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看一遍《胭脂扣》,讓我想起了湯顯祖寫的《牡丹亭》。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都這般付與斷井頹垣”這都是《牡丹亭》里邊的絕佳唱詞。而《胭脂扣》甫一開場,就是倚紅院頭牌如花(梅艷芳飾)唱《客途秋恨》:“你睇斜陽照住嗰對雙飛燕,睇我獨倚蓬窗我就思悄然。耳畔聽得秋聲桐葉落,又只見平橋衰柳鎖寒煙?!比缁ㄅ缒醒b,英姿颯爽。之所以讓我想我了《牡丹亭》,是因為如花的命運讓我聯(lián)想到了湯顯祖筆下的杜麗娘,她們都深刻地表達了天底下的一種情——至情。盡管兩者命運不盡相同。 胭脂扣劇照 《胭脂扣》的故事情節(jié)大致是這樣的:妓女如花愛上了紈绔子弟十二少陳振邦(張國榮飾),兩人情意綿綿,如膠似漆,開始談婚論嫁。但由于兩人的身份社會地位懸殊,陳家堅決抵制,不接受如花進門。兩人遂在外同居,染食鴉片,終因生活拮據(jù)無以為繼,兩人約定陰世相見,吞鴉片自殺。但如花死了,十二少卻沒死,被人救活。如花苦等不得,來陽間尋人,在別人幫助下終于找到了年邁萎縮的陳振邦。她把當年的信物胭脂扣還給十二少,留下一句十二少,謝謝你我不想再等了。十二少望著如花背影,顫抖地喊著,如花,原諒我…… 《牡丹亭》的故事情節(jié)大致是這樣的:官宦人家小姐杜麗娘,無意間走到了自家的后花園,她看到了春天是怎么回事,那些花,那些草,完全震撼了。回來后她就做了一個夢,夢到和一個男子到牡丹亭畔、太湖石邊、芍藥欄前,千般愛戀,萬種溫情,兩個人好上了。醒來后光想這事,愁悶消瘦,染上了病,最終病懨懨到死。死之前,她畫了一幅畫像。后來這個畫像果真被一個叫做柳夢梅的青年書生撿到了,杜麗娘又托夢給柳夢梅,告訴他讓她死而復(fù)生的方法。最后,兩個人歷經(jīng)曲折,終成眷屬。
在我看來,如花和杜麗娘都表現(xiàn)了一種情——至情。這種情可以出入生死。生,死,都可以,只要情感沒滅。杜麗娘能夠傷春,然后死而復(fù)生,如花苦等50年還對十二少念念不忘,上陽間來尋找,都是在呼喚一種至情。如果說杜麗娘的形象是對明代宋明理學(xué)那種存天理滅人欲的挑戰(zhàn)。那么如花就是對卑微身世遭遇社會冷眼,無法追求自身幸福的反抗。她太愛十二少了,她也深知十二少對她的愛,但她又擔心十二少不夠決絕,于是在臨時的時候在十二少的酒里邊放了砒霜,愛情一旦自私起來就十分可怕,甚至丑陋,但我們不會覺得如花可恨,只覺得她可憐。 十二少也愛如花,但十二少對如花的愛情是遠遠不如如花對十二少的愛。十二少有家庭,有社會關(guān)系加諸于他的種種外力,但如花卻只有愛情。她把十二少當成了生活的全部,只有這一棵可以攀援的樹枝,而且還是脆弱的樹枝。十二少并沒有拒絕和她赴死,但當他被人救起后,并沒有再死。也許他不愿,也許他不敢,但當他幾十年后看見如花,那老態(tài)龍鐘,窘態(tài)畢現(xiàn)的神情,也能說明他還是有愧疚的。現(xiàn)實永遠比理想更真實。如果質(zhì)疑十二少懦弱,那么,我們既然能接受一個懦弱者自殺,為什么不能接受一個懦弱者茍活? 我們無權(quán)干涉別人的選擇,當面對生死,誰也不敢妄下斷言。 我喜歡這個電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張國榮的扮相實在是太美了。盡管是男主角,但張國榮的戲份遠少于梅艷芳,說張國榮是給梅艷芳挎刀的一點也不過。但是,哥哥的表演實在惟妙惟肖,眼神里斬不斷的柔情,表情中摸不透的恬靜。舉手投足間把十二少的遺少習(xí)氣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耳鬢廝磨在臥榻之上,鴉片煙霧彌漫,醉生夢死又情意綿綿。該戲?qū)а蓐P(guān)錦鵬說,剛拍完出場的第一個鏡頭,張國榮就轉(zhuǎn)過頭問關(guān)錦鵬:“帥不帥?”關(guān)錦鵬說你真的好美,當然,因為張國榮確實好美,眉目如畫,溫文儒雅,再加上那迷離的頹廢美。 關(guān)錦鵬可謂善于刻畫女人形象了,據(jù)說他拍的《阮玲玉》(張曼玉飾)也很好,只是還沒看過。
再回過頭來說說《牡丹亭》。 湯顯祖在該劇《題詞》中說:“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復(fù)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fù)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將“至情”依托在杜麗娘身上,憑借充滿個性解放和浪漫主義的筆調(diào),湯顯祖寫出的偉大著作《牡丹亭》,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向往自由、渴望愛情的青年男女,這些時代,是那些能夠享受正常的青春和感情的姑娘所難于理解的時代。
就在湯顯祖寫出《牡丹亭》之后并不太久,已有大量的青年以追求自由和愛情的內(nèi)心與它產(chǎn)生了共鳴。 明代末年可憐的婦女馮小青所寫的這首詩,是只要喜歡《牡丹亭》的人也都會喜歡的: 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閑讀牡丹亭。 人間更有癡于我,不獨傷心是小青。
傳說杭州昆曲女演員商小玲也因愛情上受壓抑,在演出《牡丹亭》時傷心而死?!俺绲潟r,杭有商小玲者,……,一日,復(fù)演《尋夢》,唱至‘打并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守得梅根相見’,盈盈界面,隨聲倚地。春香上視之,已殞絕矣?!保U倚云《退余叢話》)
明代以降,清代偉大的曹雪芹在其《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艷曲警芳心”中寫到,林妹妹只是隔墻聽了幾句《牡丹亭》的曲調(diào),就已經(jīng)“如醉如癡,站立不住”。曹雪芹把賈寶玉、林黛玉爭讀《西廂記》和林黛玉聆聽《牡丹亭》寫在同一回目中,這種描寫本身也反映了《西廂記》和《牡丹亭》在清代社會中的傳播程度和接受情況。而他,作為一個寫實主義大師,將在更高的美學(xué)層次上描寫愛情,描寫社會百態(tài)、人情冷暖?!都t樓夢》成為了世界上寥寥無幾的幾部千古杰作之一。
最后,說說湯顯祖死的那年。 湯顯祖卒于公元1616年,西方英國的莎士比亞和西班牙的塞萬提斯,也死于這一年。因此,公元1616年,世界東西方文化史在這年同時失重。 后人,將用數(shù)不清的精力去研究、去詮釋、去感悟他們寫的那些書,那些人,那些事。 |
|
|
來自: 冬天惠鈴 > 《A17小說等評論》