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心理復雜多變,而且個性突出,就算是二胎家長,也很難捉摸得透。你也許會困惑:孩子有時候乖得讓人意外,有時候又調皮地讓人火冒三丈。大寶、二寶性格差異懸殊,父母也束手無策。不明白,這個孩子到底想要干什么? 這些問題幾乎每個家長都會遇見,究其根本原因,還是不懂孩子心理活動導致的。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fā)展研究所跟蹤研究孩子40年,給出了以下權威的研究成果,對家長們讀懂孩子心理幫助很大。 2歲:“不”字口頭掛,自私又霸道。2歲的寶寶總帶著些家長認為的“壞習慣”,愛耍賴,不聽話,還固執(zhí)。其實都是孩子自我意識開始形成的表現。 對待這么小的寶寶,家長們還是以疏導為主,努力摸索孩子的生活規(guī)律,在他有可能陷入壞情緒之前,就采取恰當措施,不要讓孩子養(yǎng)成討價還價的習慣,有些原則必須堅守。對待孩子的壞脾氣,家長要注意引導自己,將其理解成孩子探索和學習的過程,不要以暴制暴。 3歲:待人友善大方,矛盾的過渡時期3歲的時候,孩子的抗拒態(tài)度有所減弱,反而樂于分享。還能體會到自己的成長和能力的增強,以及肢體控制和語言能力都發(fā)展迅速。 但從3歲半到4歲,孩子會變得內向、焦慮,沒有安全感,偶爾會伴隨著口吃、經常摔跤或太過緊張而發(fā)抖的行為,這是因為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反抗,對外面的世界向往又害怕,家長要多帶他們出去走走,交交朋友,減少孩子的焦慮感。 4歲: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喜歡挑戰(zhàn)刺激4歲的孩子喜歡任何新鮮的事物,接觸不認識的人,去沒去過的地方,新的游戲、玩具。除了旺盛的好奇心,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知道家長不是全能的,他會隨著自己的想法做一些大人頭疼的時間。 到了4歲半,孩子知道了跟父母討價還價,讓自己獲得更多的利益,也漸漸明白事情有好有壞。家長這個時候要學會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睡前小故事的形式孩子會很喜歡。 5歲:性格開朗,懂事講理,想做個媽媽喜歡的好孩子這個年紀的孩子,最令家長喜悅的特質就是,熱愛生活。他對于自己熟悉的領域非常在意,對陌生的事物沒有太大興趣。他最有趣的時間是現在,最喜歡的地方是這里。因此,他的冒險精神也大大降低了。 5歲的孩子已經能夠控制自己了,他知道自己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而且熱衷于嘗試那些他認為一定做得到的事情,在一次次成功中建立信心。而且,他不會杞人憂天,而是安于現狀。 孩子到了5歲半,會變得遲疑不決、懶散閑蕩。家長一定要記得,不要在這個階段教他讀書寫字。因為5歲半孩子的眼和手配合得不如以前那樣快速,他經常會把數字或文字倒著寫。 6歲:進入人生第二叛逆期,個性極端兩極化6歲孩子的中心不再是媽媽,而是自己,他非常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爭強好勝,抗挫能力低,內心敏感脆弱,既依賴媽媽,心理上又想嘗試自己站起來。 這個階段的孩子同時在很乖和很叛逆兩個極端游走,對東西的歸屬感還不是很分明。因此,經常把筆畫或數字寫反,順手拿走別人的、他喜歡的東西,都是很常見的現象。 7歲:比6歲聽話,但不喜與人交往做事經常分心、磨蹭,記性不佳,對于幫助別人的事情不愿搭理。經常是悲觀地看待問題,充斥著感傷的情緒。他開始在意別人的評價,特別是老師的看法,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執(zhí)行好老師的吩咐。等他心智成熟到需要自己空間的時候,就喜歡把自己的東西收到自己的地盤。 7歲的孩子字跡會變小很多,喜歡琢磨細小的東西,特別喜歡湊近看東西。這個階段的孩子道德觀念開始萌芽,他會克制自己不去拿別人的東西,不能說謊騙人,而且樂于遵守規(guī)則,嚴謹恪守。 8歲:主要特征是性格外向開朗跟7歲孩子的沉郁退縮完全相反,8歲的孩子樂觀開朗,不畏一切困難,而且做事非常爽快。他對自己對他人的要求開始嚴格起來,對自己的能力也有一個相當客觀準確的判斷。他不再單純地以自我為中心,開始留意別人怎么做怎么想。他不但愿意為別人效勞,也希望別人能像他一樣愿意回報他。 最重要的一點是,8歲的孩子開始建立道德是非觀念,他的思維開始豐滿,對“對錯”的看法也不再是“好與壞”的兩極。他開始在意對自己的感覺和別人對他的感覺。他會豎著耳朵聽大人聊天時怎么評價他,或者揣摩他們說話時的臉色,非常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夸獎,對別人的批評則非常敏感。于是當他受到指責批評時,他往往先找理由或者先責怪別人,好讓自己容易承受些。 8歲孩子是情感上最需要媽媽的年齡。他非常需要媽媽分享他的思考、幻想、對話、游戲。他總喜歡和媽媽在一起,包括一起勞作、玩耍、聊天、讀書,這讓他覺得他“全部占有”著媽媽。媽媽無論怎么忙,都一定要每天至少撥出半個小時,全心全意滿足孩子“全部占有媽媽”的心理需求。這會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對媽媽的心理依戀期,為孩子坦然走向9歲的獨立打好基礎。 2-8歲孩子的心理并不是寥寥幾句話就能表達清楚的,但至少能為各位家長提供育兒的大致方向。其實,了解孩子最好的辦法還是溝通和陪伴,只要你用耐心和愛心去對待孩子,他們的心理你還是能窺得一二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