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由己發(fā),禍由己生。出自《淮南子·謬稱訓》,大意:禍和福,都在于自己。 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人間訓》。也作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yōu)楹檬?,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態(tài),一定要樂觀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轉(zhuǎn)化。 三、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出自《淮南子·覽冥訓》。乞:求。燧:燧石,古代取火器,通稱火石。寄汲:指借別人的井打水。這兩句大意是:向人求火不如去找火石,借井打水不如自己去鑿井。 四、舟覆乃見善游,馬奔乃見良御。出自《淮南子·說林訓》,御:馭手;駕馭車馬的人。船翻了,才 能發(fā)現(xiàn)誰善于游泳;馬驚了,才能發(fā)現(xiàn)誰是駕馭高手。比喻在緊急關(guān)頭,才能顯出英雄本色。 五、圣人不求譽,不辟誹,正身直行,眾邪自息。譽:美名。誹:誹謗。這句話的意思是:有德行的人不求美名,不逃避誹謗,立身正派行為端正,各種邪惡自然平息。比喻身正不怕影子歪。 六、置猿檻中,則與豚同,非不巧捷也,無所肆其能也。出自《淮南子·俶真訓》。置:安放。檻:關(guān)獸類的籠子。豚:豬。肆:發(fā)揮。這幾句大意是把猿猴關(guān)在籠子里,它就會像豬一樣,并不是它沒有靈巧攀登、輕捷跳躍的本領(lǐng),而是沒有發(fā)揮它的這種 本領(lǐng)的條件。 七、圣人之于善也,無小而不舉;其于過也,無微而不改。出自《淮南子·主術(shù)訓》,舉:提倡。那些圣人對于善事,無論多小也要提倡;對于過錯,再微不足道也要改正。 八、美之所在,雖污辱,世不能賤;惡之所在,雖高隆,世不能貴。出自《淮南子·說山訓》,意思是說:美的東西雖然有很多的爭議和誹謗,卻不能任人踐踏。就好比真理,再多的言論詆毀終能真經(jīng)不滅。惡的丑陋的東西,雖然表面冠冕堂皇但終究經(jīng)不起歷史的考證,得不到世人的支持,最終遭人唾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