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03真理無法被追求

 太陽當空照917 2018-05-02
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三日
譯文:

  拒絕事情的真實存在就是錯過它們的真實存在;斷言事情的空就是再度錯過它們的真實存在。你越是去談論和思考它,你就越遠離真理而誤入歧途。如果你能夠停止談論、停止思考,那么就沒有什么東西是你不能夠知道的。

原文:

  遣有沒有,從空背空。多言多慮,轉(zhuǎn)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

  真實的存在總是在靠近你的心、靠近你的眼睛、靠近你的手的地方等著。你可以碰觸到它、你可以感覺到它、你可以經(jīng)驗到它,但是你不能夠思考它??词强赡艿?、感覺是可能的、碰觸是可能的,但思考是不可能的。

  試著去了解思考的本質(zhì),思考總是「關于」什么,它從來不是直接的。你可以看到真實的存在,但是你只能夠思考 「關于」它,那個「關于」就是陷阱之所在,因為每當你去思考「關于」什么,你就移開了?!戈P于」意味著著不直接,「關于」意味著你沒有看到此時此地的這朵花,你只是去想「關于 」它,這個「關于」變成一個障礙。透過那個「關于」,你將永遠達不到「這」朵花。

  看是直接的,碰觸是直接的,而思考是間接的,那就是為什么思考會錯過。一個愛人可以知道真實的存在,甚至連一個舞者也能夠知道它一個歌者也能夠感覺到它,但是一個思考者卻一直錯過它。

  我聽說有一個猶太人的哲學家,他是一個平常的農(nóng)夫,但是非常哲學化,他的名字叫做游賽爾。就像其它所有的哲學家一樣,他會去思考每一樣東酉,他很難去做些什么—因為思考會帶走他所有的時間,等到他準備奸,機會就喪失了。

  有一次他去到市場,去到附近的一個村子,去賣他的小麥—他告訴他太太說:「當我把小麥賣出去,我就會立刻發(fā)一個電報給你?!?/div>

  他把小麥賣掉,賺了很多錢,所以他就寫了一個電報,他跑到電信局,將表格填好,然后開始想。

  他寫道:「小麥已經(jīng)賺錢賣出。明天回來。愛和吻,游賽爾?!?/div>

  然后他開始思考,他想:「我太太一定會認為我瘋了,為什么要寫賺錢?我難道會賠錢賣出嗎?」所以,他就把賺錢這兩個字劃掉。然后他變得更顧慮,因為如果他會寫錯一個字,他也可能會犯其它的錯誤,所以他又再仔細看,他開始思考每一個字。

  然后他說:「為什么要說「明天回來」?難道我會下個月或明年才回來嗎?我太太一定知道我一把小麥賣出就會回來?!顾运桶选该魈旎貋怼鼓菐讉€字劃掉。

  然后他想:「我太太已經(jīng)知道我是要來賣小麥的,所以為什么要寫「小麥已經(jīng)賣出?」所以他又把那幾個字也劃掉。

  然后他開始笑,他說:「我是要寫給我自己的太太,所以我為什么要寫「愛和吻。」難道我是要寫給別人的太太嗎?難道這是她的生日嗎?」所以他又把那三個字劃掉。

  現(xiàn)在只留下他自己的名字:游賽爾。他自言自語:「游賽爾,你瘋了嗎?你太太已經(jīng)知道你的名字?!顾运央妶笏旱簦@樣做他可以省掉電報費,也可以避開他自己的愚蠢舉動,所以他覺得很高興。

  事情就是這樣在發(fā)生:如果你繼續(xù)思考「關于」,你就錯過了整個生命,每一樣東西都會漸漸被劃掉,到了最后,你自己也會被劃掉,不僅是那些字會被劃掉,到了最后,你自己也會被劃掉。思考會變成煙幕,每一樣東西一進入它就結(jié)束了。

  行動會變得不可能,即使要發(fā)一個電報都變得不可能。行動會變得不可能,因為行動是直接的,而思考是間接的,它們從來不會合在一起。

  這就是世界上的問題,那些思考的人從來不行動,而那些不思考的人卻繼續(xù)行動,因此整個世界都陷入了痛苦。那些愚蠢的人繼續(xù)在行動,因為他們從來不思考,他們毫不猶豫就跳進每一件事里面。希特勒、拿破侖、和毛澤東,他們一直在做事,而聰明的人,所謂的思想家——亞里斯多德、康德、或黑格爾,他們一直在思考,他們從來不做任何事。

  對一個追求真實存在的人來講,他的問題在于如何停止思考的惡性循環(huán),但是要有覺知。因為愚蠢的人也不思考,但是他們并沒有覺知。要有覺知——那些進入思考的能量應該變成覺知。在思考的惡性循環(huán)當中還一直持續(xù)的意識必須被保留下來、必須被純化。思考必須停止,意識的旋轉(zhuǎn)必須停止,但是意識不能停止。意識必須變得更結(jié)晶,行動必須存在,行動不應該停止。

  覺知加上行動,那么你就能夠立刻達到真實的存在。不僅你能夠到達,你也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個情況,在那個情況里,別人也能夠達到真實的存在,你將會變成一個環(huán)境、一個氣氛,在那個氣氛周圍,事情將會開始發(fā)生,那就是在佛陀、僧璨、或莊子的周圍所發(fā)生的。

  記住:行動是好的,思考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它從來無法引導你到任何地方。所以思考必須停止,但是行動不要停止。有一些人一直在思考而停止行動。當一個人放棄生活而走進森林里或走進喜馬拉雅山里,他的情況就是如此。他放棄了行動,但是沒有放棄思考,他放棄了世界,因為在世界上需要行動,他這樣做是在放棄真實的存在本身,因為透過行動你才能夠跟真實的存在有所接觸??词切袆?、移動是行動、跳舞是行動、繪畫也是行動。不論你做什么,你都跟真實的存在有所接觸。

  你必須在你的作為里面變得越來越敏感。作為不應該被拋棄,行動必須完全存在—因為透過它,你將能夠進入真實的存在,而真實的存在也能夠進人你。試著去了解,因為這是非?;镜?,它對我來講是非常基本的:放棄思想,而不要放棄行動。

  有些人一直在思考,有些人一直在放棄行動,但是在喜馬拉雅山上,他們要做些什么呢?他們的整個能量都沒有進入行動,而進入思考,他們將會變成偉大的哲學家—哲學是愚者的所在地,在哲學里,你是生活在文字里,而不是生活在真實的存在里。愛消失了,只有 「愛」一個字被保留下來,神消失了,因為他就在原野里、在市場里、在世界…:也是「神」那個字被保留下來,行動消失了,只有觀念被保留下來。你的頭變成了你的整個存在。

  避免它!永遠不要放棄行動,只要放棄思考。但是如果你放棄思考,你可能會變得無意識,或者你也許會變成一個傻瓜。你或許會開始什么都做,因為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不知道要做什么,而你又不去思考它。你或許會發(fā)瘋。思考被拋棄,但是你并沒有變得更覺知、更有意識。你必須變得更有意識。

  這就是靜心的整個藝術:如何深入行動之中,如何放棄思考,如何將進入思考的能量轉(zhuǎn)變成覺知。

  它將會非常精細、非常微妙,因為如果你錯過一個步驟,你就會掉進永無止境的無知。

  放棄思考是容易的,但是如果放棄思考你就會睡著,你每天睡覺時就是這樣:你放棄了,思考停止了,但是這樣你就不復存在了,意識就停止了。你的意識已經(jīng)變得過分執(zhí)著于思考、過分跟思考連結(jié)在一起,所以每當思考停止,你就進人昏睡。

  這就是問題之所在,一個人必須放棄思考,而不要進入昏睡,困為昏睡無法引導你到真實的存在。如果你進入無意識,你將無法達到真實的存在,你只是變成睡得很熟:意識融入無意識。你必須達到剛好是它的相反:無意識融入意識。如果意識掉進無意識,你就進入昏睡,如果無意識進入意識而變成意識本身,你就成道了—你就變成一個佛一個僧璨。

  要幫助意識往下掉進無意識是非常容易的,因為它是一個非常小的片斷。你存在的十分之一是有意識的,而十分之九是無意識的,只有一小片斷變成有意識,而那一小部分也一直在搖晃,它任何片刻都可能往下掉,那是非常容易的。

  喝醉酒的情況就是如此:你喝了酒,然后意識就掉進無意識。就是因為這樣,所以酒精在任何時代、任何氣候、任何國家都具有吸引力。使用藥物的情況也是如此:意識掉進無意識。

  它是很美的,因為思考停止了。睡覺是很美的,而且你作了很多很多夢。如果你是一個善于作夢的人,那么一顆藥物就能夠給你非常美的夢、非常美妙的夢、比其它任何夢都更多采多姿、更明亮。你進入了天堂、進入了幻想世界,但是你并沒有進入真實的存在。

  迷幻藥、大麻煙、美斯克林幻覺劑、或其它任何藥物都只能夠給你一個很好的睡眠,而你就在熟睡中作夢。那些夢是多采多姿的,而由于你的生活太貧乏了、太痛苦了,所以你甚至會想要生活在那些夢里,而不要生活在這個痛苦的生活里。如果你只能夠選擇一個,那么你會想要選擇生活在美夢里,而不要生活在這個痛苦的人生里。這個人生就好像一個惡夢。即使藥物所給你的只是一個很明亮、多采多姿、三度空間的夢,你為什么不吃呢?因為這個人生有什么呢?因為這個人生是一團糟,所以你會選擇作夢。

  藥物、酒精、或其它麻醉劑,它們一直都在被宗教人士所使用,但是你從來無法透過它們而進入真實的存在,透過它們你會進入冬眠、你會進人昏睡。在那個昏睡里,你就能夠作夢。

  如果你想神想得太過分了,你就能夠看到神,因為你會將你自己的夢投射上去,夢可以被引導。如果你一直在想基督想得太過分了,那么在藥物的影響之下,基督會將會在你里面出現(xiàn),這是你自己的頭腦在?;?。如果你過分執(zhí)著于克里虛納,那么他將會站在那里吹著笛子,唱歌跳舞。如果是一個印度教教徒、一個克里虛納的獻身者服用造幻藥,他將會看到克里虛納.一個基督徒將會看到耶穌.一個佛教徙將會看到佛陀——但這些都是頭腦的投射。

  真實的存在雖然痛苦,但是不要渴求夢,因為如果你渴求夢,那么就只有一個方式:如何幫助意識再度變成無意識。

  有一小部分從無意識浮現(xiàn)出來,那是一個人的美。有極苦、有狂喜,那是一個人的美——在一個廣大的無意識里,他已經(jīng)變成一個島,這個島必須越來越成長,好讓它能夠變成一個大陸。透過藥物,它將會再度沉入水里,你將會再度過著如動物或樹木般的生活,它們本身雖然也很美,但是不值得你這樣做,因為這樣做的話,你的損失就太大了。你本來是可能達到真實存在的,那個島嶼本來是可以變成大陸的。

  不只是藥物,還有其它很微妙的方法也會使意識變成無意識,透過音樂可能會有這種情形發(fā)生,透過頌念咒語也可能會有這種情形發(fā)生。如果你繼續(xù)重復一個咒語,你將會進入深睡,因為任何單調(diào)的東西都會使你昏睡。

  那些方法比較微妙,表面上它們看起來不像藥物。在每一座廟宇或教堂里,它都是這樣在進行。廟宇和教堂反對藥物,而他們不知道他們在做什么,他們也是在使用微妙的藥物,他們所使用的方法并沒有像迷幻藥或大麻煙那么粗糙,但是他們所使用的仍然是藥物,因為當你持續(xù)地頌念某一個字,它就會使你睡著,它無法給你任何其它的東西。

  你放松下來。那個頌念能夠給你一個很深的無聊。同樣的一句話——南姆、南姆、南姆,你一直繼續(xù)、一直繼續(xù)、一直繼續(xù)…你會怎么樣呢?唯有當有新的事情發(fā)生—頭腦才會保持警覺,否則頭腦將會進入睡眠。如果有新的事情發(fā)生,頭腦就會警覺,如果沒有新的事情發(fā)生,只有南姆、南姆、南姆,只有頌念一句話,那么你已經(jīng)知道它會一再一再地發(fā)生,一直到無限,所以頭腦就會開始覺得昏昏欲睡。

  每一個母親都知道這個道理。每當小孩不想入睡,她就會重復唱一段歌,非常簡單的一段歌,只有兩、三個字,她會一再一再地重復同樣那一段,這就是所謂的搖籃曲,它變成一個重復頌念的咒語,小孩子聽了之后就會睡著。不管你是小孩或是老年人,你們的頭腦都是一樣的,透過催眠曲,頭腦就會進入睡眠?那個過程是一樣的。

  思考必須停止,但不是籍著變成無意識。思考的停止必須借著變成更有意識、更警覺、更覺知,好讓流進思考的能量能夠進入意識,而在你里面產(chǎn)生觀照。所以要記住,思考必須停止,不是透過重復頌念,而是透過對思想過程的觀照——注意看著它、注視著它,就好像一個守護者站在山上看著…

  如果你能夠深入地看,而穿透那些文字,那么它們就會開始消失。有一個空隙或間隔會出現(xiàn),云消失了,然后藍天就能夠被看到。你是警覺的、敏感的,而不是昏睡的。有更多的無意識會被拉進意識,你的火焰會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有生命力這樣的話,你就能夠看得更多、你就能夠碰觸到更多、你就能夠嗅出更多,你的行為就會帶著一種新的品質(zhì)、帶著神性的品質(zhì)。

  每當一個佛碰觸你,那個碰觸是不同的。你也會碰觸,有時候你也會感覺到那個不同,你漫不經(jīng)心地碰觸一個人,但是你的能量并沒有流經(jīng)你的手,那個手是死的、封閉的,你只是用一只死的手在打招呼。你能夠感覺到它,你能夠感覺到說你的手雖然伸了出去,但是并沒有給予,它只是外交性質(zhì)的,那只手不是活的、不是溫暖的,它沒有跟你結(jié)合在一起、融合在一起。有時候在愛當中,那只手給了出去,它是一種融合,能量透過它而流動,它是一種敞開。透過那只手,你的整個存在都來跟你會合,它是溫暖的、它是活生生的、它信任你。

  在那個片刻,他已經(jīng)不再是眼睛,他已經(jīng)不再是耳朵,在那個片刻,他的整個人都轉(zhuǎn)變成碰觸。他變成一個完全的碰觸,而你將會感覺到,透過他的碰觸,你被點亮了,有一種能量進入了你。如果你沒有準備好,你或許甚至會感到驚訝,如果你有準備好,你將會很欣喜,你將會很高興。

  當一個佛看著你,他就變成只是眼睛—不可能有其它方式,因為他的內(nèi)在是不分裂的。當你在看,你不只是在看,你同時在做很多其它的事,思想會繼續(xù),你會繼續(xù)分裂,你的眼睛并不全然。

  當一個佛看著你,他的眼睛是全然的,它們就好像一個燃燒的太陽,它們會貫穿你,它們會在你的存在挖一個洞,它們會直接進入你的心,你就永遠不會再一樣——如果你有讓她這樣做的話。你也可以保持封閉,那么她就無法貫穿你,即使她碰觸你,她也是在碰觸一個死的尸體,因為你是封閉的。

  每當有意識和行動存在—意識和行動加在一起就會變成一種全然性。

  現(xiàn)在,讓我們試著來了解這些話語,它們非常美。

  拒絕事情的真實存在就是錯過它們的真實存在,斷言事情的空就是再度錯過它們的真實存在。

  拒絕事情的真實存在……

  有一些哲學家在反對事情的真實存在。你看,我們可以以兩種方式來做同樣的事情

  這是一個很美的故事:

  有一次,偉大的莫格哈國國王艾克巴在墻上畫了一條線,他告訴他身邊的智者說不要去碰觸它,但是要使它變小一點。他們都覺得很困惑,他們認為: 「那是不可能的!」

  然后他們其中的一位智者,鮑爾伯,畫了一條比較大的線在它旁邊,那條較大的線并沒有碰觸到原來那一條線,當那一條較大的線被畫出來,第一條線就變小了。

  如果你畫一條比較小的線,那么第一條線就會變得比較大,所以有兩種方式,或者你使你的存在變得比較大,那么世界就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小…有一個片刻會來臨,到了那個時候,你的存在就變成整體、變成梵天,那么世界就消失了,就不再有世界了。還有另外一個方法,另外那個方法只是一個詭計:你一直繼續(xù)說世界是幻象的、是 「馬亞」,它并不存在,你繼續(xù)否定世界的真實存在,而繼續(xù)說服你自己說它是不存在的,它是不存在的,它是不真實的,它是一種夢的東西。你說服你自己說世界是一個夢,你感覺說現(xiàn)在你是真實的,而那個感覺是不真實的,它是一種欺騙。

  哲學總是這樣在做,它一直在就世界是不真實的。你去到吠殿庭斯那里,它跟山卡位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山卡拉成就了他的本性:他變成無限的,然后世界消失了,因為不可能有兩個無限。如果你變成無限的,世界就消失了,它就被吸收了!因為兩個無限是不可能的,只可能有一個無限。

  山卡拉變成無限的、變成梵天、變成那絕對的,那么他就可以說世界是幻象的,他這樣說是對的,但這并不是一個哲學的陳述,而是一種宗教性的感覺。他能夠感覺到它,他能夠感覺到世界是不存在的,但是之后他的跟隨者拿著那一首歌一直繼續(xù)唱了一千年。他們說世界是幻象的、是 「馬亞」,它并不存在,它只是看起來好像存在。

  你可以透過哲學而達到一種信念說,是的…你可以繼續(xù)消除,你可以說服你自己說世界不存在,你可以試著去找出證明和論點說它是幻象的。如果你能夠說服你的頭腦說它是幻象的,你將會有一種感覺,一種虛假的感覺說你已經(jīng)變成了梵天。

  你必須變成梵天,然后世界才會變成幻象,反過來是不行的。如果世界變成幻象,你要怎么變成一個梵天呢?世界無法變成幻象,因為那只是一個觀念,那只是你的想法。

  吠殿庭斯一直在說世界是幻象的,但是你仔細看他們,你朝他們的身上丟一塊石頭,他們就會生氣,他們就會開始跟你爭斗。世界并不是幻象的,只是他們具有一個觀念和一種哲學,哲學家有可能非常狡猾。

  有一次,一個那卡殊那的跟隨者…那卡殊那是印度所生出來最偉大的神秘家之一,他成就了他那無限的本性存在,因此對他來講,世界融化了,然后有一些跟隨者來,那些跟隨者總是一些影印本,他們一定會如此,除非他們自己去貫穿真實的存在,而不要光是信任他們師父的話。

  師父的話只是用來啟發(fā)、用來引發(fā)、用來幫助,它不應該被相信,否則它將會變成一種哲學。你必須自己去成就它,唯有當你成就了它,你才能夠說:「是的,師父所講的話是對的。 」在這之前你怎么能夠說什么呢?只是哲學式地點頭說「是」,那是很容易的。

  有一些跟隨者來,他們其中的一位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是一個非常善變的人,他以很多方式來證明世界不存在。

  國王召他進宮,因為他的名聲傳到了官廷。國王說: 「你真的認為世界是不真實的嗎?你再想一想,困為我是一個危險的人,我不是一個光是請講話的人,我是一個行動者,我會作些什么來證明這個世界是不真實的,所以你要再想一想?!?/div>

  那個人說:「根本不必再想第二次,我已經(jīng)想過好幾百萬世,而且我有很多證明說世界是不真實的?!?/div>

  甚至連那個哲學家都不知道國王要怎么做,他有一只發(fā)了瘋的大象,國王將那只發(fā)了瘋的大象帶到庭院,然后這個哲學家也被丟進那個庭院。他開始尖叫、開始跑,而那只發(fā)了瘋的大象就跟在后面追,最后那只發(fā)了瘋的大象抓到了他,他告訴國王說: 「救救我!那只大象是真實的,我要撤回我的說法!」

  因此他就被救了起來,國王再把他叫來,當他恢復正常的知覺——他被大象嚇得發(fā)抖、流污,全身到處都受傷、流血。國王說:「現(xiàn)在你要怎么說?」

  他回答說:「世界是不真實的。」

  國王說:「你是什么意思?在大象快要把你殺掉的時候,你說世界是真實的,現(xiàn)在你又改變說法?」

  那個哲學家說:「大象、那個人、以及那個斷言,這一切都是不真實的。大象、大象的發(fā)瘋、你在你面前所看到的那個人、那個斷言說世界是真實的人,這一切都是不真實的。」

  國王說:「這么說的話,那么我再叫那只發(fā)了瘋的大象來?!?/div>

  那個哲學家說:「那么,同樣的事情將會再度發(fā)生:我將會再說它是真實的。我能怎么樣呢?」

  哲學家有可能非常狡猾,你可以繼續(xù)跟你自己?;ㄕ?,你可以說服你自己說,世界是不真實的,但是去證明和去說服有什么需要呢?之所以有那個需要是因為你不知道。當你知道,就沒有說服的問題,也沒有證明或爭論的問題。哲學是真實東西的代替品。

  如果你知道,那么就不需要哲學,如果你不知道,那么就有需要,因為透過哲學所獲得的知識看起來好像是真實的知識。

  問題不在于證明說世界是不真實的,這段經(jīng)文說:

  拒絕事情的真實存在就是錯過它們的真實存在……

  而它們的真實存在就是神,它們的真實存在就是真理。樹木存在,如果你拒絕了樹木的真實存在,你就拒絕了在它里面的神性,你就拒絕了在它里面的真理。樹木只不過是一個事實,而事實就是真理的一個覆蓋。小鳥是另外一個事實,但那個真理是同樣的,有時候真理以鳥的形式出現(xiàn),有時候它以樹木的形式出現(xiàn),有時候它以巖石的形式出現(xiàn)—有時候它以一個人出現(xiàn)。這些都是形式。

  事實和形式。但是在每一項事實里,如果你深入它,它就是真理。如果你拒絕了所有的形式,你就拒絕了內(nèi)在的無形。如果你說沒有一樣東西是真實的,那么那個神性、那個神怎么可能是真實的。如果你說這個世界是幻象的,那么那個創(chuàng)造出幻象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怎么可能是真實的呢?一個真實的神怎么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個不真實的世界?

  那是不可能的,因為真實的存在只能夠來自真實的存在,而不真實的存在只能夠來自不真實的存在。一個真實的神無法創(chuàng)造出一個不真實的世界。如果世界是不真實的,那么那個創(chuàng)造者本身也是不真實的。如果你拒絕了事實,那么你就拒絕了真理。

  僧璨的經(jīng)文說:

  拒絕事情的真實存在就是錯過它們的真實存在……

  那個真實的存在就是真理。

  斷言事情的空就是再度錯過它們的真實存在。

  如果你說事情都只不過是空的,那也是一種哲學的觀點---它比前者更好一點。第一種方式說,整個世界都是不真實的,它并非如此,它是非存在性的,它只是在你的頭腦里,它并沒有在其它任何地方,它是一種頭腦的投射,它是一種思想,它就好像一個夢。

  另外有一種哲學比較好一點,它說:「東西存在,但它們是空的,它們在它們自己里面并沒有攜帶任何「自己」,它們并不是具有實質(zhì)的,它們是死的,它們的內(nèi)在是空的,它們只不過是一種組合,里面沒有 「自己」。樹木存在,它只是一種組合,樹木沒有「自己」、沒有「阿特曼」(atman)。如果你將那些組合拆開,任何東西都不會剩下來,它就好像一個機械裝置,如果你將它所有的零件都拆開,那么就不會留下任何東西。

  那也是不對的,因為一棵樹并不是以一個混合物存在,它本身就是一個真實的存在,即使是一個石頭也有它自己的真實存在,當你變得很敏感、很警覺,你將會了解甚至連一塊石頭也有它自己的心情。有時候它是快樂的,那么你就能夠感覺到石頭的快樂,有時候它是不快樂的,那么你就能夠感覺到石頭的不快樂,有時候它在唱歌,你可以聽到它的歌聲。

  但是你需要具有很好的敏感度,因為就目前而言,你連佛陀的歌聲都聽不到,你怎么能夠聽到石頭的歌聲?你是瞎的和聾的,你是不敏感的、無趣的。

  你是沒有意識的,你的意識只有一個很小的片斷,它在日常生活當中就用完了,它在日常的例行公事里就耗盡了。你只有足夠的意識去到辦公室,然后回到家,不要在路上發(fā)生意外,你就只有這么多的意識,因此你無法感覺石頭,你無法感覺樹木。

  目前科學家發(fā)現(xiàn),樹木也有很多你無法想象的敏感度。如果來的人很友善,樹木會歡迎他,如果來的人是具有敵意的,樹木會封閉起來。如果園丁來,一直在那里修修剪剪,樹木將會變得封閉起來,甚至在園丁來臨之前…他一進入花園,整個花園就封閉起來,因為它們能夠感覺到敵人來了。

  有一個科學家在這方面研究得非常深,他甚至覺知到不僅是人類的行為,甚至連人類的思想,樹木都能夠覺知到。他用一棵樹作實驗:他在樹木上面插上電線,接到一些精密儀器上,那個儀器可以用來測知發(fā)生在樹木里面的變化,他想: 「如果在這個片刻,我突然將那棵植物切成兩半,事情將會怎么樣?」然后儀器上的指針就開始迅速晃動,表示那棵樹已經(jīng)接收到那個思想。

  他還作了很多實驗,他并沒有實際上去砍那一棵樹,也沒有傷害它,只是那個概念!每當那個概念存在,那個指針就會顯示出那棵樹非常擔心、非常生氣。不僅如此,如果你砍了一棵樹,在它旁邊的樹也會顯示出悲傷、擔憂、憤怒、和焦慮?,F(xiàn)在有一些儀器可以顯示出發(fā)生在樹木內(nèi)在的事,遲早將會有儀器可以顯示出發(fā)生在石頭里面的事。

  每一樣東西都是活的,沒有一樣東西是空的。每一樣東西都充滿了意識---不同類型的意識,因此你無法穿透它,因為那個意識的語言是不同的,所以對你來講會有困難。樹木具有不同類型的意識,石頭的意識也完全不同,你很難去跟它們溝通,因為那個語言是不同的。但是如果你變得更警覺、更覺知,在你的頭腦里面沒有充滿思想,那么你甚至可以去接近一塊石頭。沒有一樣東西是空的,每一樣東西都有它本身的 「自己」

  印度人一直都有覺知到每一樣東西都有一個神在里面。那就是為什么他們能夠崇拜河流、崇拜樹木,因為他們說這是樹神、這是河神、這是石頭神……世界上的每一樣東西都充滿神—沒有一樣東西是空的。

  一旦你說東西是空的,你就錯過了它們的真實存在。為什么哲學家試圖要證明東西不存在,或者證明東西是空的?他們之所以這樣去嘗試是因為如果他們能夠證明東西是空的,那么你就是充滿的,相較之下你會變得比較充滿。四周都是空的,因此你就變充滿了。

  但這是一種虛假的方式。你本身要變得充滿!這種相對的詭計是不能夠有所幫助的。當你變得充滿愛、充滿覺知、充滿靜心,你就不會認為世界是空的。事實上,因為你是空的,所以每一樣東西看起來才是空的。因為你帶著空的眼睛來看,所以每一樣東西都變成空的,你把你自己帶進那個東西里。

  如果你沒有愛,那么你將會認為世界上沒有愛。如果你具有一顆跳動的愛心,你將能夠在四周每一個地方都感覺到那個跳動---在吹過樹木的微風里、在流向大海的河流里,你將能夠在每一個地方都感覺到愛!你將能夠感覺到它,你只能夠感覺到那個你有的,其它沒有一樣東西能夠被感覺到。

  哲學是一種以相對的方式去感覺的詭計,我們都變成了它的犧牲品,因為我們都是那個詭計的專家,那就是為什么如果有人說你的鄰居是一個壞人、是一個不道德的人,你就會立刻相信他所說的,因為如果他是壞的、不道德的,那么你就會突然變成好的、變成道德的。如果有人說你的鄰居是一個非常有道德的人、是一個圣賢,那么你就不會相信,你會說: 「證明看看!你有什么證明嗎?你是根據(jù)什么而這樣說的?我知道他知道得很清楚,他是我的鄰居—他并不像你所講的那樣?!篂槭裁??

  每當有人詆毀某一個人,你就會立刻相信他所說的,你從來不會加以懷疑,因此才會有那么多閑言閑語,但是每當有人在贊美某一個人,你就立刻采取防衛(wèi)的態(tài)度,為什么呢?因為如果他是那么好,你就會突然變得不好。如果有一個圣人存在,那么你要算什么?你就變成一個傻瓜。而如果有一個圣人,那么你就是一個罪人,你或許沒有意識到那個詭計,但是那個游戲就是這樣在進行的。

  有兩種方式:或者你自己變成一個圣人,或者你證明說每一個人都是罪人。哲學一直在耍那個詭計,任何你想要成為的,你都向世界否定,但是那樣做是不會有所幫助的,除了你自己之外,你無法欺騙任何人。

  這段僧璨的經(jīng)文說:

  拒絕事情的真實存在就是錯過它們的真實存在;斷言事情的空就是再度錯過它們的真實存在。你越是去談論和思考它—你就越遠離真理而誤入歧途。

  思考是一種遠離真理而誤入歧途。每當你去思考關于任何東西,你就立刻開始遠離真理。我在這里,你能夠跟我在一起,但是如果你開始思考關于我,你就會進入一個連續(xù)不斷的思想旅程,你越是進入思考,你就離得越遠。思考是逃離真實存在的一種方式,它給你一種內(nèi)在的指示,它在你的頭腦里給你一個途徑,然后你就走在那個途徑上。

  思考者從來不在此時此地,他從來不在現(xiàn)在,他總是在其它某一個地方,靜心者總是在此時此地,他不會在其它任何地方,那就是為什么思考是靜心的唯一障礙。你必須變得覺知,漸漸地,當你變得越來越覺知,你就越會停止跟思考合作。

  我將一朵玫瑰花帶到你的面前,然后你就開始思考,頭腦立刻就說:「好美喔!我從來沒有看過這么美的玫瑰!」或者:「我曾經(jīng)看過幾朵玫瑰也跟這個一樣。」你會以這樣的方式繼續(xù)思考下去,你的頭腦也可能提出問題: 「它到底美在那里?」沒有人知道,沒有人可以下任何結(jié)論。

  這個世紀偉大的英國哲學家之一穆爾(G.E.Moore)寫了一本書叫做「倫理原理」(Principia Ethica),那本書以非常好的邏輯方式試圖定義什么叫做「善」。在經(jīng)過了兩、三百頁的精簡邏輯推理之后,他終于說出,很難去定義什么叫做「善」,到了最后他說,它是不能夠被定義的——但是是在經(jīng)過了兩、三百頁的討論之后。

  最敏銳的頭腦之一,一直繼續(xù)以各種方式來嘗試,他一再一再地敲了這個門又敲那個門,而他終于達到一個結(jié)論說,「善」是不能夠定義的——為什么?他說它就好像是一個簡單的性質(zhì),它就好像黃顏色一樣,你要如何來定義黃顏色呢?如果有人問你說: 「什么是黃顏色?」你將會說:「黃顏色就是黃顏色。」你要怎么定義它呢?

  一朵玫瑰就是一朵玫瑰,就是一朵玫瑰(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你要怎么定義它呢?如果你說它很美,你知道美是什么嗎?曾經(jīng)有人定義過它嗎?不,他們說美是不能夠定義的。如果你將它跟其它的玫瑰相比…:你知道每一樣東西都不能相比嗎?你怎么可以將它跟其它的玫瑰相比?這朵玫瑰就是這朵玫瑰,它不是其它的玫瑰,你為什么要把其它的玫瑰帶進來?

  當你將其它的玫瑰帶進來—你的頭腦就混亂了,然后就有很多東西在你的頭腦里,它們會變成一個障礙,那么這朵玫瑰就無法達到你。這朵玫瑰是很真實的,它本來是可以穿透你的,它的芬芳本來是可以穿透你的。這朵玫瑰本來是準備好要叩你的心扉的,但是你卻開始去思考它,等到你回來的時候,那朵玫瑰已經(jīng)不在那里,因為玫瑰不會等待,它會凋謝。

  它有一個訊息,它帶著某種未知的東西,但是那個未知的東西是很精致的,它無法永遠繼續(xù)下去。它從彼岸帶來某些東西——每一朵玫瑰都帶著它。它每天早上都來,敲著你們的門,但你們是偉大的思想家。某種未知的東西、某種神圣的東西、某種超越時間的東西,透過玫瑰而穿透時間,但如果你去思考它,你就錯過了,因為在思考當中你就走入了歧途,你就已經(jīng)走開了。

  一個哲學家會去思考玫瑰,而一個詩人會去感覺玫瑰。如果你必須決定的話,那么你一定要決定以詩人的方式,他比哲學家更能夠碰觸到真實的存在。而一個神秘家,他既不是去思考,也不是去感覺,他只是停留在玫瑰的 「在」里面。因為感覺也是一種走開——沒有象思考走得那么遠,但也是一種走開,因為感覺也是一種微妙的活動。

  一個神秘家只是停留在玫瑰的「在」里面。沒有活動、沒有思考、沒有感覺既不是用心,也不是用頭腦。他只是跟玫瑰在一起,印度人稱這個為「沙特?!梗╯at-sang)。每當有一個 「人的玫瑰」、一個佛、一個師父在那里,你只要跟他在一起。你不必去思考,也不必去感覺,你只要跟他在一起——單純地跟他在一起——跟他一起存在,印度人稱這個為「沙特桑 」:跟真理在一起?!干程厣!惯@個字的意義就是:在真理的「在」里面。

  一朵玫瑰在那里,你要跟它在一起,不要創(chuàng)造出任何活動,不管那個活動是微妙的,或是粗鄙的。思考是一種非常粗鄙的活動,感覺是一種微妙的活動。但是你知道感覺能夠變成思考,思考能夠變成感覺。它們是可以轉(zhuǎn)換的,它們互相離得并不很遠。感覺是在要進入思考的途中,它或許就是思考的種子,或許只是剛萌芽,而思考是樹木,但那個過程是不同的。心和頭并沒有離得很遠。事情從心開始,然后在你覺知到它之前,它就立刻進入了頭腦。

  只要跟它在一起……那么每一樣東西都會被顯露出來,那么所有的門就都是敞開的。沒有問題,也沒有答案,你只是變得跟真實的存在成為一體。思考,那么你就分開了,感覺,并沒有那么分開,但也是分開的,連結(jié)在一起,但也是分開的。

  既不要思考,也不要感覺—只要跟它在一起,突然間,你就不在那里,而世界也不在那里,那么那個「一」、那個「梵天」就顯露出來了,你就和世界成為一體?!改菬o限的」就在那里, 「那無形的」就在那里,而那就是真理。

  真理并不是一個哲學的結(jié)論,它是一種存在性的經(jīng)驗,它既不是思想,也不是感覺,它是存在性的——你用你的整個存在跟它在一起。

  當一滴水滴入大海,它是用頭滴入,或是用心滴入,或是全然滴入?它是全然滴入——心、頭、每一樣東西,好的、壞的、每一樣東西,圣人、罪人、每一樣東西都滴入,它是完完全全地滴入—.

  圣人無法知道神性,因為他們太好了,所以他們的好會變成障礙,罪人也無法知道神性,因為他們認為他們太壞了,而他們的太壞也會變成障礙。一個既不是圣人也不是罪人的人、一個既不是這個也不是那個的人、一個不作任何選擇的人、一個不宣稱任何東西的人、一個不說 「我不是這個或那個」的人、一個只是停留在那個「在」里面的人才能夠知道神性。

  你不需要去到喜馬拉雅山,因為你可以跟一塊石頭在一起,然后那件事就會發(fā)生,你不需要到廟里去!你可以跟一棵樹在一起,然后那件事就會發(fā)生。你甚至不需要去到樹木那里,你可以保持跟你自己在一起,然后那件事就會發(fā)生,因為它到處都在,每一個原子都跟著它震動,每一個原子都在慶祝它,每一樣東西都只不過是 「它」。

  你越是去談論和思考它,你就越遠離真理而誤入歧途。如果你能夠停止談論、停止思考,那么就沒有什么東西是你不能夠知道的。

  「無思考」就是那個門道,「無語」就是那個門道,「無心」就是那個門道。

  要如何來達成這個呢?你要怎么做來達成這個呢?只是去聽它是不會有所幫助的,因為頭腦非常聰明,頭腦會開始去想它,頭腦會開始去想說僧璨是在說些什么,頭腦會開始思考而且在它的周圍編織理論。頭腦會說: 「是的,它似乎是對的?!巩旑^腦說「它似乎是對的」,你就已經(jīng)走入了歧途,當頭腦說「不,它似乎很困難,它似乎不可能,你怎么能夠停止思考?J」你就已經(jīng)走入了歧途。

  如果你聽命于頭腦—你就永遠無法接近真理,如果你聽命于真理,你就會一直都停留在旅途之中。

  我聽說有一個女人,她是一個哲學家、一個思想家,她寫過很多書,非常有名,然后她突然向她的朋友們宣布說她要結(jié)婚。

  她的朋友從來沒有聽說她戀愛,因為一個用思想的人從來不會愛,沒有人會想到她要結(jié)婚,所以他們都感到很驚訝。

  他們說:「這個人是誰?」

  所以她就講出那個名字,他們聽了那個名字之后更覺得驚訝,他們說:「你在那個人里面看到了什么?」

  一個非常平凡的男人……而這個女人非常有名,她是一個大學教授,她寫過很多書,她的名字全國皆知。

  「要嫁給這個男人?為什么?你到底在他里面看到什么?」

  她說:「有一件很好的事---他是一個巡回銷售員。」思想家總是嫁給巡回銷售員,「他會常常不在,所以我就有自由去思考,以及做我自己的事?!?/div>

  嫁給頭腦就是嫁給一個巡回銷售員,他總是在旅途當中—由于這個一直都在旅途當中的頭腦的關系,所以你永遠無法碰觸到那真實的。你吃東西,但是你錯過了那個「吃」,你錯過了那個味道、那個滋味、那個氣味。你只是一直繼續(xù)將東西往里面塞,那是很丑陋的!然而你為什么會錯過呢?因為頭腦一直在思考,當你在吃東西的時候,你一直想到一千零一件事。

  臨濟禪師說:「當我在吃東西的時候,我只是吃,當我在睡覺的時候,我只是睡?!?/div>

  有人說:「那并沒有什么特別,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在做?!?/div>

  臨濟禪師笑著說:「如果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在做,那么每一個人都是一個佛,每一個人都成道了?!?/div>

  當你在吃東西的時候—你只是吃,要完全跟它融在一起,當你在走路的時候,你只是走,要全然在那里。不要跑到前面,不要跳來跳去。頭腦總是跑到前面或留在后面。只要停留在當下那個片刻。

  剛開始的時候很難停留在當下那個片刻。有時候那個片刻并不是高高興興的,你在生氣,然后頭腦就會開始想到懺悔,而試圖去做些什么來讓那個憤怒永遠不再發(fā)生。有時候你是悲傷的,然后你就打開收音機或電視,或者你開始讀一本書,因為你不想停留在悲傷里,你想要將頭腦轉(zhuǎn)移。由于痛苦的片刻比快樂的片刻來得更多,因此那種頭腦的轉(zhuǎn)移就變成一種經(jīng)常性的習慣,當這種習慣被固定下來,即使當快樂來臨的時候,你也會不在家,你總是在其它某一個地方。

  使它成為一個要點:不論什么東西---悲傷、憤怒——不論什么東西——沮喪、不快樂——你都要跟它在一起。你會突然變得很驚訝,如果你跟悲傷停留在一起,悲傷就會轉(zhuǎn)變成一件很美的事,悲傷就會變成一種深度。如果你跟憤怒停留在一起,不要去思考,只要跟它在一起,那么憤怒就會被蛻變,它會變成寬恕,如果你跟性停留在一起,性就會變成一種不同的品質(zhì),它會變成愛。

  如果你開始真正面對那個片刻,你將會發(fā)現(xiàn)你的面對它是一種奇跡,它具有一種魔術??鞓穼兊酶?。通常你的快樂只是在表面上,而在深處你攜帶著很多東西,只有表面上是快樂的。如果你真正面對著它,它將會變得越來越深、越來越深。如果你開始真正面對它,每一樣東西都會被蛻變,因為你已經(jīng)帶進來一種存在、覺知、和觀照的新品質(zhì)。不要跟悲傷抗爭,不要渴望快樂,因為那是一種走開,那是誤入歧途。

  你有沒有觀察過?如果你休假到喜馬拉雅山或是到瑞士去,你已經(jīng)計劃了幾個月要去那里,但是當你一到達,你的頭腦就已經(jīng)開始計劃什么時候要離開,要走什么路線回去???!你計劃了幾個月,研究要如何去到那里,而當你去到那里,或者甚至在你到達之前,你還在路上,你的頭腦就已經(jīng)開始往回走了:要如何離開?

  你的到達就是離開的開始。你從來沒有在那里,因為你無法在那里。然后回家的時候,你又會再度去想,回到家里你會開始去想在喜馬拉雅山上發(fā)生的事,你會開始去想你在那里所經(jīng)歷的很美的經(jīng)驗,但是事實上你從來沒有真正在那里過。它就好像你在閱讀關于它的數(shù)據(jù),它就好像是其它人告訴你的,你去找尋那個記憶,好像那個記憶自己在運作,它照了相之后變成一本相簿,回到家里你會打開那本相簿來看,你會告訴朋友們說: 「美極了,」然后你會開始計劃,到了下一年,你又會到喜馬拉雅山去。

  頭腦從來沒有在你所在的地方,覺知總是在你所在的地方。要越來越拋開頭腦以及用頭腦的過程,而變得越來越覺知、越來越警覺。把你自己整合起來,帶到當下這個片刻。

  剛開始的時候會很困難。由于舊有習慣的緣故,頭腦會一再一再地走開,要將它把回來。不需要去抗爭!只要把它喚回來:「回來?!顾鼤俣茸唛_....一下子它又不見了,你就再度把它喚回來。

  漸漸地,當你開始享受當下這個片刻---那個永恒的現(xiàn)在,那個唯一存在的時間,那個唯一的存在,那個唯一的生命----當你開始享受它,就有越來越多的頭腦會進入它,它就越來越不會走開。

  然后有一個轉(zhuǎn)變會發(fā)生。突然間你就在這里了、你就在家了,然后那個真實的存在就顯露出來了。那個真實的存在一直都在那里,只是「你」不在那里。并不是真理必須被尋得,而是你必須被帶回 「家」。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