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揭買房或者經營公司的人都知道,每逢年初,由于銀行獲得新的貸款額度,放款速度也會加快。因此,1月份的新增信貸數(shù)據有定調全年走勢的標桿性意義。 在此背景下,2月12日下午,央行發(fā)布1月份金融統(tǒng)計數(shù)據報告,數(shù)據顯示: 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72.08萬億元,同比增長8.6%。 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2.9萬億元,大幅超出市場預期。 央行公布的1月份社會融資規(guī)模增量為3.0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6367億元。 在最新信貸數(shù)據創(chuàng)歷史新高的同時,社融總量的變化則透露一個重要信號。 1月信貸超市場預期 1月份2.9萬億的人民幣貸款增量超出市場預期。此前,天風證券分析師廖志明、林瑾璐在2月3日的研報中表示,依據過往3年年初信貸投放規(guī)律及行業(yè)觀察,考慮到強監(jiān)管下部分表外融資轉向貸款,預測1月新增貸款2.6萬億元。光大證券分析師張文朗、黃文靜在2月4日的研報中預測的數(shù)字為2.2萬億左右。 央行最新數(shù)據顯示, 1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128.63萬億元,同比增長12.6%。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23.03萬億元,同比增長13.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個和0.6個百分點。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9萬億元,同比多增8670億元。 申萬宏源分析師表示,信貸創(chuàng)新高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是去杠桿、強監(jiān)管的背景下,表外融資萎縮,回歸表內,而這一點從社融總量弱于預期也可以印證; 第二,每年早放貸早收益的驅動使得銀行1月份貸款通常是全年最高位; 第三,去年12月的部分貸款在今年一月投放,并且今年1月份比去年多了幾個工作日。 海清FICC頻道認為, 從1月社融結構看,信貸占比88%,為絕對多數(shù),表明表外“非標”回表是信貸創(chuàng)歷史新高的關鍵因素。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指出,1月2.9萬億的信貸增量創(chuàng)歷史峰值,但實際余額增速為13.25%,仍保持在13%附近,市場不宜過分夸大信貸單月增量的影響。信貸年初大幅增長,除年初首月的季節(jié)性特征外,部分原因也來自于去年末考核的影響下,可能部分可投貸款順延至今年初進行投放。 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901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10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910億元;非金融企業(yè)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1.78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75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33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47億元;非銀行業(yè)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862億元。 華泰證券認為,居民信貸需求依然不弱,銀監(jiān)會嚴控居民杠桿只會對于居民消費貸流入股市債市和房市進行違規(guī)查處,不會挫傷居民正常融資需求。 實體去杠桿繼續(xù) 從貸款結構來看,非金融企業(yè)及機關團體貸款新增遠多于住戶部門貸款增加。數(shù)據顯示,住戶部門貸款增加901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10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910億元;非金融企業(yè)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1.78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75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33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47億元;非銀行業(yè)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862億元。月末,外幣貸款余額8852億美元,同比增長9.2%。當月外幣貸款增加473億美元。 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分析師 劉東亮指出,1月對公中長期貸款較去年有所減少,我們認為這并非代表實體經濟需求回落,更有可能是銀行一方面新增貸款額度有限,一方面也在控制貸款投放進度,以期在未來可能的利率上行趨勢中獲得更高收益,這與往年早投放早受益的思路有所不同。 社融方面,社融規(guī)模增量同比減少,委托貸款等表外業(yè)務同比多減或少增。2018年1月份的社會融資規(guī)模增量為3.0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6367億元。 1月對實體經濟發(fā)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2.69萬億元,同比多增3717億元;對實體經濟發(fā)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增加266億元,同比多增140億元;委托貸款減少714億元,同比多減3850億元;信托貸款增加455億元,同比少增2720億元;未貼現(xiàn)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1437億元,同比少增4693億元;企業(yè)債券凈融資1194億元,同比多1704億元;非金融企業(yè)境內股票融資500億元,同比少725億元。 劉東亮表示,社融總量較去年同期減少6000多億,表外融資全面收縮,顯示在強監(jiān)管政策下,融資回表正在加速進行,而社融總量增速的下滑,符合實體去杠桿的政策目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