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沒有在深夜里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失戀、失業(yè)、摯親的離去,每一個挫折襲來時,似乎都能將人壓倒。雖沒過完人生的五分之一,但卻有不少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早已在無數(shù)個夜晚伴淚入眠。理想、生活被現(xiàn)實磨得支離破碎,詩與遠(yuǎn)方也已散落天涯,只剩下眼前的茍且。 缺乏安全感、焦慮、壓力大成了現(xiàn)代人的通病。成年人的苦都不寫在臉上,而是埋在心里,表面上嘻嘻哈哈的人,心里可能千瘡百孔。 在生活的重壓下,每個人都遭受著難以名狀的痛苦。于是心理疾病如同流行感冒一樣防不勝防。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調(diào)查,目前全世界有3.5億人罹患抑郁癥;衛(wèi)生部相關(guān)資料顯示,目前中國20%的人存在抑郁癥狀。而自殺人群中,有高達(dá)70%的人患有抑郁癥。 足以可見,抑郁癥等心理疾病嚴(yán)重困擾著人們的生活。對于這些人來說,喝再多雞湯,聽再多道理都無濟于事,因為身處絕境的人最不需要的便是說教,他們對苦難認(rèn)識的太深刻了,他們?nèi)钡氖且粋€能夠堅持活下去的意義。 凡事如果喪失了意義,就會頓生厭世之感。而那些抑郁癥的患者正是因為尋不著生命的意義,才會苦于每天的生活,最終走向死亡的絕境。 生活真的這么艱難,失去意義了嗎?我們受的苦真的這么不堪忍受了嗎? 如果你看到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或許會撥開云霧見日出,找到生命中的意義。 提起集中營,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作者弗蘭克爾在二戰(zhàn)時期就被關(guān)入集中營,每天在死亡的陰影下惶惶不安地度日。不僅如此,他還要飽受監(jiān)獄看守對其人性的蹂躪、對自尊的踐踏以及各種非人的虐待。 但是在作者看來,集中營里最可怕的并不是鞭打與虐罵,而是自我的崩潰。對未來失去信心的犯人,首先走向毀滅。信心一旦失去,幾乎就不可能再挽回。尼采說:“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更能生存?!?/p> 哪些人能夠在集中營中生存下來?弗蘭克爾通過自己的觀察給出了答案,是那些抱定自己生命的意義,并且意識到這個意義是只有自己才能完成的人。找尋到意義,責(zé)無旁貸地?fù)?dān)負(fù)起這份意義,才能夠在困境中不放棄。 因此,即使在如此艱難的環(huán)境下,他都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反而找到了絕處再生的希望。帶著這份希望,重獲自由的他為更多人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是一部講述生存問題的書,被譽為是“鼓勵千百萬讀者的信仰之作”。作者弗蘭克爾在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guān)進(jìn)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非凡經(jīng)驗與學(xué)術(shù)研究高度結(jié)合,開創(chuàng)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雖身遭不幸,但他在書中很少談及自己在集中營里所忍受的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辛、苦難與摧殘,而更多地談?wù)撃切┳屓藞詮姷鼗钕氯サ挠職狻?/p> 在這本書的前半部分,弗蘭克爾講述了自己在納粹集中營里的生活經(jīng)歷,他以一位專業(yè)心理學(xué)家的視角,審視了嚴(yán)酷環(huán)境下各種人性及人心理的變化;書的后半部分則主要介紹了“意義治療”的本質(zhì),其中一些觀念的引入使人頗感深思。意義治療的核心就在于“意義”。雖然通過“意義”不能減輕遭受者的痛苦,但卻可以使痛苦變得可以忍受。 那么,如何獲得生命的意義呢? 他在文中指出找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guān)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很喜歡書中這一段話:“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很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yīng)對不同處境的自由。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fā)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边@段話放在現(xiàn)在社會同樣受用,人生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坎,關(guān)鍵的是你選擇用什么心態(tài)去面對它。 眾生皆苦并非是一句虛言,這個世界的基調(diào)本質(zhì)就是苦的,而那些所謂的樂也只不過是苦中作樂,是在戴著鐐銬跳舞。盡管如此,我們也要始終記得: 那些殺不死你的,只能讓你更強大。 無論是身處逆境還是順境,其實都不重要,那不是我們能掌控的。我們能做的便是不埋怨命運,凡事努力,把自己相對最能把握的部分盡力做好。如此,就不枉來這奇怪的人世一回。 -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