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在前面的話: 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時期,漢朝無疑是非常偉大的一個朝代,不僅統(tǒng)治時間達到驚人的405年,而且還給后世留下了“漢族”、“漢語”、“漢服”等根基。 而在漢朝400多年的歷史里,丞相作為王朝統(tǒng)治集團中的翹楚,舉足輕重。 悅史君籍此通過《史記》、《漢書》、《后漢書》、《資治通鑒》等官修史書和民間雜記,梳理漢朝歷代丞相的生平、典故、逸事等,成這本《大漢名相錄》。 作為漢朝開國皇帝,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超強能力和個人魅力,令人嘆服。 不過,劉邦能成霸業(yè),漢朝第一丞相、酂文終侯、相國蕭何的一路相隨,至關(guān)重要。 悅史君甚至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如果沒有蕭何的多次庇護和擁戴,劉邦可能連反秦最起碼的資本都沒有。 有這么夸張嗎?可能有不少悅友很疑惑,那么,大家耐心地往下看看吧。 縣領(lǐng)導 公元前257年,趙國都城邯鄲被秦軍團團圍住,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等人發(fā)兵救趙,邯鄲之圍解除,但趙國也因此受創(chuàng)慘重。 在此期間,在邯鄲為質(zhì)子的秦昭襄王之孫嬴異人,在衛(wèi)國大商人呂不韋的幫助下,順利逃回秦國都城咸陽,并得到父親秦國太子安國君嬴柱正妻華陽夫人的信任,成為嬴柱的嗣子。 嬴異人就是后來的秦莊襄王,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嬴政的父親。 也就在這一年,在沛豐邑(今江蘇豐縣)的一戶蕭姓人家,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叫蕭何。 雖然當時正值戰(zhàn)國末期,諸侯征戰(zhàn)頻仍,但蕭何從小勤奮好學,掌握了不少經(jīng)史學問。 長大后,由于蕭何能寫文書,而且沒有什么瑕疵,被選任為沛縣縣令手下的主吏掾,對歷代律令有了進一步研究。 蕭何雖然是一位縣領(lǐng)導,但他性格隨和,沒有什么架子,三教九流的朋友都有結(jié)交。 獄掾曹參、車夫夏侯嬰、屠夫樊噲、吹鼓手周勃等人,都是蕭何的莫逆之交。 而比蕭何年長一歲的劉邦,雖然沒有什么正當工作,但蕭何卻認為他風骨不凡,不僅傾力交往,還多次利用職權(quán)暗中袒護他。 二百錢 公元前221年,秦軍攻滅齊國,兼并了六國,秦王嬴政稱皇帝,建立秦朝史稱秦始皇。 蕭何還是在沛縣工作,沒有多大變動。 后來,劉邦做了沛縣的泗水亭長,蕭何介紹沛縣大小官員給他認識,劉邦很快就熟悉起來。 有一次,劉邦送服役的人去咸陽,沛縣的官員們都奉送他三百錢,只有蕭何送了他五百錢,劉邦心里很是感激。 秦朝御史到泗水郡督察工作時,蕭何在公務考核中名列第一,辦事認真利索。 秦朝御史打算征調(diào)蕭何入朝,但蕭何不愿意離開家鄉(xiāng),一再辭謝,才沒有被調(diào)走。 保呂雉 不久,劉邦奉命押送一批囚犯赴驪山修秦始皇陵,可才出沛縣縣境不遠,就有許多人逃跑了。 劉邦犯難了,因為他既無法追趕,又控制不住這些人。 想了半天,劉邦豁然開朗,他估計還沒到驪山,這批囚犯就會逃光,于是行至豐鄉(xiāng)大澤時,劉邦就停下來飲酒,趁著夜晚索性就把所有囚犯都解了綁,叫他們各自去逃生。 囚犯們本來是想著偷偷溜的,劉邦這么一放開了,反倒不敢走了。 大家觀察了一會兒,見劉邦確實沒有堤防,很多人一哄而散了,不過有十多個壯士留了下來,表示愿意與劉邦生死相隨。 劉邦原本也打算亡命天涯,就帶著他們來到芒碭山,暫時蟄居起來避難。 沛縣縣令得知劉邦放走囚犯、自己也逃亡后,立即派人拘拿劉邦的妻子呂雉入獄,等候發(fā)落。 蕭何知道,劉邦犯的是死罪,呂雉自然也難以幸免,他很快找來獄掾曹參商量,兩人一起向沛縣縣令保釋呂雉出獄。 此后,蕭何也多次暗中接濟劉邦一家人。 沛縣謀動 公元前209年,因不堪忍受秦朝暴政,陳勝、吳廣等人在大澤鄉(xiāng)揭竿而起,反秦進展順利,各地豪杰也群起響應,天下大亂。 蕭何密切注視著局勢的發(fā)展,他和曹參、樊噲、夏侯嬰、周勃等人經(jīng)常聚會,并暗中與在芒碭山中的劉邦保持聯(lián)系。 在各地反秦聲浪的影響下,許多地方官吏也紛紛反叛秦廷,企圖保全自己。 沛縣縣令也有這個想法,于是他找來屬下蕭何、曹參等人,秘商起兵反秦之事。 蕭何一聽,跟曹參使了一個眼色,兩人共同向沛縣縣令建議道:
蕭何跟曹參的意思很簡單:沛縣縣令本身就是秦朝的官員,反秦恐怕沛縣百姓不會聽從,倒是把之前逃亡的豪杰請回來,這樣一增加了人手,第二沛縣百姓也不得不跟從了。 沛縣縣令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但這些年逃亡的人很多,找誰回來,到哪里去找呢? 蕭何立馬保舉劉邦,他一再表示劉邦的可靠和實干,懇請沛縣縣令把劉邦召回來,然后赦罪錄用。 沛縣縣令剛開始覺得有些為難,因為劉邦犯下的使死罪,但他轉(zhuǎn)念一想,劉邦這死罪是秦朝的死罪,如果他能誠心一起反秦,倒是一個很合適的人選。 于是,沛縣縣令便派劉邦的妹夫樊噲去芒碭山找劉邦。 出城 這時,劉邦已經(jīng)是數(shù)百人的首領(lǐng),他們早就摩拳擦掌等機會,聽明白樊噲的來意后,馬上就答應了。 接著,劉邦和樊噲率眾奔沛縣而來,不料沛縣縣令在城樓上看到劉邦人多勢眾,擔心自己指揮不動這只隊伍,甚至可能引狼入室,被劉邦所殺,又反悔了。 沛縣縣令下令關(guān)閉城門,并派人捉拿蕭何和曹參。 劉邦等人趕到沛縣城下,見城門緊閉,知道城中有變,就將沛縣城池團團圍住,準備攻城。 正在這時,蕭何、曹參翻越城墻,逃到城外的劉邦營地。 劉邦大喜,他蕭何、曹參和商議一番后,由劉邦在帛上寫了一封告沛縣父老書,用箭射入城內(nèi)。 在這封告沛縣父老書中,劉邦這樣說道:
劉邦也是個鼓動能手,他號召沛縣百姓不要跟著沛縣縣令坐以待斃,而是應該起來誅殺沛縣縣令,保全家室。 沛縣百姓平時就對沛縣縣令很不滿,看了劉邦的信,就聚集起來攻入縣衙,殺了沛縣縣令,打開城門迎接劉邦。 抓鬮 劉邦進入沛縣后,召集沛縣父老共商大計,很多人都推舉劉邦為沛縣縣令,反秦自立。 劉邦自認在沛縣沒有很高的名望,也擔心沛縣百姓不是誠心擁戴,推辭道:
劉邦要求大家另選賢能,蕭何、曹參平時做了不少好事,也成了一部分人的推選對象。 但蕭何、曹參都是文官,他們擔心如果舉事不成功,不僅白白丟了身家性命,還會被秦廷誅滅九族,就竭力推舉劉邦上位。 可無論他們怎么勸說,劉邦還是再三推讓,不肯就任沛縣縣令。 就在這時,有人提出了一個建議:
既然劉邦不愿意擔此重任,那干脆抓鬮,把包括劉邦在內(nèi)沛縣最有聲望的10個人的名字,寫在紙上,然后敬告天地,最后拈出是誰,誰就是當之無愧的沛縣縣令。 蕭何見狀,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對大家說道:“這個辦法很好,讓上天來決定沛縣縣令的人選。不過這寫候選人名字的事,就讓我來吧?!?/p> 沛縣百姓都知道蕭何在縣衙多年,辦事精細,就讓他去準備。 一切都準備就諸后,蕭何又對眾人說:“劉邦是大家呼聲最高的人,那這拈鬮之事,我看就請他來擔任吧?!?/p> 于是,在眾人的叫好聲中,劉邦對天行禮,之后拈出一鬮,當眾展開一看,上面正是自己的名字。 蕭何快步上前,一把將盤中剩余的鬮抓起,放入口中嚼碎,然后高聲說道:“劉邦出頭,天意所歸!” 這下,劉邦也就不再推辭,眾人歡呼雷動。 蕭何等人在縣衙大堂設祭壇,立赤旗,誓師反秦起事,稱劉邦為“沛公”。 后來,劉邦才知道,原來蕭何所寫的10個鬮,全都是劉邦的名字,劉邦深知蕭何真心擁戴自己,對他更加信任。 劉邦起事后,向周邊郡縣擴張勢力,很快就發(fā)展到3000多人。 蕭何作為劉邦的丞督,承擔了大量的后勤工作,開始了新的傳奇。 悅史君點評: 在沛縣,蕭何的社會地位一直比劉邦高,但他卻對劉邦青眼有加,明里暗里照顧。 而在劉邦舉事反秦的關(guān)鍵時刻,蕭何急中生智,一錘定音,也讓他在劉邦心中的分量更重了。 這,正是蕭何的過人之處?。?/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