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教育是美國高等教育的核心,尤其是博士生(PHD,MD之類)的培養(yǎng)最為有名,為世人所稱道。在近300多年的高等教育實踐過程中,美國的研究生培養(yǎng)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體制(也可以稱為慣例);美國的研究生培養(yǎng)以“要求嚴格”而聞名于世,很多著名的高等學府對研究生都保持了較高的“淘汰率”(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博士生“淘汰率”在40%以上,即有40%的博士生是不能獲得博士學位的。),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研究生培養(yǎng)的質量??偟恼f來,美國的研究生教育是:教育與實踐并重,即強調前瞻性,也考慮實用性,十分注重對研究生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般說來,美國的研究生也稱導師為“老板(boss)”,這與中國的情況比較類似;因此研究生和導師之間的關系,不是一種簡單的“師生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雇傭關系”,在美國更是如此。美國的研究生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拿“獎學金(scholarship)”的;另一種是自費的,就是費用自己負擔(包括一些政府、企業(yè)、機構等資助的研究生,類似于國內(nèi)高校的“委培研究生”)。這兩類研究生來源不同(說到底就是誰出錢),但要求都是一樣的;即使是自費的研究生,如果工作不努力,沒有成果的話,一樣會被“淘汰”。 碩士研究生在美國基本上是一個過渡學位,一般2-3年就可以完成;有些學校要求碩士研究生只要修完相應的課程,得到足夠的學分,即使不完成碩士論文,也可以畢業(yè)。而博士研究生的要求就比較嚴格了,時間也比較長,一般是5年左右,讀7年以上的也不少。如果先讀完碩士,然后接著讀博士,就會快一些;如果不讀碩士,直接讀博士,挑戰(zhàn)性就比較大了。美國人戲稱:在美國讀博士就如同坐牢。因此在美國讀博士是很艱苦的,不僅要付出努力,而且還要坐得住,耐得住寂寞。 美國的研究生大多數(shù)都有獎學金。獎學金主要來自導師的科研項目,導師不僅要負責研究生的學費,還要支付研究生的生活費。一般研究生每年的學費都在2萬美元以上。平均說來,研究生每個月的生活費在1600美元-1800美元之間,也有高于這個數(shù)目的。這樣的生活費可以使研究生在美國過上“有房有車”的生活,做到“衣食無憂”,這也許是美國的研究生能夠安心做研究的原因之一。算上學費和生活費,導師為每個研究生每年支付的費用在4萬美元以上,因此導師的確是研究生的“老板”。 美國的導師權利很大,導師決定是否錄取研究生,有開除(fire)研究生的權利。如果導師認為研究生不用功,沒有科研成果,沒有培養(yǎng)前途,沒有使用價值,可以單方面的fire掉研究生,當然研究生也可以fire導師。美國導師在研究生的學習和工作期間扮演者十分重要的作用,導師對研究生的指導,總的說來是“認真、負責”,并且很有耐心,可以說導師的水平就決定了研究生的水平。導師對研究生的指導,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1、選課:美國的研究生也有一個學習文化課的過程,所學課程的學分是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當研究生剛進入學校的時候,導師會根據(jù)研究生的情況來制定“培養(yǎng)計劃”,選課是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研究生屬于跨專業(yè),導師會讓研究生去補修一些本科生課程,這些課程不會計入研究生的學分。導師為研究生選課總的原則是“實用”,即這些課程在做論文期間都用得上,保證完成論文課題研究所必需的知識。美國研究生的課程注重“系統(tǒng)性和前瞻性”,講課教師會系統(tǒng)介紹課程的結構和參考書,然后請一些人來介紹相關領域的前沿進展,有大量的作業(yè)和隨堂考試(quiz,測驗)。美國的研究生課程,如果不認真做作業(yè),可以說收獲很少,什么都學不到(本科生課程也是如此)。美國的研究生都要認真完成作業(yè),“抄作業(yè)”是決定不允許的,更不用說考試作弊了,一旦發(fā)現(xiàn),后果非常嚴重,甚至可能被開除。很多任課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都是要考驗研究生的能力,不是僅僅努力就可以完成的。 2、論文選題:一般說來,在導師是否確定錄取某個研究生的時候,就確定了研究生將來論文的研究方向,實際上也就大致確定了研究生的論文選題。研究生的論文選題來自導師承擔的科研項目,相應的研究生的經(jīng)費也會從其承擔的課題中支付。研究生基本上沒有自由選擇課題的權利,如果要想自由選擇課題,除非換導師。在研究生入校之初,導師就會與研究生商談關于將來論文的事情,讓研究生盡快的進入課題。即使是在學習階段,美國的研究生也要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正因為如此,所以剛入校的研究生往往非常忙碌。 3、交談:美國的導師無論怎么忙,都會抽出固定的時間來與研究生“交談(talk)”。對于學生比較多的導師,每個月(甚至是每周)安排專門的時間與研究生交談,每次交談時間少則1小時,多則幾個小時。交談的內(nèi)容主要和研究工作有關,在這個時間內(nèi),研究生可以與導師就某個專業(yè)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交流。不管學生的問題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導師都會“不厭其煩”的給予解答,這是美國導師“可愛”的地。導師絕對不會因為“這么簡單的問題還問我,自己看書去!”而中斷與研究生的交談。 4、組會:組會(Group Meeting)就是課題組的會議。課題組是美國高??茖W研究的“基本單位”,一個課題組由一個教授(或幾個教授,其中一個是頭,稱head或director),幾個工作人員,以及若干個研究生組成。Consortium是美國高校和企業(yè)合作的主要形式,Consortium得到若干個企業(yè)(sponsor)的持續(xù)資助,在某個領域內(nèi)進行長期的研究,sponsor可以共享Consortium的研究成果。一個學校的科學研究由若干個Consortium組成,一個Consortium就是一個課題組。研究生需要在組會上不定期的報告自己的研究進展和科研成果,同時要在每年的Consortium Meeting上向sponsor匯報自己的研究成果。每次的組會,導師都會安排研究生匯報自己的研究進展,讓同一個課題組的研究生之間相互討論,共同提高。導師偶爾也會請一些同一研究領域之類的專家來介紹相關課題研究的前沿,開闊研究生的眼界。 5、文章:美國的研究生有發(fā)表文章(paper或publication)的要求,這也是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尤其是對于博士研究生,如果沒有文章發(fā)表,要想獲得博士學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研究生會根據(j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進展,撰寫一定數(shù)量的文章,文章會提交給導師。導師會仔細修改研究生提交的文章,然后決定發(fā)表在什么級別的學術期刊上。指導研究生寫文章,修改研究生的文章,是導師的日常工作之一。 6、論文答辯:在美國不同的學校,對論文答辯有不同的要求。總的說來,只要導師同意論文答辯,一般都可以通過。導師對研究生的論文答辯起關鍵作用,也可以說“論文是否能夠答辯,能否通過論文答辯,導師說了算”。如果研究生的論文沒有達到相關要求的水平,沒有完成相應的工作量,美國導師是不會輕易同意研究生論文答辯的,這也是美國讀研究生時間比較長的原因之一。 美國的高校為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在獎學金的支持下,研究生可以不用為“生計”而發(fā)愁,可以安心做一些工作,從而在知識和能力等多方面得到鍛煉。美國導師和研究生之間的關系比較簡單,平等相處,相互直呼名字,沒有什么等級觀念,“潛規(guī)則”幾乎不會發(fā)生。只要研究生努力工作,不斷進步,導師也不會隨便fire研究生。盡管在美國讀研究生比較辛苦,但是收獲也很大;總的來說,付出與收獲是成比例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