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來自浙江大學的一則消息引爆網(wǎng)絡,幾位浙大學子在中醫(yī)課上根據(jù)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的藥方,制作出了名為“孔圣枕中丹”的丹藥。據(jù)制藥學生介紹,這種丹藥主治讀書善忘,久服可變得更加聰明。一時之間網(wǎng)絡上議論紛紛,有人說是復原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也有人質(zhì)疑根據(jù)古代藥方制造的丹藥是否真正有效,更有人說這就是將中國古代荒誕不經(jīng)、害人不淺的煉丹術搬到了現(xiàn)在。那么,中國古代的煉丹術是什么樣子的呢? 若說到煉丹,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人更有發(fā)言權(quán)。從文獻的記載來看,中國人早在兩三千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已經(jīng)開始掌握煉制丹藥的方法,是當之無愧的煉丹術原創(chuàng)國。直到1000多年后的唐宋之際,這一神奇的“不傳之秘”才打破封禁,從中國經(jīng)由絲綢之路傳到了中亞,然后經(jīng)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眾所周知,作為自然科學基礎科學之一的化學,便是在歐洲中世紀煉丹術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雖說“煉丹學之于現(xiàn)代化學”就如同“采藥學之于現(xiàn)代植物學”,沒有人會認為煉丹、采藥直接誕生了化學、植物學,但論其淵源,自有其內(nèi)在的相通之處。所以,近代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等西方和中國學者承認:煉丹術是現(xiàn)代化學的根源之一,屬于地地道道的中國貨。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煉丹術作為現(xiàn)代化學先驅(qū)的地位倒也說得通。 唐代名醫(yī)孫思邈,被后人封為“藥王” 煉丹術的基本理論,主要來自于古代的仙人說和道家學說。中國能拿到煉丹術的“首本秘籍”,不僅僅是老天爺對中華民族勤勞和智慧的“獎勵”,還有一半功勞得歸于仙人“襄助”。這些原本逍遙自在、縹緲絕跡、幽隱于山林的神通人物,不僅僅被傳說為不死藥的創(chuàng)造者,也被當成了煉丹術的來源和一直以來的理論支柱。仙人和不死藥的傳說,為中國煉丹術誕生和發(fā)展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仙人同樣是徹徹底底的“中國制造”,若論其來源則是在史前時代,中華先民的智慧尚處于蒙昧之時,對于生活周遭的事物和自然現(xiàn)象尚未理解,便有了萬物有靈的觀念,產(chǎn)生神靈崇拜。自此之后,各路神仙紛紛在中華大地上扎下了根。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關仙人信仰開始大行其道。 孫思邈著《備急千金要方》 (也稱《千金要方》),該書作于公元652年,共30卷,收集藥方5300首,被譽為中國最早的臨床醫(yī)學百科全書 在古人的記載里,仙人有模有樣,他們都居住“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人跡罕至、云霧繚繞的名山之中。位于東海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數(shù)千年來一直是最著名的仙人居所,可見而不可入。山里是亭臺樓閣,雕欄玉砌,珍禽異獸遍地行走。仙人大多長得膚白貌美、風姿綽約、道骨仙風。飲食不同于俗人,不食五谷,就靠吸風飲露生存。平日出行的時候,他們或是騰云駕霧,或是駕馭飛龍,日行千里,遨游于四海之外。除了這些神通廣大之處,他們最令世人羨慕的一大本事就是長壽。成書于戰(zhàn)國時代的《山海經(jīng)》就有記載:在窮山的附近有一個軒轅國,其國民不長壽的也能活八百歲,長壽的能活到幾千歲;在“不死之山”的東側(cè),有“不死之民”能長壽不死。仙人為何長壽或是長生不老,秘訣就在于他們壟斷了一項稀缺資源——不死藥。
仙人居于深山、海外,來去無蹤,本不應為人所知,那他們又是如何令世人皆知,心生向往的呢?這就要“歸功”于神仙“代言人”——方士。方士源于古代的巫師,熟悉各種流傳下來的巫方,有知識、有文化,還有閑暇時間。再加上他們長期從事長壽煉養(yǎng)活動,鼓吹長生不老,深得社會上層的青睞,以至于常常被尊稱為神仙家。在這些方士的宣傳下,原本屬于想象中的仙人,被描述得有鼻子有眼,仙人之說在戰(zhàn)國時期很快流行開來。 《人物御龍帛畫》,戰(zhàn)國中期晚段,縱37.5厘米,橫28厘米,1973年湖南省長沙市子彈庫一號墓出土,現(xiàn)藏湖南省博物館。畫幅出土時平放在槨蓋板興棺材之間,應是引魂升天的銘旌,因年代久遠已呈棕黃色,描繪巫師乘龍升天的情景 方士通過“掌握”仙人信息獲得關注,但沒有壟斷就會競爭力不足,像大思想家莊子和文學家屈原這樣的人物對仙人的描述會更具影響力。為了進一步提高關注度,方士們借助仙人的金字招牌,大肆推廣獨門絕技——方術。在戰(zhàn)國時代,他們借用當時社會上最流行的鄒衍陰陽五行學說,使得仙人和方術很快成長為“方仙道”流派。 據(jù)《史記》記載,較早被仙人和不死藥的故事忽悠,然后派遣方士入海尋仙問藥的是靠近海邊的齊國,中招的乃是齊威王和光大“稷下學宮”的齊宣王。他們從燕、齊的方士口中聽說,在東海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居住有仙人,因服不死藥而長生不老。于是威、宣諸王紛紛派遣使者,入海赴三山尋仙,卻都是空手而歸。歸來眾人的說辭無一例外,均言船行海中,遠遠望去仙山如在云端,待靠近之時,才發(fā)現(xiàn)其位于水下。等船行至目的地時,突然之間風浪驟起,最終諸人也未能登山見到仙人。仙人和不死藥本是方士憑空捏造,自然是無法交差。但實際上是“海市蜃樓”現(xiàn)象的仙山,在眾人口中卻是言之鑿鑿、有模有樣,讓人相信仙人和不死藥確實存在,只不過天意弄人,緣分未到罷了,這也給后世君主留下了希望的種子。最著名的應該就是“略輸文采”的“秦皇漢武”。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先后被齊國方士徐福、燕國方士盧生用“尋仙三寶”——仙山、仙人、不死藥忽悠得暈頭轉(zhuǎn)向,之后的漢武帝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身邊的方士走馬燈似的輪換。
仙人和不死藥雖然讓方士們名利雙收,卻是把雙刃劍。他們編造的各種謊言終究有被戳穿的時候,惹惱了君主貴族的代價是極其慘烈的,而且海上尋仙活動也有風險,稍有不測便可能葬身魚腹。除了尋仙和不死藥,有必要開辟新的長生不老之路。于是乎,各路方士各顯神通,逐漸形成養(yǎng)生派、吐納派、服食派三大派系。前二者是通過自身修煉獲得長生力量,唯有服食派是借助“仙藥”來達到與天地同壽、日月齊光。加上神仙、不死藥的影響,這一派別最為流行,煉丹術也趁勢而起。 杭州胡慶余堂中藥博物館陳列的葛洪煉的丹藥及煉丹所用原料,葛洪為東晉著名煉丹家,他認為服食堅固、耐久的黃金可以煉人身體,令人不老不死 與全憑一張嘴忽悠的尋仙問藥不同,煉丹術具有很高的技術含量和完整的理論體系支撐。戰(zhàn)國時代,與時俱進的方士逐漸掌握了“兩大技術法寶”。第一件法寶是煉藥,最初的煉丹術受中醫(yī)煎草藥的啟發(fā),采用水法煉丹。第二件法寶是冶金,利用我國古代發(fā)達的冶金技術,通過熔爐內(nèi)的變化無窮,將丹砂冶煉成各種“仙藥”,用來治療疾病和延年益壽。到了漢代,方士又找到了“三大理論法寶”:黃老學說、讖緯之學、易學。 煉丹術如同試金石,將一些招搖撞騙的江湖騙子清理出方士隊伍,另一些方士則華麗升級為煉丹家。中國的煉丹術也分兩大派別:在丹釜中煉制自然界的金石礦物成為長生不老的金丹,是為外丹;以人體為鼎爐,用意念運轉(zhuǎn)周身的精氣神,在丹田中凝結(jié)為精神性的“長生不老金丹”,是為內(nèi)丹。外丹術除了服食的藥物,也可指點化成金的煉金術,本文主要指的是煉藥。 最初的煉丹術原材料主要是各種自然存在的動植物、礦物藥材,隨著冶金技術的發(fā)展,到了秦代就有了火法煉丹。
講到這里,有人不禁要問:古代的“仙丹”到底是如何制成的呢?由于各個煉丹家煉制丹藥的目的不同,原材料的來源也存在差異,煉丹的原理和技術方法亦是區(qū)別甚多,最后煉出來的丹藥五花八門,療效也是千差萬別。一般來說要經(jīng)過以下幾個步驟。 煉制“仙丹”的第一步是選擇原材料。煉丹的原材料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大凡丹砂、黃金、鉛、水銀、硝石、明礬、玉石、石英、石膏、云母、鹽、朱砂、芒硝、酒、醋、木炭、草木灰、靈芝、茯苓、五倍子、皂莢、動物血液、皮毛、貝殼、人尿液等等動物、植物、礦物皆有,最常用的主要有丹砂、黃金、銅、鉛、水銀、硫黃、雄黃、雌黃等。 丹砂(硫化汞)是煉丹最常用的材料。《史記》記載,公元前135年左右,齊國方士李少君在皇宮為尋仙問藥的發(fā)燒友漢武帝煉制丹藥。他采用的方法是用丹砂等藥材煉制成丹砂的精華——黃金,然后服用。至于為何是丹砂,主要在于它與血液的顏色相同,紅色的丹砂是血氣所化,代表著生命的不朽與永恒。天然的丹砂本來就有治病養(yǎng)生的功效,僅用水浸泡后飲用便能治療一些疾病。在自然界丹砂與黃金有共存的現(xiàn)象,因此就有人認為黃金是由丹砂變成。而且,紅色的丹砂加熱后可變出白色的水銀和硫黃,進一步加熱又可得到紅色的丹砂結(jié)晶,如此循環(huán)往復,完美地證明了“道”的永存。所以李少君等人視丹砂為“萬靈之主,造化之根,神明之府”。所以,丹砂就率先成了煉制“仙藥”的主角,并且給“煉丹術”冠了名。 江西省鷹潭市貴溪縣龍虎山道觀正一觀,道家天師張道陵曾在此煉丹 黃金不腐不朽,百煉不消,為萬物之寶。煉丹家根據(jù)“假外物以自堅”的原則,認為服食堅固、耐久的黃金可以延長壽命,也就是所謂“服金者壽如金,服玉行如玉”。東晉著名煉丹家葛洪在《抱樸子》中記載:“夫金丹之為物,燒之愈久,變化愈妙。黃金入火,百煉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此二物,煉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黃金貴重難求,所以不少煉丹家開始用銅來煉制人造黃金,也就是黃白物。 鉛為黑色,是混沌的象征,為變化之始,可生成各種顏色各異的化合物,被奉為“黃金之苗、五金之主”。汞(水銀)被古人認為是神奇的物質(zhì),是常溫下唯一的液態(tài)金屬,形狀如水似銀,遇火之后則消失于無形。鉛與汞常被用來合煉成大丹(鉛汞丹)。有“丹經(jīng)之祖”“萬古丹經(jīng)王”之稱的東漢著作《周易參同契》認為鉛汞為煉丹的根本。鉛與汞,一黑一白、一雌一雄、一陰一陽,二者的結(jié)合變化無窮,可產(chǎn)生世間萬物,自然可以煉制長生不老的仙藥。 硫黃為“四黃之最,七十二石之最”,可與其他物質(zhì)合煉,如與水銀煉成靈砂;也可用來與丹砂等物合制成藥;亦可點化金、銀、銅、鐵、鉛等。雄黃和雌黃與黃金顏色相似,變化多端,又有殺毒驅(qū)邪的功效,可用來煉制丹藥和點化金銀。
選擇好合適的原材料只是完成了煉丹的第一步,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二步就是要選擇合適設備、工具。首先就是要“作屋”,選擇合適的煉丹場所,按照一定尺寸建造高墻厚壁的房屋。這里的“屋”相當于現(xiàn)在的化學實驗室。煉丹最忌諱吵鬧和污穢的環(huán)境,所以需要尋找清凈無人之地。比如靠山臨水的懸崖之側(cè),人和動物都難以到達,就是比較理想的場所。一般認為,道教的十大洞天、七十二福地都是煉丹的絕佳場所。然后選擇山泉之處作為丹井,以作清洗藥物、丹鼎之用。 其次就是立壇。煉丹的爐灶不能放置于地面,需要建造土臺,一般是正方形的三層臺階,應天地人三才。壇上設置爐灶,壇下埋入丹砂二十四兩。爐旁邊插一把古劍,北面懸掛一面古鏡,用來鎮(zhèn)妖辟邪,護佑煉丹成功。立壇之時,也需要進行焚香請愿、請水、灑凈、蕩穢等儀式。 再次是安置爐灶和藥鼎。立壇完成后,便在頂部安置用來加熱的爐灶,爐灶中間開口放置藥鼎。藥鼎是泛稱,也就是現(xiàn)在的反應容器,形式多樣,有鼎、釜、瓦罐、竹筒等,甚至蛋殼也可以用來煉丹。煉藥之時爐灶內(nèi)部放置柴火,鼎內(nèi)則放置各種原材料。 煉制丹藥需選擇山泉之處作為丹井,以作清洗藥物、丹鼎之用。圖為浙江杭州寶石山老龍井,相傳葛洪在此結(jié)廬煉丹 接下來是藥鼎上設置升華器、蒸餾器。升華器就是反應容器上部的冷卻裝置,引導升華的氣體凝結(jié)成丹。煉丹用的蒸餾器與現(xiàn)代的蒸餾器差不多,主要用來蒸餾水銀。 將這些裝備設置完畢后,最后的工作就是用戎鹽、鹵鹽、礬石、牡蠣、赤石脂、滑石、胡粉等七種藥物或者其他物品制作成“六一泥”,涂抹到容器的對接之處用來密封,或者是涂抹在容器內(nèi)壁用來護壁、參與容器反應。除了這些設備,煉丹還需要搗碎藥物的研缽、裝有溶解液的華池、鐵鍋、銅盆、瓦罐、瓷瓶、秤等物件。
待萬事俱備之后,就可以開始煉制自己所需要的丹藥。出于“仙藥”煉制的復雜性和神圣性,煉制丹藥需要遵守嚴格的規(guī)則和程序。根據(jù)南宋吳侯所撰《丹房須知》,煉丹一般分為擇友、擇地、丹室、禁穢、丹井、合香、壇式、鼎器、泥法、用火、服食等步驟。擇友就是選擇煉丹之人,必須是志同道合的清高淡泊之輩。比如要煉長生丹,對煉丹之人的品德有很高的要求,必須行善積德、慈心于物、恕己及人、正直不阿,不得有惡心惡行等。由于煉丹與世隔絕、時間往往很長、有很高的失敗率,這就要求煉丹之人必須有一顆強大的內(nèi)心,能夠耐得住寂寞、孤獨,可以忍受失敗的挫折。道教茅山派的杰出代表、南朝時期的著名煉丹家陶弘景受梁武帝所托,煉制長生不老仙藥,二十多年失敗了六次,直到第七次才煉出“色如霜雪,服之體輕”的“九轉(zhuǎn)神丹”。除此之外,煉丹之人還得有強健的體魄和將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因為煉制過程中可能會產(chǎn)生毒氣等有毒物質(zhì)和發(fā)生其他事故,經(jīng)常煉丹之人,輕則牙齒、頭發(fā)脫落,手指發(fā)青、兩眼昏花,重則有可能為煉丹事業(yè)捐軀。像火藥的發(fā)明,就是煉丹過程中發(fā)生爆炸事故,最后煉丹家總結(jié)出了火藥的原始配方。 每一次煉丹,需要三個人共同協(xié)作,一個總攬全局,兩個助手一人分管丹爐,負責添置水火;另一人則負責輪陰陽、變造化,安排卦象進退。形象一點來說,煉丹三人組就如同太上老君和平頂山蓮花洞里的倆妖怪金角大王、銀角大王。 在煉丹之前,煉丹之人需要“凈身”,即齋戒百日、沐浴五香、更換服飾等,保證衣物和身心的潔凈,并且不能接觸污穢的東西。煉丹所用錢財也要來源正當合法,若是坑蒙拐騙、來歷不明,煉丹一定不會成功。為保守煉丹的秘密,還要歃血立誓,不得泄露任何機密。煉丹之時的規(guī)矩就更多更復雜了,具體的規(guī)定因人因事而異,比如不能跨井越灶、閑言碎語等。煉丹用火也須謹慎行事,根據(jù)丹藥的性質(zhì),燒火材料也要區(qū)分炭火、牛糞火、糠火等,用火也需要注意調(diào)節(jié),在不同的階段見機使用文火、武火、沐浴溫養(yǎng)之火、有歸爐封固之火等等。無論是取藥、開爐還是開鼎都要選擇良辰吉日,同樣要焚香沐浴,衣著整齊,恭請?zhí)熳鹕耢`等等。待取出丹藥服食之時,也得先設大祭,祭祀天、地、日、月、老子、山神等各路神仙。然后將丹藥投于深水之中,制作成丸后才可以服用。此外,還需要將具有針對性的符箓、咒語張貼在丹房周圍,或是刻在桃木板上,用來鎮(zhèn)鬼驅(qū)邪??偟膩碚f,從作屋、設壇到用火、服丹,整個過程都是非常復雜明細,禁忌很多,需虔誠信仰、謹小慎微。煉丹之人還要知識面極為駁雜,掌握天文、地理、藥物、術數(shù)等多種學科的知識。
自從煉丹術發(fā)明之后的一千多年,一代代煉丹家薪火相傳,煉制出無數(shù)的“靈丹妙藥”,一方面為道教和醫(yī)學的發(fā)展添磚加瓦,創(chuàng)造出不少有用的藥物惠及眾生,也有像火藥一樣意外改變世界的“偉大發(fā)明”,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它又對人的身體造成了極大損傷,其中不少怪誕學說和荒誕不經(jīng)之處貽害千年。大凡帶著服藥成仙、長生不老目的服食丹藥的人都被藥所誤,一個成仙的都沒有,因服藥中毒的卻是屢見不鮮,但是“視死如歸”的后來者卻如雨后春筍一般,一茬接一茬。那么到底這些仙丹有何神奇功效,讓人如此欲罷不能?我們不妨略微認識兩種丹藥,或許會找到答案。 歷來受煉丹家推崇的大還丹被視為大藥仙丹,傳說有返老還童、起死回生、長生不老的功效,實際上是煉丹合成的紅色丹砂。若是用入藥治病的丹砂煉制,只要服用得當,的確會有一些效果,潤肺止咳、清肝明目,還可以治療慢性精神疾病。但如果說是用鉛丹煉制,那這良藥大還丹就會變成毒藥丹,稍微過量便會鉛中毒難治。最可怕的是用汞丹煉制,便是劇毒毒藥,服用后中毒身死者甚多。原本指望長生不老的“仙藥”,最終成了“催命符”。 在所有丹藥中,排名第一的“仙藥”就是歷史上流傳最廣、服食人數(shù)最多的五石散,也稱寒食散。五石散據(jù)傳是西漢時期著名煉丹家、淮南王劉安從仙人八公手中獲得丹方,為丹砂、磁石、曾青、雄黃、白礬五種礦物煉制而成,服用后可長生不老,與仙人共居。在漢魏之際,五石散已經(jīng)流傳于世,最早服食和提倡的是三國時期玄學家、魏國人何晏。據(jù)記載,他容貌俊美、面容細膩潔白,魏明帝曹叡疑心他擦了厚厚的白粉,就故意在炎炎夏日請他吃熱湯面。結(jié)果何晏吃得大汗淋淋,不時用衣服擦拭,結(jié)果臉色是越來越白,于是便有了“傅粉何郎”的典故。事實上,他之所以這么白,是服用了五石散的藥物反應。他也時常在服用五石散后,喜形于色地告訴別人:吃了五石散,不僅可以治病,還可以讓人神清氣爽。有了這位“代言人”四處做廣告,名士大夫紛紛效仿,一時之間,服五石散成了社會潮流。 盛放丹砂的銀盒,現(xiàn)藏陜西歷史博物館。丹砂為天然的辰砂礦石,是唐代煉丹的常用藥物,丹家認為將煉丹原料盛放于金銀器皿中,會沾染金銀之氣,能鞏固和提高藥效,因此被放于有墨書標記的銀盒內(nèi) 眾所周知,五石散含有對人體有劇毒的砷化物砒霜,微量服用可以引導消化、促進血液循環(huán)、強健神經(jīng)、補虛壯陽,服用后,可以精神振作,血液加速循環(huán),身體發(fā)熱,就像喝醉了酒一樣,有些“飄飄欲仙”的感覺。對于何晏這樣生活腐敗、放縱聲色的紈绔子弟而言,五石散絕對是居家旅行的必備“良藥”。由于初服此藥容易嘗到甜頭,服食者很容易就會加大劑量,貪婪帶來的麻煩就接踵而至了。過量服用會導致砷中毒,外在的表現(xiàn)就是皮膚干燥起疹、生瘡潰爛,精神恍惚、心跳悸動、知覺失常。服藥還會造成消化功能的衰退,胃部疼痛難忍。若再加大劑量,就會造成急性中毒,昏迷不醒,最后心肌麻痹而亡。 魏晉名士輕裘緩帶、衣袍寬大、不著鞋履,看起來飄逸如仙,于是就有了“魏晉風度”的說法。事實上,這種打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服用五石散后砷中毒,身體發(fā)熱、皮膚潰爛,需要將毒性和熱量散發(fā)出去,名士的身體和內(nèi)心是頗為痛苦的,“魏晉風度”也沒那么風度。服藥后吃寒食、洗冷水浴、喝熱酒,喜外出游逛,為人狷狂等等看起來放浪不羈的行為實際上都是砷中毒所致。由于古人對五石散的毒性認識不夠,加之服散種種好處的誘惑,故而自魏晉至唐以來,五石散一直長盛不衰,喪命于其下的亡魂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西晉著名醫(yī)學家皇甫謐因服五石散致殘;曹魏時期著名地圖學家裴秀,就是在服食五石散后喝了冷酒而亡;晉哀帝司馬丕,也是服食五石散過量毒發(fā)身死。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晚年服食五石散雖未致死,但卻因中毒導致性格大變,剛愎自用、猜忌多疑、經(jīng)常誅殺大臣,最后落得個被皇次子拓跋紹刺殺身死的下場。直到唐代名醫(yī)孫思邈更換配方,重新制造“五石更生散”后,這一殘害眾生五六百年的毒藥才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中國煉丹和服丹的興衰,始終伴隨著仙人和不死藥的神秘傳說,人性的貪婪和畸形的追求,荒誕不經(jīng)的宗教迷信,可謂貽害不淺??陀^上來說,煉丹術能延續(xù)一千多年,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那就是煉丹本身和藥物所存在的科學性和實用性。煉丹的過程包含一定的科學成分,嚴謹?shù)漠敶t(yī)學也證明某些礦石藥的“仙丹”,包含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確有一些效果,或能為今天的醫(yī)學發(fā)展帶來一些啟發(fā)。但復原坑人千余年,連老祖宗都認為不靠譜的煉丹術和藥方,作為動手實踐,玩玩可以,對于連煉丹家孫思邈都說不清楚的“聰明藥”的藥效,當真你就輸了。 參考文獻: 蒙紹榮、張興強:《歷史上的煉丹術》 張覺人:《中國煉丹術與丹藥》
長按圖片,支持國歷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