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得其源 秀而挺之 陳廣秀繪畫印象記 文/蔡樹農(nóng) 有人考證,孔夫子雖周游列國,一生行足卻未出山東地盤,可見山東人杰地靈之語不虛。 山東書畫熱,山東書畫市場熱,山東書畫家隊伍壯大接地?zé)嵋彩菫闃I(yè)內(nèi)津津樂道的。 陳廣秀寓居泰安,與孔孟之鄉(xiāng)相鄰。倘若孔孟時代流行書畫熱,兩位前輩一定是其中高手。陳廣秀瓣香孔孟自然不斤斤乎書畫之道,但能有緣與孔孟毗鄰而居的書畫家要么不出成績,要出成績常得有非凡之處。 最先知道陳廣秀應(yīng)該是他的書法篆刻,脫略規(guī)矩,本色開張,縱然沒有爭位于日趨缺乏公信力的什么書法國展,依舊不損他被人看好的當(dāng)代水準(zhǔn)在國內(nèi)同一風(fēng)格類型的書法篆刻家中的出類拔翠。及至拜觀他“山靜塵清”的國畫山水,吃驚于他對山水世界“業(yè)凈成慧眼,無物到茅庵“的自悟了了,自得休休。叩問其繪畫之所由,答曰:“一、追求文人畫之意趣。體現(xiàn)空靈淡逸之畫境。二、金石書法入畫。骨法用筆,追求高古樸素之筆墨語言。三、禪道精神入畫。以形似之外求其畫,把對佛道空無的體悟貫注于懵懵懂懂如戲如影的水墨中去?!?/p> “文人畫之意趣”是什么?“文人畫之意趣”容易追求么?現(xiàn)今許多畫“文人畫”的畫家本人無一點文人意趣,僅喜文人畫的皮相自我粉飾即所謂追求“文人畫之意趣”,實在令人噴飯。陳廣秀的“文人畫之意趣”到底在他筆端表現(xiàn)出來多少姑且不論,但從他為數(shù)不多的幾篇論畫札記倒是能讀出他自己的文心。擁有自己的文心特別重要,當(dāng)代的文人和古代的文人的知識結(jié)構(gòu)、知識背景已完全不同,而在具備文心這一點上則可能保持一致,即對世界事物的敏銳感覺與觀察,乃至最后的判斷,是出自自己的文心、不二的文心,無形中會深刻影響“文人畫之意趣”。陳廣秀某些不盡屬山水、處在山水人物花鳥之間的小品畫,最能映現(xiàn)文人畫空靈淡逸的意趣,碰到文章高手,馬上能夠一幅小品畫配一篇小品文,相得益彰,美美自在。 元明清以降,除了極少量院體畫和民間美術(shù),中國書畫藝術(shù)無不籠罩在濃濃的禪意之下?!按蟮侄U道惟在妙悟”,讀書不多、農(nóng)家出身的陳廣秀鐘情禪悟絕不只是在做托詞,禪悟并非人人能得,坐擁書城的吊書袋子者不懂禪悟、悟不進禪的大有人在。禪有時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有時是對人世的洞察內(nèi)省。“世人外迷著相,內(nèi)迷著空。若能于相離相,于空離空,即是內(nèi)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鄙剿嬛v究生發(fā),過于著相著空皆非山水理境的正宗,熟而生之,生而熟之;實而虛之,虛而實之;破而立之,立而破之;濃而淡之,淡而濃之;幽而顯之,顯而幽之;疏而密之,密而疏之;艷而冷之,冷而艷之;躁而枯之,枯而躁之;秀而雄之,雄而秀之;厚而薄之,薄而厚之;野而雅之,雅而野之;滑而澀之,澀而滑之;剛而柔之,柔而剛之;墨而水之,水而墨之……慢慢比對,陳廣秀縱橫有象山水畫的禪理相輔相成,獨饒機鋒,氣韻生動——山水、人物、樹石、禽鳥、亭榭、屋舍,不舍四季,琴瑟天籟。所以,有禪意的畫面往往增添一縷品味的味道,是文心的重要補充。 “金石書法入畫”算是一句老生常談,真正金石書法入畫成功而不是機械地金石書法入畫談何輕松。金石、書法、繪畫三足鼎立,復(fù)又三位一體。首先要保持各自的獨立性,然后才能強調(diào)融合。不保持各自獨立性的融合便無融合可言,但融合得磊落得體、不著痕跡更是金石書法入畫的靈魂所系。陳廣秀憑借真草隸篆兼通的本領(lǐng),以及對金石氣的精到領(lǐng)會,常能“取形用勢,寫生揣意,運情摹景,顯露隱含”地把骨法用筆“歸隱”于金石書法入畫的創(chuàng)作實踐。至于畫面里里外外洋溢的詩意,陳廣秀一直大膽用“書詩”加以渲染。即使是他拿來的“拳頭”,因為其“不壞”的書法功力,仍為他贏來了喝彩陣陣。 廣得其源,秀而挺之。陳君廣秀盛年盛氣,畫藝突飛,指日可待。 陳廣秀作品欣賞 南雁蕩寫生之一
南雁蕩寫生之二
南雁蕩寫生之三
南雁蕩寫生之四
江南三月68cmX68cm
空山悟道68cmX68cm
曲水秋煙68cmX68cm
山靜塵清68cmX68cm
陳廣秀:號梅卿、一泓,別署簡廬,齋號抱山堂、如是堂,先后修業(yè)于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和中國美協(xié)中國畫高級創(chuàng)作研究班?,F(xiàn)為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山東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山水畫藝委會副秘書長、新泰市美協(xié)主席、新泰市書協(xié)主席。出版有《陳廣秀書畫篆刻集》、《山水閑情——陳廣秀書畫作品集》等多部專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