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羽,劉邦。 西楚霸王,大漢高祖。 他們是那么相像,又是那么地不一樣。 他們一起推翻暴秦,最后卻不得不刀劍相向,楚漢爭霸。 鴻門宴散,四面楚歌,霸王自刎,大漢開國。 為什么劉邦是歷史的勝利者,而項羽不是,不少人已經(jīng)總結(jié)得很到位:項羽殘暴,戰(zhàn)勝后仍要屠城,劉邦寬仁,投降者均能安頓;項羽剛愎自用,氣走范增,劉邦求才若渴,用人唯賢。鸚鵡螺 今天,我想再通過兩個件小事,來進(jìn)一步分析一下項羽和劉邦。 一、項羽殺郡守,劉邦殺縣令 剛剛起義反秦的時候,項羽和劉邦做過一件很類似的事情,那就是,都?xì)⑺懒俗约核趨^(qū)域的父母官。 項羽殺掉的是會稽郡守殷通。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fā)兵,使公及桓楚將?!笔菚r桓楚亡在澤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fù)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笔卦唬骸爸Z?!绷赫偌?。須臾,梁眴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妒酚洝ろ椨鸨炯o(jì)》 劉邦間接殺掉的是沛縣縣令。 諸郡縣皆多殺其長吏以應(yīng)陳涉。沛令恐,欲以沛應(yīng)涉……乃令樊噲召劉季。劉季之眾已數(shù)十百人矣。於是樊噲從劉季來。沛令後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欲誅蕭、曹。蕭、曹恐,逾城保劉季……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城門迎劉季,欲以為沛令?!妒酚洝じ咦姹炯o(jì)》 根據(jù)《史記》的描述,我們推測一下項羽和劉邦殺人的動機。 二、先說項羽 項羽殺郡守的直接原因是叔叔項梁的命令,但是,由于項羽是項梁帶大的,很多思想都是項梁直接灌輸給項羽的,項羽也耳濡目染學(xué)會了很多項梁為人處世的方式,因此,項梁死前,可以將項氏叔侄的思想看成是一致的。 項梁為什么要讓項羽殺會稽郡守殷通呢?《史記》里面沒有直接說。但是,有描述項梁和郡守的對話。 郡守說他想要發(fā)兵,讓項梁擔(dān)任將領(lǐng)。這樣一來,項梁就居于人下了。那么項梁想要干掉郡守,很可能是想自己當(dāng)老大,而不甘心只當(dāng)二把手。 從這個細(xì)節(jié),就可以看出項梁的貪婪和自負(fù),項羽跟這個叔叔也是一脈相承。 反觀陳嬰,則是在母親的勸說下,放棄了當(dāng)老大,因為槍打出頭鳥嘛。后來,陳嬰成了大漢的開國功臣,他的孫子陳午娶了文帝和竇后之女館陶公主,他的曾孫女陳阿嬌嫁給了漢武帝劉徹。 陳嬰母謂嬰曰:“自我為汝家婦,未嘗聞汝先古之有貴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屬,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眿肽瞬桓覟橥酢!妒酚洝ろ椨鸨炯o(jì)》 好在,后來在范增的勸說下,項梁才沒有自立為王,而是找到了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立為義帝。 即便如此,范增也無力回天。項羽的剛愎自用和好大喜功是印在骨子里的,不是范增三言兩語就能改變的。最后只能落得個自刎烏江,英雄末路的下場。 三、再說劉邦 而劉邦那邊呢,他本來沒打算殺沛縣縣令。 是沛縣縣令自己反復(fù)無常,忌憚劉邦,想要殺掉蕭何和曹參,劉邦才鼓動父老鄉(xiāng)親們干掉縣令的。 可能正是有這種共患難的經(jīng)歷,蕭何和曹參才愿意忠心對待劉邦吧。 比如蕭何,哪怕是自己親手提拔起來的韓信,在漢室江山穩(wěn)固面前,他也能選擇犧牲韓信。 而蕭何去世后,曹參接位,也沒有為所欲為,而是謹(jǐn)慎地思考過后,認(rèn)為“蕭規(guī)曹隨”才是對當(dāng)時漢朝最有利的做法。 總之,項羽殺郡守是出于私心,劉邦殺縣令則是為了救好友。高下立見。 這個世界上,我們會遇到很多人。想要了解一個人的全貌很難,有時候,能夠抓住一些細(xì)節(jié)去識人,也是不錯的,比如,今天說的項羽和劉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