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注定是科學的節(jié)日。諾貝爾化學獎、物理學獎、經(jīng)濟學獎、文學獎都相繼在這個月份評出。諾貝爾,一個響亮的名字。他發(fā)明了威力巨大的膠質炸藥和無煙炸藥。他擁有355項發(fā)明。他以畢生的財富創(chuàng)立了諾貝爾獎勵基金。諾貝爾獎以其真正的國際性和評選的嚴密性為世人矚目,自1901年以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除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和其他原因所致的間斷外,幾乎貫穿了整個20世紀。諾貝爾的生命也因諾貝爾獎的存在而延續(xù)至今。 阿·諾貝爾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1841年至1842年間,他在斯德哥爾摩圣雅可比教會學校學習。1843年至1850年間,在俄國首都彼得堡跟俄羅斯和瑞士籍家庭教師學習。1850年至1852年,諾貝爾先后到歐美諸國進行廣泛的旅游、學習,增長了知識,開拓了視野。年僅16歲的他,就已精通英語、德語、法語、瑞士語、瑞典語和俄語,為他今后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諾貝爾的父親伊曼紐爾·諾貝爾是位發(fā)明家,他發(fā)明了家用取暖的鍋爐系統(tǒng),設計了一種制造木輪的機器,設計制造了大鍛錘,改造了工廠設備。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為了表彰伊曼紐爾·諾貝爾的功績,破例授予他勛章。在父親永不停息的創(chuàng)造精神影響和引導下,諾貝爾走上了光輝燦爛的科學發(fā)明道路。 諾貝爾很早就參加了父親的一系列發(fā)明試驗,在此過程中,他對硝化甘油的巨大爆炸威力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他暗暗決定,一定要認真研究這種炸藥,將它用于礦山開鑿和運河挖掘等工程建設上去。從此,阿爾弗萊德·諾貝爾的一生,就與不斷的爆炸結下了不解之緣。 為了控制硝化甘油的爆炸,首先必須發(fā)明引發(fā)裝置。經(jīng)過研究,諾貝爾發(fā)現(xiàn)要硝化甘油爆炸,必須把它加熱到爆炸點或以重力擊發(fā)。1862年,諾貝爾用火藥引爆硝化甘油獲得成功。諾貝爾把硝化甘油裝在玻璃瓶里,再把裝滿火藥的錫管放入,然后裝進火藥引爆。 諾貝爾終生忘不了那最早的一次安全爆炸。清晨,小河畔還彌漫著白茫茫的霧氣,諾貝爾兄弟三人一起來到小河邊,由諾貝爾點燃導火線,然后丟入水中。猛然間,傳來了一聲刺耳的金屬爆裂聲。顯然它的轟炸力遠大于一般火藥,成功使諾貝爾堅定了研制烈性炸藥的決心??墒?,隨后不久的猛烈爆炸,就使他們失去了最小的弟弟埃米,并且被迫遷移到湖中小船上進行實驗。 這時,諾貝爾利用雷酸汞具有稍經(jīng)打擊或震動立即爆炸的敏感特性,制成了引爆裝置——雷管。一天,諾貝爾在馬拉湖岸邊進行引爆實驗,遠處觀望的人們親眼目睹了諾貝爾從死神手中掙脫的情景:敏捷的諾貝爾剛剛輕手輕腳地將實驗裝置安裝完畢,轉回身走,還沒有走開多遠,就聽到“轟”的一聲沖天巨響,炸藥卷起了濃重的黑煙、塵土,人們都以為這回諾貝爾肯定完了,誰知滿臉血污的諾貝爾卻出人意料地從硝煙中跑了出來,興奮地喊道:“我成功了!” 有了引爆烈性炸藥的雷管,諾貝爾開始生產(chǎn)硝化甘油。社會迫切需要烈性炸藥,諾貝爾工廠的產(chǎn)品供不應求。然而,一連串的大爆炸,又使諾貝爾面臨絕境。硝化甘油遇到劇烈震動,就會引起爆炸,當時人們對炸藥的危險性一無所知,隨意處理硝化甘油,而不知死神正伴隨自己。不久,報警的信函如雪片一般涌向諾貝爾。 人們恐慌、懷疑、抵制和咒罵的話語向諾貝爾涌來,大有黑云壓城城欲摧之勢,堅毅的諾貝爾也為之焦慮不安。但是他沒有像發(fā)現(xiàn)硝化甘油的索布萊洛那樣痛悔不已、手足無措,只去向上帝祈禱寬恕。他堅信新炸藥的優(yōu)越性一定能為工業(yè)發(fā)展帶來極大的益處,眼前的困難一定能夠克服! 怎樣才能解決烈性炸藥的安全性問題呢?經(jīng)過日夜奮戰(zhàn),諾貝爾想出了兩種安全措施,最終解決了硝化甘油的安全性問題。運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的方法,諾貝爾制成了固體炸藥。試制成功以后,諾貝爾親自去各處表演,用鐵的事實證明新炸藥的威力和安全性能,以解除人們的疑慮,挽回不良影響。 新炸藥贏得了人們的信任,為使用諾貝爾的炸藥的用戶解除了疑慮。從此以后,諾貝爾的炸藥又廣泛地應用到工業(yè)、礦業(yè)、交通業(yè)之中,全世界到處都響著諾貝爾炸藥那震耳欲聾的爆炸聲。 由于發(fā)明了安全炸藥,諾貝爾獲得了“炸藥大王”的稱號,并使自己成為了百萬富翁。他希望他的這項發(fā)明能夠為促進人類生活的繁榮作出貢獻,但事與愿違,炸藥被廣泛地使用于戰(zhàn)爭。這使他在人們心目中成了一個“販賣死亡的商人”,為此,他深感失望和痛苦。1896年12月10日,孤獨的諾貝爾在意大利西部的療養(yǎng)圣地悄然死去。諾貝爾在逝世前立下遺囑,把遺產(chǎn)的一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每年約20萬美元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為人類的幸福和進步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和學者。為此,瑞典于1900年6月29日專門成立了諾貝爾基金會,并由其董事會管理和發(fā)放獎金。12月注定是科學的節(jié)日。諾貝爾化學獎、物理學獎、經(jīng)濟學獎、文學獎都相繼在這個月份評出。諾貝爾,一個響亮的名字。他發(fā)明了威力巨大的膠質炸藥和無煙炸藥。他擁有355項發(fā)明。他以畢生的財富創(chuàng)立了諾貝爾獎勵基金。諾貝爾獎以其真正的國際性和評選的嚴密性為世人矚目,自1901年以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除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和其他原因所致的間斷外,幾乎貫穿了整個20世紀。諾貝爾的生命也因諾貝爾獎的存在而延續(xù)至今。 阿·諾貝爾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1841年至1842年間,他在斯德哥爾摩圣雅可比教會學校學習。1843年至1850年間,在俄國首都彼得堡跟俄羅斯和瑞士籍家庭教師學習。1850年至1852年,諾貝爾先后到歐美諸國進行廣泛的旅游、學習,增長了知識,開拓了視野。年僅16歲的他,就已精通英語、德語、法語、瑞士語、瑞典語和俄語,為他今后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諾貝爾的父親伊曼紐爾·諾貝爾是位發(fā)明家,他發(fā)明了家用取暖的鍋爐系統(tǒng),設計了一種制造木輪的機器,設計制造了大鍛錘,改造了工廠設備。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為了表彰伊曼紐爾·諾貝爾的功績,破例授予他勛章。在父親永不停息的創(chuàng)造精神影響和引導下,諾貝爾走上了光輝燦爛的科學發(fā)明道路。 諾貝爾很早就參加了父親的一系列發(fā)明試驗,在此過程中,他對硝化甘油的巨大爆炸威力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他暗暗決定,一定要認真研究這種炸藥,將它用于礦山開鑿和運河挖掘等工程建設上去。從此,阿爾弗萊德·諾貝爾的一生,就與不斷的爆炸結下了不解之緣。 為了控制硝化甘油的爆炸,首先必須發(fā)明引發(fā)裝置。經(jīng)過研究,諾貝爾發(fā)現(xiàn)要硝化甘油爆炸,必須把它加熱到爆炸點或以重力擊發(fā)。1862年,諾貝爾用火藥引爆硝化甘油獲得成功。諾貝爾把硝化甘油裝在玻璃瓶里,再把裝滿火藥的錫管放入,然后裝進火藥引爆。 諾貝爾終生忘不了那最早的一次安全爆炸。清晨,小河畔還彌漫著白茫茫的霧氣,諾貝爾兄弟三人一起來到小河邊,由諾貝爾點燃導火線,然后丟入水中。猛然間,傳來了一聲刺耳的金屬爆裂聲。顯然它的轟炸力遠大于一般火藥,成功使諾貝爾堅定了研制烈性炸藥的決心??墒牵S后不久的猛烈爆炸,就使他們失去了最小的弟弟埃米,并且被迫遷移到湖中小船上進行實驗。 這時,諾貝爾利用雷酸汞具有稍經(jīng)打擊或震動立即爆炸的敏感特性,制成了引爆裝置——雷管。一天,諾貝爾在馬拉湖岸邊進行引爆實驗,遠處觀望的人們親眼目睹了諾貝爾從死神手中掙脫的情景:敏捷的諾貝爾剛剛輕手輕腳地將實驗裝置安裝完畢,轉回身走,還沒有走開多遠,就聽到“轟”的一聲沖天巨響,炸藥卷起了濃重的黑煙、塵土,人們都以為這回諾貝爾肯定完了,誰知滿臉血污的諾貝爾卻出人意料地從硝煙中跑了出來,興奮地喊道:“我成功了!” 有了引爆烈性炸藥的雷管,諾貝爾開始生產(chǎn)硝化甘油。社會迫切需要烈性炸藥,諾貝爾工廠的產(chǎn)品供不應求。然而,一連串的大爆炸,又使諾貝爾面臨絕境。硝化甘油遇到劇烈震動,就會引起爆炸,當時人們對炸藥的危險性一無所知,隨意處理硝化甘油,而不知死神正伴隨自己。不久,報警的信函如雪片一般涌向諾貝爾。 人們恐慌、懷疑、抵制和咒罵的話語向諾貝爾涌來,大有黑云壓城城欲摧之勢,堅毅的諾貝爾也為之焦慮不安。但是他沒有像發(fā)現(xiàn)硝化甘油的索布萊洛那樣痛悔不已、手足無措,只去向上帝祈禱寬恕。他堅信新炸藥的優(yōu)越性一定能為工業(yè)發(fā)展帶來極大的益處,眼前的困難一定能夠克服! 怎樣才能解決烈性炸藥的安全性問題呢?經(jīng)過日夜奮戰(zhàn),諾貝爾想出了兩種安全措施,最終解決了硝化甘油的安全性問題。運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的方法,諾貝爾制成了固體炸藥。試制成功以后,諾貝爾親自去各處表演,用鐵的事實證明新炸藥的威力和安全性能,以解除人們的疑慮,挽回不良影響。 新炸藥贏得了人們的信任,為使用諾貝爾的炸藥的用戶解除了疑慮。從此以后,諾貝爾的炸藥又廣泛地應用到工業(yè)、礦業(yè)、交通業(yè)之中,全世界到處都響著諾貝爾炸藥那震耳欲聾的爆炸聲。 由于發(fā)明了安全炸藥,諾貝爾獲得了“炸藥大王”的稱號,并使自己成為了百萬富翁。他希望他的這項發(fā)明能夠為促進人類生活的繁榮作出貢獻,但事與愿違,炸藥被廣泛地使用于戰(zhàn)爭。這使他在人們心目中成了一個“販賣死亡的商人”,為此,他深感失望和痛苦。1896年12月10日,孤獨的諾貝爾在意大利西部的療養(yǎng)圣地悄然死去。諾貝爾在逝世前立下遺囑,把遺產(chǎn)的一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每年約20萬美元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為人類的幸福和進步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和學者。為此,瑞典于1900年6月29日專門成立了諾貝爾基金會,并由其董事會管理和發(fā)放獎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