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八拜之交要從八拜開始說。 八拜是古代的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的一種大禮。 例如《金史》上說皇帝帶領大臣行“朝謁之禮”,皇帝和大臣們要一拜再拜,先八拜,最高到十二拜。這說明越嚴肅拜的越多。 《遼史》上寫冊封皇后的禮儀,也提到了八拜之禮。 有趣的是,金和遼國都是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在其正史上都有八拜之禮,但宋朝的八拜禮儀在《邵氏聞見錄》也偶然提到了: 文彥博聽說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對韓琦也不尊敬,韓琦為人大度,并不計較,但是文彥博心中非常不快,說:“李稷的父親曾是我的門人,按輩分他應該是我的晚輩,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訓他不可?!庇幸淮?,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上門來拜謁(挺有禮貌的?。?。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接見他。見了李稷之后,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輩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 到了明史里,八拜在各種禮儀里經常見到,如“洪武二十六年定,凡諸王大朝,行八拜禮。”,再例如冊封太子和太子妃的時候“皇后、貴妃代太子八拜。詣皇后前,貴妃代八拜”。 皇帝冊封皇后的時候也提到了: “次日早,帝后皆禮服,候太后升座。帝后進座前。宮人以腶修盤立于后左,帝后皆四拜。執(zhí)事舉案至,宮人以腶修盤授后,后捧置于案。女官舉案,后隨至太后前,進訖,復位。帝后皆四拜。三日早,帝冕服,后禮服,同詣太后宮,行八拜禮。還宮,帝服皮弁,升座。女宮導后,禮服詣帝前,行八拜禮。后還宮,升座。引禮導在內親屬及六尚等女官,行八拜禮;次各監(jiān)局內官內使,行八拜禮。是日,皇帝御奉天殿。頒詔如常儀。四日早,皇帝服袞冕御華蓋殿,親王八拜,次執(zhí)事官五拜,遂升奉天殿,百官進表,行慶賀禮。是日,太后及皇后各禮服升座。親王入,八拜出,次內外命婦慶賀及外命婦進表箋,皆如常儀。五日行盥饋禮,尚膳監(jiān)具膳修?;屎蠖Y服詣太后前,四拜。尚食以膳授皇后,皇后捧膳進于案,復位,四拜,退立于西南。俟膳畢,引出。 ” 先是皇帝和皇后到了太后跟前行八拜之禮,再往后,皇后拜見皇帝行八拜禮儀,親王拜見皇帝恭喜也要行八拜禮……基本上都是八拜的禮儀。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八拜都發(fā)生在皇帝家里面的范圍內,如祭祀祖先,如冊封太子和太子妃,如冊封皇后等等,都是皇帝血統(tǒng)范圍內的。第二:八拜是一種非常嚴肅、規(guī)格非常高的禮儀。 可能就基于此,結拜兄弟就是把異姓人親如骨肉來看待,所以要行八拜之禮,互相承認對方的親人為自己的親人。 因為這個禮興盛于明朝,所以在明朝之后的小說里最為常見。 后來“洪門”也就是“天地會”——就是韋小寶那個組織,在入會儀式中有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宣讀洪門三十六誓,并行八 拜之禮。 他們八拜的含義是“一拜天為父,二拜地為母,三拜日為兄,四拜月為嫂,五拜五圣賢(即長房福建、二房廣東、三房云南、 四房湖廣、五房浙江的各創(chuàng)會始祖),六拜萬云龍(萬云龍是“洪門”中的傳奇人物,據(jù)“洪門”秘 冊所載,“洪門”軍師為陳近南, 大將為萬云龍——金庸先生只寫了陳近南,沒寫萬元龍,導致他的名氣明顯低于陳近南),七拜眾兄弟,八拜萬年香。 通過這個儀式,就算加入了組織成員,不論上下輩分,一律以同胞兄弟看待, 互相照應,互相幫助。 這也算是賦予了八拜之交新的含義。 不過有一種解釋,八拜之交指的是八對知音好友。
這屬于強加附會的解釋,算是豐富了含義,但不能當真。 錦翼系悟空問答簽約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