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5日,首屆滴滴2018智慧交通峰會在北京舉行。會議以“改善城市交通,普惠大眾出行”為主題,專家學者、交管部門以及智慧交通的參與者等各方,共議未來交通發(fā)展。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副局長陳顯東以“創(chuàng)新驅動、智慧交通”為主題分享了深圳智慧交通應用情況。
以下為陳顯東演講全文: 大家好!很榮幸能獲邀參加本次論壇,有機會與在座各位專家進行交流。深圳是全國車輛密度最高的城市,車輛保有量近328萬輛,每公里密度510輛,且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已臨近極限。 交通擁堵曾一度成為橫亙在城市發(fā)展、經濟提升、市民出行面前的頭號“絆腳石”、“攔路虎”,交通問題也是民生問題,是市民至市長所關注的問題。 近年來,通過精細管理、科技驅動、聯合創(chuàng)新,深圳在智慧交通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國城市交通擁堵排名持續(xù)下降,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持續(xù)下降,萬車死亡率低于香港,城市道路交通現代化治理水平、交通文明指數、市民對道路交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持續(xù)提升,下面就一些體會和大家進行交流分享。 一、精細管理,交通治理成效明顯。 下面,我給各位介紹一下我們近期采取一項交通組織措施——“移位左轉”。 “移位左轉”實施后,彩田福華路口通行效率提升30%,通行延時下降24%,治堵效果顯著。 這只是我們在交通組織優(yōu)化和控制精細化的一個縮影。 近兩年來,我們在先后組織實施7條潮汐車道、10個借道左轉路口,16個左轉待轉路口,26個可變車道的基礎上,組織實施了六個全國第一: 組織實施了全國首條快速路HOV車道、全國首條快速路“自動化潮汐車道”和全國首條遙控護欄潮汐車道; 建立了全國首個新型交通組織示范區(qū),首創(chuàng)“多道待轉”和“小可變車道”交通組織; 組織實施了全國首批“拉鏈式”交替通行路段;
在深圳機場設置了全國首條網約車上客通道,有效解決以往網約車在機場隨處停放、慢駛、上下客的問題。成功打造了網約車管理的“深圳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