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erman,Stupica和Dykas等(2013)對此預測進行驗證,他們在研究中選取84名嬰兒(其中男孩45%)參加實驗,在嬰兒5個月和12個月大時測量嬰兒的消極反應性,并且在嬰兒12個月大時測量嬰兒與母親的依戀類型。結果發(fā)現(xiàn),不同依戀類型的嬰兒在5個月大時的消極反應性不存在差異,而在12個月大時則存在差異,回避型嬰兒的消極反應性最小,其次是安全型依戀的嬰兒,抵抗型嬰兒的消極反應性最高,與理論預期一致。 研究結果提示我們嬰兒與照看者的依戀關系可能與嬰兒情緒調節(jié)技能有關。當嬰兒在5個月大時還沒有和照看者形成穩(wěn)定的依戀關系,因此依戀類型的不同沒有導致不同水平的消極反應性;但是到了嬰兒12個月大時,嬰兒與照看者的依戀關系已經基本建立,習得的情緒表達和情緒調節(jié)的技能也趨于穩(wěn)定,因此依戀類型的不同導致嬰兒在遇到挫折時表現(xiàn)出不同水平的消極反應性。研究的結果再一次強調了嬰兒在被照料過程中需求被及時地、一致地被滿足的重要性。 |
|
|
來自: 咨詢師曹麗君 > 《兒童青少年心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