻打樊城的艱難,但元軍如果沒有了回回炮的幫助,恐怕就不是幾個14天就能破城的。

        樊城被攻破后,回回炮被迅速運用于襄陽城的攻擊中。亦思馬因根據地勢,決定用回回炮攻擊襄陽城東南角樓,元軍總指揮阿里海牙也親臨前線指揮作戰(zhàn)。回回炮將150~300斤重的石塊投擲向宋軍陣地“機發(fā),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陷,入地七尺”,回回炮的駭人威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一炮擊其譙樓,聲如雷霆,震城中”。面對回回炮的勢不可擋,南宋將士的心理防線與襄陽城防一道崩潰了,許多將領紛紛主張投降;面對山窮水盡的局面,南宋襄陽守將呂文煥最終在1273年農歷2月以保證全城民眾安全的前提下獻城投降,持續(xù)5年的襄樊之戰(zhàn)徹底結束。

        襄樊之戰(zhàn)的結束,也意味著南宋政權的末日來臨了,東南已經無險可守,元軍將領阿里海牙隨即提出乘勝追擊,直搗臨安,眾將也表示贊同。1274年,忽必烈派左丞相伯顏率20萬大軍經過鄂州、湖口,向南宋首都臨安進軍。

滅宋大將伯顏


3、兵敗丁家洲與南宋投降

        1274年,已經攻克襄樊的元軍經過休整再次啟程,順漢江而下連克鄂州、黃州、安慶等長江沿岸重鎮(zhèn),在襄陽投降的呂文煥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元軍每到一地他就用自己的地位與聲望招降城內宋軍將領,南宋苦心經營的幾個重鎮(zhèn)就這樣相繼落入敵手。比如說之前曾讓忽必烈數月不克的鄂州城,這次才堅持數日就城破了。

        作為南宋朝廷此時的“棟梁”,自稱南宋“周公”的賈似道已經寢食難安了,之前他一直希望避免與元軍主力的決戰(zhàn),希望能“復制”襄樊的奇跡。然而戰(zhàn)況的極度惡化已經讓他再也無法逃避了,1274年年底,在朝野的一致要求下,丞相賈似道不得不率軍13萬人從臨安出發(fā),企圖阻擊順江而下的伯顏大軍。兩位丞相之間的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丁家洲之戰(zhàn)


       1275年農歷2月初,賈似道統領的13萬宋軍抵達蕪湖,此時伯顏大軍已經進入剛剛投降的安慶城,兩軍相距只有數百里。賈似道非但沒有積極備戰(zhàn),反而是主動遣返部分在淮右地區(qū)俘獲的元軍戰(zhàn)俘,還派出使臣前往安慶乞和,提出割讓長江以北的所有土地,希望元軍可以退兵北返。伯顏依據忽必烈的戰(zhàn)略部署斷然回絕了賈似道的乞求,并于2月初六離開安慶繼續(xù)沿江東進。直到此時,賈似道才徹底放棄了和談的妄想,緊急命令步軍指揮使孫虎臣率軍7萬列陣于丁家洲長江兩岸,命淮西制置使夏貴以戰(zhàn)艦2500艘橫亙于江中,自己親率后軍進抵魯港(蕪湖西南)阻擊元軍東進。

        賈似道這邊正在倉促應戰(zhàn),元軍那邊也不敢怠慢,因為伯顏很清楚這是與南宋軍隊最大規(guī)模的一場陣戰(zhàn),很可能也是最后的決戰(zhàn)了。2月16日,伯顏大軍抵達丁家洲附近與宋軍相隔數里,他遠眺宋軍陣勢,發(fā)現對方人多勢眾,意識到自己寡不敵眾只能以計謀取勝。伯顏首先召集將領,要求他們制作數十條大舟,在舟中堆滿柴草,并且放話稱要放火燒毀宋水軍戰(zhàn)艦。這下果然宋軍非常擔心,命令部隊晝夜不斷保持戒備,如此數日下來,宋軍士兵疲憊不堪。2月21日,伯顏認為時機已經成熟,隨即命令水、陸兩軍同時對宋軍發(fā)動攻擊,還使用巨炮轟擊宋軍孫虎臣部。元軍剛剛與宋軍交戰(zhàn),孫虎臣居然因為懼怕而丟下大軍獨自逃跑了,宋軍前沿的7萬大軍隨即潰??;與此同時,平章事阿術親自帶隊順江突入宋水軍艦隊中,宋水軍同樣陣腳大亂,之前兵敗鄂州的宋水軍指揮夏貴見戰(zhàn)況不利,擔心自己會被問責,再加上他本人其實不希望賈似道成功,看到岸上步軍潰敗后便不戰(zhàn)而走。至此,宋軍前軍潰敗,水軍逃跑,盡管魯港的賈似道后軍還沒有參加戰(zhàn)斗,丁家洲之戰(zhàn)宋軍慘敗已經無可挽回。

        賈似道早已沒有了鄂州之戰(zhàn)時的勇氣,面對危局他選擇了逃避,鳴金收兵后他本人也只身逃往揚州,不久便被罷官。宋后軍失去指揮后演變?yōu)橐粓龃筇油觯瑵④婍樈优?,元軍阿術命令部隊追擊150多里,南宋最后的精銳部隊就這樣徹底潰散,丟失了全部的糧草和輜重。3月,元軍繼續(xù)向長江下游前進,面對大軍壓境,建康(今南京)留守趙潛逃亡,部下徐王榮獻城投降。元軍繼而攻占建康周邊的瓜州、鎮(zhèn)江等地,并且包圍了南宋江淮重鎮(zhèn)揚州,建立了穩(wěn)固的南進基地。南宋朝廷緊急要求兩湖、四川、江西等地派軍勤王,然而其他地方尚且自顧無暇,根本抽不出兵力增援,最后只有江西文天祥、湖北張世杰和福建浙江的少量部隊趕到,對大局作用不大。

張世杰

        被圍揚州的淮東制置使李庭芝希望能打破包圍回撤臨安,于是與張世杰和張彥等將領協商共同組織焦山之戰(zhàn),突破元軍圍困。然而宋軍內部已經軍心渙散,不少將領甚至暗中與元軍接洽通氣,張彥更是遲遲不肯出兵支援,最終張世杰主力在焦山徹底潰敗,損失戰(zhàn)船700余艘,南宋軍隊的最后力量徹底喪失。南宋朝廷內部或主和,或主南逃,分崩離析,一籌莫展,南宋的滅亡已經迫在眉睫。1275年7月,忽必烈下定滅亡南宋的決心,命令伯顏率大軍直取臨安,伯顏受命后制定了“諸軍分三道,會于臨安”的戰(zhàn)略。11月,三路元軍分別由西路阿刺罕帶領蒙古騎兵出建康,趨向溧陽、安吉;東路由董文炳、張弘范率領,乘水師由江入海,向錢塘江口的海鹽前進;中路由伯顏親自指揮,出鎮(zhèn)江向常州、平江前進。

三路滅宋


       西路和東路元軍進展都比較順利,相繼控制了溧陽、安吉和海鹽。而中路軍卻遇到了常州守軍的頑強抗擊。11月16日伯顏抵達常州城下,招降未果后全面攻城,至11月18日常州城破,守城宋軍及其將領幾乎全部戰(zhàn)死。由于常州的抵抗,伯顏下令屠城以示報復和恐嚇,全城最后僅剩7人幸存。常州屠城后,整個江南為之震恐,無錫、平江兩地相繼投降,至1276年正月,三路元軍在臨安城下勝利會師。

        面對元軍的大軍壓境,南宋朝廷一片混亂,丞相陳宜中建議出海避難,文天祥、張世杰等人建議向南撤退繼續(xù)抵抗。宋廷既沒有兵力可以反抗,求和又被元軍拒絕,極端絕望的南宋朝廷最后只能選擇奉璽書向伯顏投降。1276年公歷2月4日,伯顏派遣董文炳、呂文煥、范文虎入城入城安撫百姓,嚴令部隊禁止燒殺搶掠,封閉倉庫,收繳南宋朝廷的財物、珍寶、器具,全部運往大都;伯顏隨后親自入城安置宋廷人員,將宋朝宗室包括宋帝趙顯、皇后、太皇太后等人員監(jiān)護啟程,一同北上大都。至此,臨安被元軍攻破,南宋朝廷滅亡。

4、戰(zhàn)爭的繼續(xù)

         盡管南宋朝廷在1276年2月投降元軍,但是朝中主戰(zhàn)派代表張世杰、文天祥仍然堅持抵抗。而南宋皇室也有部分人沒有放棄,他們臨安投降的前夜,在駙馬都督楊鎮(zhèn)、國舅楊亮節(jié)的護送下帶領南宋益王、廣王兩位王子暗中出城逃往浙江金華,為南宋政權保存了一絲血脈。隨后幾經輾轉來到溫州江心寺,與張世杰、文天祥等人匯合前往福州。1276年6月14日,張世杰、文天祥決定效仿高宗故事在福州擁戴益王稱帝,史稱宋端宗。

        南宋政權的抵抗還在延續(xù),而南下漂泊的小朝廷又將面對什么呢?


未完待續(xù)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