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著名詩人
有一年參加所謂“首屆福建青年詩人交流會”,頭也沒開上,藏在一個角落坐著瞧散落于桌面的各種交流詩,習慣先看作者介紹和詩觀,口氣都很相似:“某某某,中國某某會員,在《星星》、《某某》、《某某》發(fā)表過大量作品,幾十萬字,入選《某年某某集》,獲得某某獎,某某論壇版主。關注大氣詩歌,傾向個性化與多向度寫作”。這么說我是與近百個優(yōu)秀詩人為伍嘍,應該說是榮耀得很,讀讀其中部分詩人的部分詩歌吧,怎么看,怎么來氣,怎么失望,腸胃好象一陣不舒服??磥砦疫@個以教授文學為職業(yè)的人,必須立馬更新觀念或者在文學行當中自我清除才是。一股悲涼襲來,隨即借故離席走人。開會者也有幾個我是認得了,有的在網(wǎng)上交往過,他們大多都不知道我來過。我倒不是自忖什么清高,倒真是有“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情緒,走人當然必定發(fā)生??墒撬“忱贤?,對這樣大規(guī)模的交流,無論如何喜歡不起來。
帶回他們的作品回來繼續(xù)讀??墒牵野l(fā)現(xiàn)我真是老了。不僅讀得我眼花繚亂,而且覺得幾十年的文學追求和詩歌教習,在這些閱讀中一下子變得“四大皆空”。詩人們的感覺一律是好的很?;?qū)嶒灒蜃耘?,或請名人來捧。作秀的東西多的要死。我呢,不懂裝懂,生怕被其中某些詩人嘲笑為“不懂詩歌”,生怕對詩人有所不敬,讀啊讀啊,“隔”是越來越多,他們的文字仿佛真像他們說的,都是心靈的聲音,怎么能進入他們的心靈?他們有沒有給我進入他們的心靈提供機會呢,也許給了別人這樣的機會吧,于是我把詩歌交給我的中文系的幾屆學生傳閱,其結(jié)果是他們閱讀也讓他們失語。我仿佛面對一堆“天書”,這“天書”不是一般人讀得了的。我不知道該對他們刮目相看呢,還是另眼相看。
所收的一些詩歌的作者創(chuàng)作速度真是驚人,有的好幾首都是同一天炮制出來的,不敢說一日千里,也是“碩果”累累。留下的卻是許多意義空洞。那么精神高度他們有能力把握嗎?答案是不能!他們自己也說這不是講究高度的時代,不是英雄主義的時代,他們要消解,要人性的自由。連篇累犢,我看到了炒作、浮躁、自厭、自吹等等惡習。我看到了文學的可怕和精神的萎靡。
有些詩人們不陌生因特網(wǎng),好多都是“斑竹”,相互間或認識,或互捧,或角逐,或傾軋。彼此是讀者,彼此也是對手。生活中的俗氣,被詩歌和詩歌活動“發(fā)揚光大”。一片鼓噪,使他們無暇悉心閱讀中外文本。社會在變革,文學也在變革。但是文學直接落入斷層,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一片鼓噪,一片喧嘩聲中,今天除了發(fā)不同聲音會得罪人的擔憂外,精神上我還能獲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